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保持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27 17:38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身心健康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保持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保持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篇一

《高校教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摘 要】高校教师这一人群作为科研和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其身心健康状况关系到我国未来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本文在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了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了保持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师 心理健康 因素 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正确地进行教育,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任务。”面对教书育人这种负责而艰巨的工作,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愈加重大,来自各个方面的种种压力,让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得越来越糟。而拥有健康的身心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身心健康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

一、当前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学家莫格西里(1959)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备生命的活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丰富的情况,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教师心理健康就是教师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而有效率;在自我发展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试,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表现在:对教师角色的认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教师们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压力。由于教育改革力度增加,学校之间、同事之间竞争激烈,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家长对学校教育期望又过高,这些都加大了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而且高校教师不仅面临来自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压力,还面临学历职称、论文课题、竞聘上岗、评等评级等各种压力。此外,还有家庭关系、经济原因及自身的身体健康等等,他们共同构成了教师的压力源。一些人正承受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的困扰,比如焦虑、忧郁、烦躁、易激怒、压力过大、人际矛盾等问题,甚至个别人还可能发展为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教师心理健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许多相对独立的特质。因此,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样和复杂的。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大的复杂性,正因为教师职业自身的高要求性,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荷。

(一)职业压力

教师职业压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由于不能满足某种需要而感受到紧张或焦虑状态从而造成与其职业要求不相符的一系列不良反应。首先,职业道德让教师承受着职业压力。他们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约束自己的行为,抵制各种诱惑,力求表现完美。其次,教师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青年教师压力的重要来源。大学教师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心理、生理发展日渐成熟的青年,要求从事大学教育的教师们更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等特点。第三,科学研究、教师评价等是构成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源头。作为高校教师,教学工作和科研共同都得做好。公开发表论文的数量、课题申报、职称晋升、工资调级、受聘任职等一系列具体问题都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压力。

(二)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建立起来的某种比较稳定的心理联系,它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据统计资料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达标率达85%以上。作为专职工作的教师至少要要学会处理三种人际关系,即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调查发现,教师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6.99%,在校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1.49%。主要表现为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手段,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等。

(三)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不足

社会和学校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而教师个人则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内部因素。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免不了受到各种挫折和打击,可是,许多教师缺乏心理学知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导致恶劣情绪突破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而爆发。

(四)生理健康受损

由于教师的社会角色,教师往往更容易隐藏自己的心理问题。当教师面对压力事件或情境时,神经系统与腺体会进行一系列活动来对抗或逃避,容易导致身心耗竭,产生疾病或加速老化。另外,教师自身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年复一年的单调枯燥的工作和生活,特殊的年龄阶段等因素,也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重要原因。

三、保持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从外部因素上来说,学校在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时,应从政策、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与心理氛围。从内部因素来说,教师本身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学会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进行自我调节。

(一)高校领导要重视教师身心健康,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高校教师虽然具有高学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调节技巧,导致产生心理问题或者出现情绪失控等状况出现。因此,首先各高校应对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为青年教师广开心理宣泄的渠道,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其次,合理安排青年教师的工作量,避免过度超负荷工作,保证他们的自由支配时间。第三,要不断完善教师工作的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

(二)把自己融于社会大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积极乐观、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工作效率也会高;反之,则易心情郁闷、性情孤僻。教师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成员,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需要不断转换。对此,教师要增强角色的适应能力和角色转换能力,要善于调节心理状态,使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良好而真诚的人际关系,是重要的心理保健途径,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对上,可以理解领导工作,对同事,可以经常沟通,为别人的成就真心喝彩。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对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就能把自己融于社会大家庭中,随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注重自我调节,积极面对

教师心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社会客观条件的改善,但是教师自身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对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拥有了正确的人生态度,才能有积极乐观的情绪。其次,应培养自己某些方面的兴趣爱好,多方面的爱好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得患失、喜怒无常的不良情绪状态。最后,找信任的特别是性格开朗的知心朋友倾吐自己的压力、烦恼等,听听他们的建议,调节自己的心理失衡,这样,才有利于摆脱沉重而消极的情绪。

(四)维护身心健康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的物质基础,一个人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心理健康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基础。教师要合理安排工作生活节奏,合理饮食,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最佳状态。首先是注意营养要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其次是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锻炼活动有助于释放体内能量,消除学习及工作在体内积累起来的压力和紧张等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最后是要适当娱乐与休息,保持旺盛精力情绪,控制自身情绪状态的影响。

(五)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

家庭是每个人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的放松和温馨,家人的理解和关爱,会减轻我们的工作压力。美满的家庭,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减个体的心理压力。幸福的家庭是教师面对诸多心理困境的良药。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其次,有了家的和谐与安宁,我们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才能把那份和谐带进校园带进班级。因此,教师应该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总之,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从某种意义上看远远超过了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很强的业务能力,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教师本身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加强教师心理健康,让学生能随着教师一起健康成长。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以饱满的热情和优良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为新时代培养身心健全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 文,施培新,孟庆恩.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医学与社会,第23卷,第5期.

[2]李 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指标[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第4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保持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

浅谈保持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