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教育的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27 15:18

新中国以来的中国画教育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国画的教学已经由传统的拜师学艺模式转变到了现在的美术学院的大规模扩招,中国画的技艺越来越普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国画教育的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画教育的探讨论文篇一

《中国画及中国画教育的尴尬》

摘要:新中国以来的中国画教育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国画的教学已经由传统的拜师学艺模式转变到了现在的美术学院的大规模扩招,中国画的技艺越来越普及。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这种移植的教学体系在中国画教学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弊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艺术实践的深入,中国一些艺术家和教育家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心,越来越认识到现行的学院中国画教学模式的问题存在着诸多弊端并亟待解决。

关键词:中国画教育;检讨;对策

一、现状

新中国以来的中国画教育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国画的教学已经由传统的拜师学艺模式转变到了现在的美术学院的大规模扩招,中国画的技艺再也不是传统文人的专利,它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已变得越来越普及。由徐悲鸿、蒋兆和、方增先为主要代表,以西方造型观念来统辖中国画教育成为中国画教育的主流。以水墨加素描的方式来塑造现实对象,为中国画在写实造型方面的开拓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在形式上确实形成了与传统中国画迥然相异的面貌,培养了一大批造型能力颇强的写实中国画家,应该承认它为现实主义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再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美术的发展,我们不无遗憾的发现中国画的这个现代写实体系却没能培养出像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这样的大师级的画家来,而且立足于西方造型观念的教学体系本身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相当大的抵触,笔墨与写实造型时常产生冲突,通常是笔墨在表达严谨写实的造型时,自身微妙丰富的效果荡然无存。现在的中国画制作技术越来越精湛,但自身原有的民族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却是杳无踪影。本来徐悲鸿利用西方写实主义的造型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来纠正清代以降传统中国人物画在造型上的弊端,他并不是单一的强调写实造型这一个方面,也相当注重画家的人文修养。他曾经说:“中国画家必须先取得文人资格,方显名贵。”①看看我们现在的画家有几人能取得此资格,名贵更是无从说起。但是由于社会政治的需要,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正统学院教育过分强化写实造型确有矫枉过正之嫌,反倒成了制约中国画发展的羁绊,西方写实造型观念与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在教学实践中时时会产生一些令人尴尬的局面。比如说,画水墨人物画的时候,往往很多学生认为现代水墨人物画与素描没有什么分别,只是拿单色水墨画现实对象,并没有显示出中国画笔墨的独特魅力,中国画的精神就更无从谈起。况且,我们的老师的画法并没有太多的体现中国画的艺术精神,教学上也基本上是水墨加素描,当学生问及这方面的问题,确实让老师感到尴尬,无从解答。西方写实主义的教学体系使我们的中国画正在失去自身的魅力,但是现在我们还没有警觉,依然运用并沉醉于这一从西方移植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艺术实践的深入,中国一些艺术家和教育家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心,越来越认识到现行的学院中国画教学模式的问题,存在着诸多弊端并亟待解决。

二、弊端

现代学院中国画教育体系存在明显的弊端。

第一,不分专业的进行单一写实性教学,有碍于中国画各学科的个性发展。中国人物画在造型训练的时候借鉴一下写实造型还是可以的,但是山水画和花鸟画并不一定也要严格的画素描,这样容易失去中国画“应物象形”的美学本质。中国画的造型不是要求画得跟对象一模一样,而是要与对象有一定的距离,即追求“不似之似”和“美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理想。单一写实造型模式阻碍了中国画造型方式上的广度,而且也妨碍了中国画造型人文内涵在深度上的开拓,以至于大多数学生都是以写实独尊,而不能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独到的造型方式,更不能认识到其中深刻的美学内涵。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中国画整体意境是写意的,无论工笔还是意笔)由于单一的写实造型方式而很难得到体现。

第二,在中国画教学上不够系统。传统中国画的教育基本上是师傅带徒弟,学生可以通过广泛而深刻的临摹名家杰作十分系统的学习国画的表现技法、构图方式以及精神意境等各项内容,前后不会脱节,对绘画思想和技法训练都十分的有深度。但是现代学院教育却远远不如传统教学有系统,由于教师的经常变更,以及每个教师的艺术思想有很大的不同,造成学生在接受讯息的时候容易产生混乱,从而失去判断力。很多情况下,前一阶段的训练还没来得及消化吸收,后面的课程又与前面的课程衔接的不是很好,学生很难整体的理解中国画学科训练的全貌,大多是支离破碎,不能真正理解中国画的精神实质。

第三,由于长期的受西方绘画训练的影响,传统绘画思想和传统绘画技法的薄弱和中国画审美标准的丧失,使学生对传统中国画审美本质的认识几乎是一无所知。传统“神、妙、能、逸”的独特审美评价体系在现代丧失殆尽,对中国画的评价基本上是拿着西方艺术的观念来评判的,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对中国画评价体系的西化。我们现代的中国画制作的是越来越细,然而人文内涵却是显得十分的单薄,这样的绘画在国画的审美评价看来充其量只算是“能品”,有些作品只是一味的谨细,连能品也算不上。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作品在当代却是比比皆是,而且成为时下一种相当流行的风气,画家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状态可见一斑。

第四,现代学院中国画教育过分注重技法的练习而忽视了中国画最为重视的“道”。“道”其实就是根植于中国人意识中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人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基本思考,中国画是通过绘画的“技”来体现“道”的,这个根本思想很多人还没有搞清楚,所以就不可能画出有深度的中国画。同时中国画又是人文特征很强的一种艺术门类,它十分强调绘画的文化含量。中国画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诗书画印一体,但学院学生整天是对绘画本体的重视,想尽办法把画画得如何的细致和深入,而忽视了画外之功。现代学院教育对传统诗文、书法篆刻、传统哲学和画论等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相当的有限,有的学院甚至没有安排此类课程。这样很难培养出具有高品位的中国画画家,更不会创作出真正代表我们时代而具有中国文化深度的伟大作品。

三、对策

要改变当前中国画教育的现状和纠正其种种弊端,尽管有着很多困难,但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第一,要改革现行的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入学考试制度。现行的美术高考入学是不分专业,一律实行统一考试,通常是素描、色彩,即使是考国画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考生们每天都在面对着石膏或真人一遍又一遍的磨着光影,塑造着三度空间,对绘画造型的认识从一开始就蒙上了西画体系的影子。这种考试的方法,从源头上就阉割了中国画的生力军,这种破坏性的影响太深远、太彻底。一开始所形成的对事物造型的关照方式,在后来的绘画实践中很难扭转,所以对这些一开始学画就接受西化教育的学生来说,中国画也无非是换了一种工具而已,他们画画的方式也只是拿着毛笔画素描,对于中国画独特的人文内涵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当然我们不可能让学生从小就受到中国画的浸染,但是在他们开始准备学习中国画的时候,我们的考试制度最好能让这些学生一开始就能学习中国画,以中国画独有的关照世界的方式来进行基础训练。在入学考试科目的设置上,完全可以用传统的白描和书法,白描纯粹是用线条来表现形象,通过线条自身的丰富变化和线条组织所形成的丰富节奏来概括提炼形象;书法是保证了中国画用笔的技巧高度,深化对线条的认识。这样的考试科目很中国化,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很容易理解中国画美的本质,这就为进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进一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为了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捕捉对象的能力,可以增加以线条为主的速写和默写测试。速写这种方式也不是西方的,中国古代画家也经常使用,他们在画一个人的肖像的时候,往往是暗中认真观察,先用速写的手段草草画就,然后再通过心识默记加工完成。这种考试方式是基于中国画自身的评价标准去选择学生,值得思考。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国画教育的探讨论文

中国画教育的探讨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