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是什么意思?看完小编整理的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后你就会明白了!文章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杂志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管的经济类大型学术期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网》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2016中国企业管理的关键词
1、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向专业极客型与跨业平台型两个极端快速延伸
2016年,“创新创业”大潮会趋于理性,发展趋势将向专业与跨业两端快速延伸。极客型的专业聚焦、微制造和小众服务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更大的时空和产业间进行整合的综合服务型公司和跨业融合智能型产品和服务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由此,基于技术创新的创业渐成主流。
2、O2O
O2O:无边界管理的兴起
随着O2O的超速发展,以及无边界跨时空的实时线上管理体系的快速建立,跨功能跨边界管理体系进一步发展,而无边界管理也将会迅速兴起。企业管理将在更大范围打破原有企业中等级森严、信息不对称的功能边界,依靠更动态化的组织模式和无边界的实时沟通方式,走上灵活主动、不拘一格的分布式、自组织、高动态的发展之路。
3、全球运营
全球运营:合规化管理成为底线
随着企业运营全球化的深入,全球反对商业腐败力度将全方位加强,亦成为发达国家企业抵御中国企业迅速崛起的重要武器(如TPP)。中国企业将在全球运营管理合规化方面,面临更多实质性的规制和挑战。在全球更多区域一体化的规制环境下,商业价值观体系在实务中表现为更具体的全球性规制体系,亦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运营管理合规化已经成为新的商业底线。而在不完善的法制环境下、“野蛮生长’’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将面临“成功”进入全球运营平台后新的重大挑战。
4、兼并收购
兼并收购:产业发展过拐点后的必然浪潮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产业在高速发展后经历“拐点”而进入“有节制”的减速增长期,产能过剩和同质化竞争成为典型表现。中国现阶段大多数产业已进入此状态,是谓“新常态”。促进企业倒闭、重组、更新的兼并收购浪潮将一浪高过一浪。由此,“去产能”的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优胜劣汰”。产业界对既非传统职业经理,亦非创业人才的“兼并收购”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日趋高涨。
5、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新的造血与血液循环机制
2015年,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碰撞实质性地加剧,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呈爆炸性增长。一时间泥沙俱下,大喜大悲之事频发。而在国家对互联网+的战略支持与传统金融变革的进一步加强下,2016年,互联网金融的管理问题将超越互联网本身,对信用杠杆、金融风险分担及管控机制等将进一步激起对金融企业管理基础性的反思和创新。
6、商务分析
商务分析:基于大数据与云服务的商务行为精准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升生产力的重心开始从人与设备转向即时的数据和信息的商务应用,而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又在所有领域快速缩短了从认知信息到采取行动之间的距离。大数据与云服务的全面渗透,不断摧毁以往建立在信息不对称之上的赢利模式。由此,商务分析(Business Analytics)成为新商业生态系统中对泛在的、在线的、流动的数据进行商业行为和沟通分析的需求迅速上升。而它又有别于以往的数据分析和组织行为分析,成为新经济生态体系中企业获得商业成功的关键。
7、认知
认知:行为、神经、基因等底层管理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入新阶段
随着生理、心理实验技术与手段的进步,管理者对人和组织的科学认知深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从行为到神经,乃至到基因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一步加深了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的行为规律的认知。这使得组织与个人管理绩效的提升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通过经验和抽样统计分析而预测客户行为、分工协调员工组织行为,来提升组织绩效的惯例。加上机器学习、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认知技术的迅猛发展,组织绩效的改进机制势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8、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师生关系的巨变
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被彻底颠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静态知识的获得成本剧降为零。静态知识成为即插即用的公共物品。学生到学校参与学习的目的与意义,从被动的知识获取,转向主动的、师生互动的知识共创和创造性应用。尤其是商学院的MBA/EMBA学生所带入课堂的知识往往已经超前于现有的理论知识。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又进一步加速了师生互动模式的变化。教师的职责乃至商学院的角色,都将向成为激发潜能、创造新知、创新应用的平台转变。
9、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源起中国的企业管理体系全面崛起
三十余年来,中国企业在三重变革中崛起: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变革、从区域运营向全球运营的转进、互联网革命的兴起。这种特殊的情景加之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和有机更新,使得源自中国的全球性公司以及各种隐性冠军企业以极其独特的方式自立于世界企业之林。在西方人开始刮目相看的同时,亦让人感受到东西文明的冲突和融合所产生的成果,让人目眩,亦让世人纳闷。各界所著“知其然”各类书籍大量涌现,而“知其所以然’’的兴趣油然而生,这类研究是学界趋之的必然。针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新兴管理理论,这些系统性研究和成形恰逢其时,势将影响世界。
10、范式转变
范式转变:管理理论的基础,开始在动摇中艰难更新
从上述九大变化中可见,眼下的社会变革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即:范式的转变。个人的创造力将得到极大的解放,组织的边界和定义在改写,泛在的价值创造网络将抹去传统生活与工作的边界。基于专业分工的学习效应和规模经济性法则,正在更大范围内被颠覆。对组织和个人价值创新机制的重新认识进入混沌期。尽管新理论的形成和被公认尚待时日,但是传统的、被以往的管理学者们奉为圭臬的管理原理和规则已经被彻底改写。
关于企业管理的难关
一:命令容易执行难
就算一本名为《执行》的图书在中国的销量超过80万册,创下了中国企业管理类图书销量的冠军记录,但这仍没有解决中国企业的执行力问题。有的企业将所有工种的工作都简单化,变成如同军队里一样的简单动作,然后强化铁的纪律,其实际结果就是将员工变成机械地按照命令完成简单工作的机器。当遇到市场变化时,企业会被完整地淘汰,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和灵活腾挪的空间。
在初级竞争阶段,执行完全可以依靠简单的劳动分工,将复杂事务拆解为标准的环节和步骤用简单劳动力来完成。然而,产品设计、网站设计、营销规划等现代企业无法避免的智力活动,依靠上述做法是不可能完成的,企业也不应该采用简单机械的方式来强化执行力。
执行难的核心问题是各个职位的工作性质分析,涉及到智力因素的分析和素质模型。执行力的检查指标应该相应地调整,不仅靠效率来考核,还需要对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能耗进行控制和管理;同时,应将效果指标也作为一个考核要素。
二:混事容易做事难
这个还专门就是针对大中型企业的。新入职的毕业生感受最深,而在企业工作超过十年的人都习以为常了,他们所有的锋芒都被磨掉了。混事的人不是真正为了企业的发展,不是为了办成一件事,而是为了别得罪人,不要受处罚。他们担心被惩罚的动机远远高于为业绩采用创新方法的动机。
导致人们混事有三个主要原因:1.个人的努力和创新对改变绩效的影响不明显;2.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监管和考核的人数超过企业总人数的5%;3.企业对创新的激励幅度小于因创新失败后得到惩罚的幅度。
目前,中国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的老板希望改变这种现象,采用的办法主要有三个:1.企业文化再造。通过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压制创新的那些意识来减少混事现象的出现。2.增加奖励的幅度。增加奖金的总额以显示企业高层鼓励做事的决心和力度。3.增加员工的流动性。主动换血,通过不断录用新人来保持企业的活力。
遗憾的是这三种做法都难以奏效:第一种做法陷入了忽悠的境地,早期有效,两年后会陷入更高级的混事处境;第二种做法对于经常得不到奖励的人来说,还是一样的混事,失去了真正的奖励意义;第三种做法的结果是,新员工有旺盛的激情却没有实际的竞争力,因为企业没有将能力沉淀下来。
三:创业容易守业难
这个不是只有中国企业家面对。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存活期是6~7年,英国的这个数字是5~6年,中国的这个数字是2~3年。并不是说企业家创业失败了,而是换了一个公司名称重新开张了。创业容易守业难是由企业的发展规律造成的。
企业发展有五个阶段:第一,草创期。以业绩为导向,谁能够拿到订单谁就是英雄。创始人有自己的积累,自己的技术,容易在早期存活。第二,成长期。企业的人员、投资和部门增加,没有订单可以存活一段时间,渐渐规范,有了考核体系。第三,成熟期。以订单为核心的企业经营已经变成以规章制度为蓝本运行的庞大系统,具体到某个人的具体工作内容已经开始模糊。混事的人从成长期就有了,并开始增加。第四,下滑期。业绩下滑,创业期的“英雄”早已离开,剩下的多数都是混事的人,只能让船沉得快一点。第五,转型期。企业最终的命运是变卖或被收购、重组,大规模裁员是信号。
中国企业在草创期就梦想成为大公司,就快速采用大企业的流程、规章制度,只能导致其死在创业阶段。一个阶段应该关注一个阶段的具体特点,而不是所有灵丹妙药都一起不分情况地服用。一个阶段成功的法宝往往是下一个阶段发展的障碍。
四:技术容易市场难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在中国社会流行多年,这样的社会风气造就了大批钻研数理化的技术型人才。结果,优秀的技术人才通过清华大学这个跳板,都去了美国发挥技术长项了;而一般的技术人才留在了政府、企业,进行着所谓的技术创新(抄袭)。企业更是将经营的重中之重放在研发、科研、专利上,认为这才是企业竞争永恒的法宝。
五:激情容易能力难
企业内部大会往往是这样的场面:领导激昂振奋,员工也如同打了鸡血,口号震天。企业外聘的培训也是如此,不断引领员工高喊口号。激情运动一浪接一浪,一波又一波。
是不是中国企业的管理层只会做煽动激情这一件事呢?要知道激情维持的时间是短暂的,真正能够支持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的是员工的能力而不是激情。激情会掩盖许多能力的不足,能力强的员工不需要动不动喊口号来表决心,而是靠真正的实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中国企业应该认识到,员工的能力是推动企业进步、提高竞争力的本质因素。“能力=知识+技能+经验。”企业应以知识武装每一个员工,让员工落实到行为层面形成技能,并不断组织优秀的员工分享经验,使之变成企业共有的法宝,这才是真正的能力之路。
六:勤奋容易智慧难
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我们一直引以为豪,但勤劳不一定能够发展智慧。中国历史上出过许多学者、科学家,一旦强调全民一心的时候,崇尚智慧的声音就被削弱了。
2007年,美国进行了一项有7889名美国企业CEO参与的问卷调查。其中高中学历的约占3%,职业类院校(相当于中国中专、大专)毕业的约占15%,本科约占58%,研究生学历约占23%,博士约占2%。美国企业是用科学指导管理的,我没有查到中国企业家的类似数据,不敢随意乱猜。
用科学指导企业经营在乎的是数据、量化、规律、理性,而不是简单地靠劳动力加班加点,依靠牺牲睡眠的时间来完成本来不加班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在废寝忘食还是褒义词的时代,不会有智慧出现,也不会有科学的精神。
是智慧推动了洗衣机的出现,是智慧推动了汽车的出现,是智慧推动了飞机的出现。勤劳可以用于围堵黄河泛滥的大水,勤劳可以将山地都变成梯田,勤劳可以耗尽血汗。中国的企业家们,你们到底要什么?
七:降价容易涨价难
当物美价廉成为中国消费者的主要诉求的时候,中国企业就无法改善自己的产品,也无法实现升级。商业世界的逻辑是物美一定不会价廉,便宜没好货。企业在做产品降价决策时很容易,不用较多的时间权衡,可以快速决策,快速落实。要知道价格降下去就再也升不上来了,诺基亚依靠低价占领了中国较大的市场份额,却也因此葬送了自己品牌的未来。
企业在做产品涨价决策时很困难,还会遇到种种障碍:担心竞争对手趁机抢占市场,担心消费者抱怨的声音。一旦企业决策受制于非逻辑因素时,企业自由竞争的实力就削弱了。中国企业缺乏对产品价格的科学认识,不了解价格组合模式的效果,不了解价格波动对消费者的正向影响,也不了解价格在经济学中的必然逻辑知识。学点定价的科学也许能够渡过这个。
八:挖人容易培养难
“猎头”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这源于中国企业界的用人习惯。企业不知道怎样培养人才,也不知道培养后如何发挥其作用,于是加剧了行业内人才的流动。中国的中高级人才流动频率是欧美的六倍。
因为企业有需求,猎头公司的生意自然也就旺盛起来。行业内到处都是挖墙角的,甚至已经成为正当的商业竞争。总监级以上的管理者最得意的话题是,你一个月被猎头联系了几次?联系你的都是哪几家?如此下去,中国企业的人才成本会急剧提高。企业真正的人力资源战略是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不靠外聘、挖人,自己的队伍自己建。
九:提意见容易提建议难
同事们在一起聊到公司的事儿:公司现在已经不给咖啡了,茶叶也少了……公司产品太烂了,公司广告真是浪费,老总开会只会讲大道理……牢骚到处都是。我们只听到员工对公司的意见,却得不到如何改变这些不足的任何建议。企业没有员工言论的正常渠道,就算有意见箱,多数员工认为那不过是摆设,不会有人处理,不会有人答复。
企业如果没有有效的言论管理体系、收集反馈体系、回应响应体系,最终会导致员工每天不过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样,企业活力就会消失殆尽。
十:决定省钱容易决定花钱难
每年的3、4月份,在中国企业界听到最多的话是,公司削减预算了。后来我发现,企业最容易作的决策就是削减预算,最难作的决策就是花钱来提高效果、效率。企业的财务部成为省钱的关键部门,不再为业绩的提高而支出,却要为一点错误的计算而停止报销两周。当一个企业思考如何省钱的时间多过如何花钱(得到更多)时,该企业不会再继续发展,只能在现有业绩水平上防守和下滑。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