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实战中传统武术的定位

发布时间:2016-12-02 06:22

现代散打还在不断发展和提高之中,还未完全成熟,特别是在身法、步法、手法等全方位内在统一协调的功夫上还水平不高,在战术和心法上还应该继续向传统武术吸取营养。下面是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散打实战中传统武术的定位。

散打实战中传统武术的定位

近年来,国际的徒手搏击术在飞速发展,并呈现出五彩缤纷、欣欣向荣之势。特别是欧美的自由搏击、泰国的泰拳以及日本的K—1都以频繁的赛事、强大的攻击力和震撼的宣传效果风靡世界。中国武术散打运动也与国际搏击运动一样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无论是国内的“散打王争霸赛”,还是中国散打对抗美国职业拳击、泰国职业泰拳亦或是散打对抗法国自由搏击、日本空手道等,一时间中外武林赛事频繁,捷报频传,真有让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感觉。然而冷静地分析中国武术散打的现状,却发现有很多不足,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中国散打存在着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对传统武术实战技法的研究与继承不够。散打一直没有脱离拳击、泰拳、跆拳道等比赛模式的阴影。难怪有人尖锐地批评散打为“拳击+腿+摔”。因此国内的散打比赛观众为数不多也就不足为奇了。具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中国武术,其传统的攻防技法是极其丰富的。就进攻部位及方法讲,手、脚、头、膝、肘、肩、胯等部位均可进攻并杀伤对手,且招法隐蔽、实用。现代散打由于受规则限制,进攻方法仅停留在踢、打、摔上,且缺少KO对手的重武器。为了能使我国的散打运动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真正体现出中华武术的功夫魅力,本文就传统武术文化在散打实战中的定位问题作一探讨,以期起到些微的促进作用。

散打实战中传统武术的定位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是什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已经融汇成一派浩瀚的巨流。在这巨流之中,那亘古不绝、一脉相承的精魂究竟是什么?那就是上应天理、下合人伦、贯穿于万事万物之根本的一个“和”字。

这种“和”的哲理,充分体现在道家的“无为”思想、儒家的“仁义”思想和佛家的“慈悲”精神之中;而最形象生动的表述,则要算“太极图”——阴阳鱼合抱、互含,两条鱼的内边天衣无缝,两条鱼的外边是为正圆。这个“太极图”告诉我们:第一,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第二,两个对立面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两个对立面的协调吻合,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三点内涵中,以第三点内涵最为重要,因为从中可以引申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反之,凡是有损于对方的,便有损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损于自身。

这种“和”的精魂,是伟大炎黄始祖肇造的基因,是我们东方文明固有的特质。它看似柔弱而实则强劲,它具有无所不包的融合性与无所不至的渗透性。正如《老子》所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也正所谓“不拒杯土,乃成高山;不捐细流,方为大海。”

散打实战中传统武术的定位

散打实战中传统武术的定位二、散打运动是历史的产物。

搏击性的项目在世界上很普及,在日本有空手道、柔道,韩国有跆拳道,泰国有泰拳等,西方有拳击和自由搏击等等,这些项目拥有共性,同时也有各自民族的特点,也应该互相交流,共同发展。推广中国武术将是为了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我们,同时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更好发展。我们拥有5000年的文化,自信我们的武术是世界搏击文化中最优秀的。美国的一些媒体去年进行过一个调查,调查从文化、健身、历史影响、自卫防身等诸多方面进行考核,结果显示,中国武术综合魅力排名第一。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社会价值极高。散打是中国武术的一部分,就是把武术中最直接、最简单的招法提炼出来,以快速击倒或摔倒对手为目的的竞技体育项目。近年来,在新规则的指引下,国内外赛事频繁,无论是国内的“散打王”还是对抗美国职业拳击、泰国职业泰拳,都进入了良性发展,并逐步走向正轨。经过几代的努力,散打项目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技术和战术都已经比较规范和成熟。

散打实战中传统武术的定位三、散打运动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那么如何使中国散打体现传统武术技术和风格而摆脱拳击、泰拳、跆拳道的阴影,创出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国散打模式呢?我们以为,应首先从改革比赛规则入手,开放规则,开放技法,鼓励运用传统武术技法。其次,对技击内容要不断总结和归纳,探讨全面提高传统武术技击价值的途径。要鼓励、支持并带动散打从业人员,特别是教练员、科研人员加强现代散打及传统武术技法的学习、研究,提高自身修养。再次,要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国外搏击术的优秀理念,提高散打技击水平。在这点上,世界著名技击家李小龙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典范,其创立的中外拳术合成体——截拳道就是把中国传统武术与西方拳种有机结合的产物。只有深入研究和继承传统武术技法,使传统技法与现代散打密切结合,并且吸收国外优秀搏击术的技术、理念,才能创出有中国特色的散打模式,并促进中国散打体系的全面发展。

我们有着丰厚的传统战略指导思想,散打比赛犹如两军对垒,战术和谋略在实战中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就谈谈实战中的谋略。

一谈到“谋略”,人们往往和战争联系起来,这有一定道理。如孙子的“兵者,国之大事”“兵者,诡道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等谋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谋略思想早已超出军事范围,并以无孔不入之势逐渐扩展到许多领域。譬如在当今散打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散打谋略是否得当,不仅关系擂台胜负,也是散打运动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战术如影随形,不能分离。技术是源,战术是流,源远则流长,流短则源近。众所周知,谋略是人的心智活动的“产品”,因此在探讨散打谋略时,也必须涉及到人的各种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

(一)效益性原则

散打谋略要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即用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效益性原则在散打谋略运用过程中的主要体现是:第一,用最小的代价和消耗,争取获得最大的胜利;第二,在动用过程中所冒的危险最小,失败的可能性最小,经过努力基本上有胜利的把握;第三,要看是否争取了主动。主动权是散打谋略运用的生命,哪一方掌握了搏击主动权,就基本上掌握了胜券。

(二)整体原则

有云:“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子。”这个“势”,就是全局和整体;

而“子”,就是局部和部分。在散打对抗中,速战速决固然值得提倡,倘若遭遇旗鼓相当的对手,要想凭“一拳一腿”克敌制胜,不亚于“虎口拔牙”,很难奏效。相反,到了比赛的最后关头,往往呈双方精神和意志的较量。有时候从得分的角度来看,是划不来的,但从保存体力、力求最后击倒对手胜的谋略上来看是合算的。这种从整体上而不是从局部上来衡量的原则也是完全可以追求的。

(三)适时适度原则

适时适度的原则是指运用散打谋略时要掌握对手心理上的一定承受分寸。稍有搏击经验者,也许会有这样的体会,即散打对抗很少直接攻击,均动用视线、身体移位、手脚动作等,藉以引诱对手做出多余的防御动作和无准备的攻击。因此,谋略的制定尤其要把握给以对手刺激量的大小,避免其心理负荷的不及和过量。所以“示形诱敌”中的各种虚招儿一定要真实,如抖肩发拳的同时前冲上步,踢边腿的瞬间提腿转髋等动作,只有真实地“攻其必救”,才能调动对手进入“圈套”。另外,正确散打谋略的取得还常常早现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状态,一个再优秀的选手如果错过了战机,就可能“受制于人”。

(四)周密原则。其实任何谋略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只有在不周全中求周全,于万变中求不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就是要分清主次,并非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也就是说,在广学千招的基础上,应熟练几手真正属于自己的“绝招”。这些“绝招”虽不能像武林名宿郭云深那样以“半步崩拳”而享誉武坛,但至少应该“有所恃”。“有所恃”才能“不至于必败”,而我却能充分发挥己之所长,“制人而不制干人”。

(五)慎重原则

“不打无准备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每战都要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实践证明,我军的这条军事原则也是一条普遍规律。虽然“知己容易知彼难”,但只有知其长,才能“抑”其长;知其短,才能攻其虚。否则,情况不明就等于盲人骑瞎马,必然处处“碰壁”。

(六)奇胜原则

武谚云:“拳打不知,脚蹋不防。”意思是无论拳打还是脚蹋,不仅讲求疾快,以快打慢,更要注意多运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类兵家诡道。“战不过攻守,法不过奇正”。何谓“奇”?何谓“正”?尚无统一的看法。简言之,常规用招就是正,反常施技就是奇。总之,出奇与不意密切相联、相辅相承,出奇可达不意,而不意则多半要出奇。只有不攻而示之以攻,欲攻而示之不攻;似取而不取,似不取而取之;像必然而不然,像不然而必然,才能使对手穷于应付,不知所措。

传统武术确实有很多优点,但练传统武术的人最大的问题是练和讲得多,打得少,门派观念也使他们很少交流,也失去了提高、改进、发展的机会。传统武术的实战经验已在退化或失传,而现代散打的对抗性训练和比赛则是传统武术提高技击水平的一个成功范例。现代散打抛弃了传统武术先练站桩、基本功、套路等先期的基础功夫,选用了传统武术中几种常用的腿法和摔跤中的摔法、举法引进了拳击的拳法,形成了现代的散打。现代散打还在不断发展和提高之中,还未完全成熟,特别是在身法、步法、手法等全方位内在统一协调的功夫上还水平不高,在战术和心法上还应该继续向传统武术吸取营养。可以这样说,正是现代散打使传统武术中的功夫得到发扬光大。

散打实战中传统武术的定位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