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的疾病防护措施
鹌鹑在其生长的时候会遇到个各种各样的疾病,对养殖鹌鹑产生重大的威胁,怎样去防治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鹌鹑的疾病防护措施,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鹌鹑如何防治鹌鹑支气管炎
1)流行特点:鹌鹑支气管炎是鹌鹑支气管病毒(QB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特点是流泪、打喷嚏、咳嗽、呼吸困难、鼻窦发炎、蔓延迅速、死亡率高。QBV通过接触及空气传播,8周龄以内鹌鹑易感染,鹌鹑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为50%~100%。
2)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①临床症状:潜伏期4~7天。病鹑精神委顿,结膜发炎,流泪;鼻窦发炎,甩头;打喷嚏,咳嗽,呼吸急迫,气管?音;常聚集在一起,群居一角;时而出现神经症状。成鹑产蛋量下降,生畸形卵。②病理变化:结膜发炎,角膜混浊;鼻窦发炎,时有脓性分泌物;肺、气管发炎有病变,内有大量黏液;气囊膜混浊,呈云雾状,有黏性渗出物;肝有时发生坏死病变;腹膜发炎,腹腔有脓性渗出物。
3)防治措施: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也无特效药物治疗。①平时要加强管理,适当提高雏室及鹑舍的温度,改善通风条件,保持合理饲养密度,可减少死亡。②病鹌鹑可使用抗生素,患病期间在饲料与饮水中添加0.04%~0.08%土霉素和金霉素。③加强防疫工作,严防带毒者与按鹌鹑接触。鹌鹑舍加强消毒。发病期间停止孵化,病鹑不可作种用,发病群的种鹑要淘汰。
鹌鹑如何防治鹌鹑溃疡性肠炎
(l)流行特点:鹌鹑溃疡性肠炎是由鹑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是对鹌鹑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因而又称为“鹌鹑病”,它是一种以下痢、肠道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病通过消化道传播,鹌鹑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或垫料感染。任何年龄的鹌鹑均可以发病,但以4~12周龄幼鹑最常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2)临床症状:急性病例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并于2~3天内几乎全群覆灭。死亡的幼鹑肌肉丰满,一般病鹑精神委顿,食欲不振,嗦囊中充满食物,闭目呆立,弓背缩颈,羽毛粗乱,动作迟缓,腹部膨胀,下痢、排水样白色粪便,后期严重消瘦。
(3)剖检变化:急性病例主要病变在十二指肠,肠黏膜广泛出血,肠内有黏稠的液体。肝稍肿大、色淡,有大小不一的淡黄色斑点。慢性病例在小肠、盲肠的黏膜上形成不规则、芝麻至绿豆大的溃疡,溃疡边缘出血、凸起,溃疡面有一层黄色或黑色的坏死伪膜。较深的溃疡可引起肠壁穿孔,发生腹膜炎和肠黏连。脾充血、出血、肿胀。
(4)防治方法:①将幼鹑放在铁网上饲养,使其不接触粪便。成鹑与幼鹑分开饲养。②病鹑及时隔离,粪便及时清理并进行消毒,死鹑应深埋或烧毁,鹌鹑舍和运动场应定期进行消毒。③加强饲养管理,饲料中增加营养,补充维生素C,使用量为每吨饲料中添加300克。④前3天饮用链霉素+青霉素2倍量,以后连续20天饮用链霉素+青霉素,效果良好,结合青链霉素肌肉注射,每只一次l万单位,早晚各1次,效果更好。⑤用四环素或金霉素按0.03%混人料中喂饲,连用7天。每千克饲料中加人0.1~0.2克的杆菌肽锌,可作饲料添加剂。
鹌鹑需要谨防霍乱病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家禽、珍禽和野鸟发生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常呈地方性暴发流行,有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各龄期的鹌鹑都有易感性,但育成鹑和产蛋鹑的易感性似乎更高。最急性者可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病鹑精神委顿,羽松嗜睡,食欲下降,腹泻下痢,排灰白色稀粪,产蛋鹑产蛋停止。病程短促,几小时至1—2天。
诊断 生长发育良好、健壮的鹌鹑死亡突然增多,结合剖剑时见体内广泛出血、肝表面均匀散布大小较一致的针头大灰白色坏死灶时,应首先怀疑本病的可能。进一步确诊可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或做动物接种试验。
防治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烈性传染病,一旦暴发流行将可能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认真做好各项预防工作。除一般性综合防疫措施外,疫区应坚持接种禽霍乱菌苗,同时密切注意本地区各禽鸟养殖场的疫情动态,严格做好隔离消毒和生物安全性工作。对疫情缠绵不断,商品性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时,可用本场分离物制备的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结合必要的药物预防,常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多种抗菌药物,如链霉素、土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对本病都有治疗和预防作用。为确保疗效,最好先进行药敏试验,或结合本场用药史,科学地选用药物。投药量要足,疗程要保证。为巩固疗效,间隔3—5天后,可再用一个疗程。如链霉素,2万—3万单位/只,肌注,1日1次,连用2—3天;饲料中添加0·05%或饮水中添加0·025%氯霉素,连用7天,第一天用量可加倍,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在用药的同时,应对鹑舍、场地、用具、设备等进行全面而严格的消毒。待鹑群康复后,应及时接种菌苗,以防复发。
鹌鹑的疾病防护措施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