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研究的参考论文
教育研究遵循着任一客观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和规律,不断地进行着辨证的否定和扬弃,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和完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教育研究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教育研究的参考论文篇一
《幼儿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摘 要】情感教育是学校、学前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手段方法,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优秀品质、奠定儿童一生思想道德基础的人文工程。掌握幼儿教育规律,针对儿童身心特点实施情感教育,贯穿、融进教育内容、方法、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引领、激励、规范、凝聚功能,提高幼儿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情感教育;人文素质
幼儿教育是家庭幼儿教育的继续,是家长情感教育的继承和升华,是学校高层次情感教育的基础。幼儿教师作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教育“火炬手”,要坚持人本理念,悉心研究情感教育问题,切实创新、加强幼儿情感教育,这对于成功传递育人育才“火炬”至关重要。
1.深刻理解情感教育的基本内涵
“情感”,又称“感情”,是人对客观环境、客观事物的心理反映,是思想的流露,通常表现为喜、恶、乐、悲、惊、恐、忧等情绪。情感有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也有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经国内外专家研究论证,儿童3岁时大脑发育接近成熟,脑重量可达到成人脑重量的70%—80%,5岁时可以达到成人脑重量的95%,大脑发育基本成熟,智力发育正常。初步有思考,有记忆,好发问。此时期幼儿教育是一生中起重要的关键作用的阶段。如果教育好,就会对儿童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对幼儿不教育或进行不良的教育,就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甚至贻误终生。此时期,由于儿童智力活动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的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机械记忆较发达,儿童的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喜欢模仿成人,可塑性大,心理稚嫩,性格脆弱,经受不住外界刺激,思想感情变化大,情绪化强,特别需要加强情感教育。按照哲学解读,情感或感情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对儿童的情感教育就是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爱儿童。运用情感理论,针对儿童情感的特点、情感需要,从激发、培养儿童情感入手,以一颗爱心,满怀积极的科学的理性的情感,运用各种教育手段,采用凝聚深情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尊重发展儿童积极健康的情感,转变端正儿童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增强幼儿教育效果,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感,品质优秀的一代新人。
2.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
基于儿童素质教育的情感教育,也可称之为“软教育”“爱教育”。其特点是人文性、人性化强,与应试教育根本对立,极有利于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爱是生命之源。爱是基本的人性,是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没有爱就没有人类,没有世界,没有社会。中华民族自古尊崇讲究大爱。从孔子提倡“不独子其子”,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孙中山先生的“博爱”思想一脉相承。这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教育者必备的职业道德。儿童是父母的瑰宝、祖国的花朵、人民的希望。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应恪尽职守,以一颗博大的爱心精心施以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巨大功能,培育儿童健康茁壮成长。
2.1充分发挥情感教育情感育人的导向功能
夸美纽斯早就指出:“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康德在《论教育》中也同样论述:“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用一颗爱心进行感情引导。积极的健康的情感有助于思想的转变,提高,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方向。如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以及遵守公德、公民责任感方面的思想感情。可通过情感教育,采取多种形象生动的方式方法,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结合教学,讲雷锋、铁人王进喜的故事,观看影视作品、图片展览,引起他们道德情感的共鸣,丰富他们有关道德知识,激发他们的积极健康的情感,积极帮助他们克服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培养他们蓬勃向上的生活情趣。吸取母爱高尚的珍贵的精髓,摒弃“溺爱”消极的情感因素。倡导“八荣八耻”。养成善良、文明的美德,好学上进,团结友爱,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成为对父母孝心、对他人关心、对弱者有同情心、对社会有责任心的好儿童。
2.2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凝聚功能
教育、培养儿童,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矛盾,“行”与“不行”的矛盾。为此要用一颗爱心进行感情沟通。针对儿童的特点、接受能力,创设情境,将真挚强烈的感情融入教育内容、方法之中。以情感人、融情入理,有利于接近与儿童的感情距离,使儿童“亲其师,信其道”,增强向心力、凝聚力,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例如,象妈妈一样关心孩子的衣食冷暖,细致入微,体贴爱护。珍爱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多聆听幼儿的心声,多一些宽容,创造宽松、快乐的环境,使儿童有“幼儿园是家,老师是妈“的安全温馨感。对幼儿既不放任自流,又不管得过死,既严格要求规范约束,又耐心教育,积极引导,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2.3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调适功能
情感教育是以人为本,使人“成人”的教育。对幼儿教育来说,情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尊重儿童的天性,融情入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德为人之本。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对家庭父母等成人的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心理反映。一是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最佳的教育情境,激起儿童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儿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是开展形象生动的情境教学。创设情境,寓情于教,以情促学。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与教育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景,可以使教育教学收到入理之前先有情,讲理之中情相融,述理之后情未尽的艺术效果,使儿童深受感情感染,以情生情,以情促知,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三是以情感教育不断化解矛盾。教育是不断出现矛盾、解决矛盾的思维过程。情感教育可以有效的调节多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教育情境,增强吸引力,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增强理解能力、激发想象力、创造力。逐渐克服儿童情感的肤浅性、易变性、冲动性,增强思想行为的控制力、理智性。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对儿童一视同仁。根据儿童心理个性差异、气质差异、能力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3.大力提升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
情感教育是人性化教育,人文教育。搞好儿童的情感教育,关键在于建立一支忠诚幼儿教育事业,关爱儿童,具有高尚道德情感、人文素养的幼儿教师队伍。德高为师,行高为范。尽快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人文素养包含人文知识、人文态度、人文精神。要求人民教师要有高远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文化知识、正直、善良、积极的人生态度、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高度的责任感。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就是这样优秀的人民教师。当车祸濒临瞬间,张丽莉毅然推开学生,学生得救,她却横遭车祸,命悬一线。她舍已救人的精神震撼教育界,感动中国人,被誉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美,不仅在于她的美貌、仪表、课堂上优雅的教姿、文明的教风、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讲课艺术,更内在的是她具有爱生如子、坦荡无私的最美的心灵、崇高的师德、臻于完美的人文素养。瞬间至美源自平时历炼。她视学生如已出,和家长聊天时总爱说“咱家孩子”,资助贫困学生从未间断。不上课时,她总爱拿着塑料小坐凳去听老教师的课,集思广益,苦练教书育人的过硬本领。从教5年来获奖连连——语文竞赛一等奖、青年教师演讲比赛冠军,年年当选优秀班主任,多次被评为“青年骨干教师”、“教师新秀”、“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只要我们以张丽莉为榜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笃学,勇于创新,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培养学生,校风教风就会别开生面,祖国的花朵就会更快更好地茁壮成长。
关于教育研究的参考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