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文试题是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研究不仅对于师生更好掌握这一部分、提高学生成绩有直接作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供大家参考!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摘抄
1、字形分析法
比如“统过干”中“过”字,可以根据其部首 “辶”推断其与行走、行动有关,再根据语境可解释为“拜访”,上文中“盈其箱笥,没于尘坌”的“笥”“坌”,“敢请外厩之下驷”的“驷”都可以根据其部首作出解释。
方法阐释: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意思。
比如:“贝”与钱财有关;“田”与田地或耕作有关; “石”与石头或坚硬有关;“忄”与内心活动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饣”与食物或吃有关;“辶”与行走、行动有关;“刂”与刀或使用刀有关;
2、结构分析法
比如“有学士才,非宰臣器”中“器”在这样一个对称的结构中,很有可能和“才”的意义是一致的,所以,可以判定其为“才能”之意。
方法阐释: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在对称的句式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利用这一点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推荐
1、语境分析法
根据上下文语境,比如上文练习中的“既启之而复卷之”,前文说到要看白居易的文章,开箱取文,后面又说将文章“卷”起来,可以判定此处“启”为“打开”之意。
方法阐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语境包括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外部语境: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2、邻词推断法
就是根据旁边的词来推断这个词的含义。比如“盈其箱笥,没于尘坌”,可以根据“箱”和“尘”来解释“笥”和“坌”,又如“干善待遇”中,可以根据“待”字推断“遇”的含义。
方法阐释:古汉语中虽然单音节词居多,但是任然存在部分合成词,这些合成词往往是同义复词或是偏义复词,表达的意义往往是相同或是相对的,如果知道其中一个词的意义,那么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意义。
3、成语词语印证法
比如“曹沫投其匕首”中“投”字,可以联系我们平常了解的典故“投笔从戎”判定为“丢下”意。与此类似的还有“披”可以联系“披览、披阅”,“器”可以联系“大器晚成”,“的”可以联系“有的放矢、一语破的”,这些都可以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储备迁移,解答出来。
方法阐释: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成语以及一些常见的词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精选
1、联想迁移法
根据课内已学知识,比如可以根据《六国论》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判定“劫”为“胁迫”意,可以根据《陈情表》中“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判定“矜”为“注重”意,《张衡传》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判定“就”为“赴任就职”意。
方法阐释:高考所考查的实词,一般秉承“课外材料课内考”的原则,也就是说给我们的文段是课外的,但是考察的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已有知识举一反三,来确定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2、语法分析法
比如“衔策在汝手”中“衔策”在句中充当了主语,应该是个名词,再根据语境可以推断为“马嚼和马鞭”之意。再如“觞”“卒”“和”都可以如此解释。
方法阐释: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以及词语的搭配,可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3、通假代入法
比如“桓公怒,欲倍其约”中,“倍”可以联系其通假字“背”,作“背叛”解,很合乎语境;又如“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这里的“支”很明显应通“肢体”的“肢”字。
方法阐释: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有时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是相同或是相近的,有时通假字与本字的字形存在相似处,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我们可以结合语境运用声旁或字形找到通假关系,去推断词义。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