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荆楚文化在实现“中国梦”中作出新贡献
文化繁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基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说明“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
中华文化是多元复合的文化,其主体部分主要由长江和黄河流域文化组成,两者互为耦合,龙凤呈祥。但由于历史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以及长期以来政权中心绝大多数处于黄河流域等缘故,社会上一直存在着重北轻南、重河轻江、重黄轻炎、重龙轻凤、重儒轻道的认知偏差,这不仅体现在“黄河母亲”的思维定势中,也体现在司马迁《史记》及其后的史籍中,还体现在今天国家历史博物馆的馆藏中,其中主要反映的是北方文化,反映长江文化的较少,荆楚文化则更少。
荆楚文化真正受到重视,只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大量遗址、墓葬的发掘及文物的出土才引起人们的惊讶。地质资料研究表明,汉水早于黄河、长江的形成;建始直立人、郧县人头盖骨化石、长阳人化石的发现表明,荆楚大地是古人类最早活动区域之一;宜都九道沟遗址、江陵鸡公山遗址和房县樟脑洞遗址等旧石器遗址的发现,以及数百处之多的新石器遗址的发掘表明,荆楚大地是史前时期先民们的主要聚集地之一。距今近8000年的城背溪文化不仅有了成熟陶器的制作,还有了人工水稻的种植。之后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等,逐步将江汉地区推向了文明的门槛。考古和民俗资料证明,孕育出楚文化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考古资料还证明,在被称为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已成为能与古希腊文化媲美的东方文化代表。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乐舞、老庄哲学、庄骚文学构成的“六大支柱”代表了楚文化的高度成就,可与同时代的古希腊文化并列为当时世界文明的代表。楚人的青铜冶炼、铸铁、丝织刺绣、髹漆工艺、土木工程、天文历法等科技早于希腊;在音乐艺术方面,楚人甚至在希腊人之上;在哲学方面,二者互有所长,各有千秋;国家政体建设、金融货币制度方面,楚国比古希腊发展更为完善。希腊航海在前,楚人车运领先。古希腊理论科学、造船航海、体育竞技、写实艺术、砌石建筑等方面比楚人擅长。可以说楚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从不同的道路登上了世界文明史的光辉殿堂,共同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荆楚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一朵奇葩。在汉代之后,荆楚大地还产生了三国文化、首义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民俗文化、山水文化、名人文化、巴土文化、现代建设文化等,都在同一时期或者同一类型文化中具有典型特征和强大的影响力,他们共同为繁荣强大、持续发展的中华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今天,我们更应该弘扬荆楚文化,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新贡献。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大力弘扬荆楚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二是以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构建时代新风尚;三是以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建设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荆楚文化;四是以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保护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考古发现不断增加和文化工作者的深入探索,人们对荆楚文化的认识将会进一步提高,荆楚文化的传承体系和繁荣发展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荆楚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将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展望未来,荆楚文化将与其他区域文化一道,共同合作交流、共同发展,为改变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弱势地位,开创新的局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社会文明和谐,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省政协原主席,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让荆楚文化在实现“中国梦”中作出新贡献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