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诚信政治论文
诚信品德的形成关键在培养,核心在建设。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诚信政治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诚信政治论文篇1
党员干部诚信缺失
[论文摘要]党员干部的诚信度影响着全社会的诚信度。本文剖析了目前党员干部诚信方面缺失的种种表现、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多样化趋势,道德失范、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许多领域中逐渐形成风气,并且愈发严重。与此同时,这些不良现象在党内特别是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中愈演愈烈。
一、党员干部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
党员干部不诚信的行为林林总总,方方面面。按其表现的严重程度来分,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即较浅程度的不诚信行为;中度的不诚信行为;严重程度的不诚信行为。
1.浅度的不诚信行为一般表现为说谎。
这是最大量最普遍的不诚信行为。这种行为首先表现为故意夸大、缩小事实,或者编造事实隐瞒真相。如向上级汇报工作自吹自擂把成绩无限夸大,把准备做的说成正在做的,把正在做的说成做完的,把没有做的说成做过的;对工作中的问题,则把大说成小,把小说成大。其次是做“双面人”,表里不一,言行相悖。说归说,做归做,讲起来信誓旦旦,做起来根本不兑现,“瞪着眼睛说瞎话”。以至于有人感叹,“不会撒谎,当不了领导”,虽有偏颇,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干部撒谎的严重程度。其次是做“双面人”,说一套,做一套;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不报实情、不说实话,对于自身失误和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矛盾不能采取积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化解,而是文过饰非,推卸责任。这类行为在部分党员干部中出现较多,影响较坏。列宁曾说过,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亡,而道义上的灭亡,必然会导致政治上的灭亡。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在一些干部中已形成风气。
2.中度的不诚信行为主要表现为造假。
业绩造假,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搞所谓“政绩工程”,搞“数字游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耍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贪大求全,追求表面风光;在选人用人、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上为达到个人的目的欺骗上级,蒙骗同级,哄骗下级,愚弄群众,搞“暗箱操作”;为了荣誉与报酬,以虚假身份申报劳模、申报出国手续;为了达到升迁目的,搞文凭造假,学位造假,年龄造假,履历造假。这些做法危害十分严重,虽然只处在违纪层面,但它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3.最严重程度的不诚信行为则表现为政治投机以及经济上的违法犯罪。
这类干部政治上投机钻营,见风使舵,没有起码的政治良心,在紧要时候背叛组织和人民。在经济上不顾党纪国法,不择手段侵吞国家集体资财,如作假账贪污公款,设小金库侵吞计划外收入,借工程项目投发标搞权钱交易,行贿受贿,为个人利益严重侵害国家集体利益等。这类行为在部分党员干部中还严重存在,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影响恶劣,后果严重,是最严重的不诚信行为。
二、产生不诚信现象的原因分析
影响党员干部诚信的因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从客观上讲,存在着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干部道德教育乏力、监督惩罚力度不到位等不利因素。从主观上讲,部分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着忽视理论学习、轻视自身道德修养的倾向。
1.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
党员干部诚信问题是社会道德现状在党内的表现。党内的诚信缺失问题,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有关,并且相互影响。如果整个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道德水准下滑,不讲诚信的风气蔓延,党内的诚信出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因为诚信本身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当绝大多数人都讲诚信时,少数人不讲诚信就有可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但是,当大多数人不讲诚信,只有少数人讲诚信时,少数人讲诚信就会单方面吃亏。如果一个人道德根基不牢,就可能放弃自身道德信仰。
2.干部道德教育缺乏实效。
客观上说,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教育,如近年来开展的“三讲”教育、“荣辱观”教育等,这对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有积极作用。但是,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一些部门、单位重形式轻内容,过分强调开多少次会议、记多少笔记等;不顾群众舆论,人为拔高炮制典型,忽视教育的实效性,对受教育对象究竟解决多少模糊认识问题,纠正多少道德上的偏差,人生观价值观究竟提升到了怎样的高度这些实质性问题则马马虎虎,水过地皮干,教育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3.监督惩罚力度不到位。
对于党员干部不讲诚信的处理,应该宽严相济,下猛药治恶疾。对不讲诚信者,浅度的予以严厉的组织批评,中度的予以严肃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理所应当的。然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总体来说,对不诚信现象及其当事人的监督惩处力度还不够大,用不诚信的方式获取利益往往轻易得手,而一旦失手也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诚信的代价太低,导致此类问题难以得到遏止。另一方面,由于各级干部之间天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时候上级根本就不可能“痛下杀手”,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些上级干部,还暗中保护,为不诚信者出谋划策。 4.党员干部自身忽视理论学习、轻视自身道德修养也是重要原因。很多党员干部追时髦赶浪头,把很多精力都消磨在娱乐场所里,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有的热衷于人际交往,把注意力放到人际关系上,拉拉扯扯,而对待学习特别是对修身之学更是马马虎虎,更不用说在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境界,提升道德水平了。
三、教育对策与矫治措施
诚信是一种理念,一种修养,一种文明,更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党员领导干部人人都应该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荣,争做诚信的模范。这样才能构筑一个诚信的党内氛围和社会氛围。营造一个诚信的大环境,让“做老实人光荣,说谎骗人可耻”、“实事求是光荣,弄虚作假可耻”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共识。
1.诚信教育要重实效。
党员干部诚信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一句话、一件事抓起。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要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教育。如以诚信教育为主题在党员干部中进行的讨论活动、通过党校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用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的现身说法、通过职工的舆论测评活动等教育干部,引导其对上级、对下级、对老百姓都要“讲诚信”,做重操守、讲诚信的人,促进自己养成讲诚信的良好习惯,进而展示领导干部应有的道德风范和人格魅力。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做到从我做起,要求别人讲诚信,自己要首先讲诚信,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
2.诚信建设要靠纪律的约束和法律的严惩。
要从纪律上约束和法律上制裁一些党员干部的不诚信行为。当前在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既与诚信教育不够有关,也与法规的滞后、政策的不完善和制度的不健全相关。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缺乏真实信息公开、不诚信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那必将为不诚信行为留下可乘之机;如果开列失信者“黑名单”报主管部门,将一些党员干部不诚信信息在一定范围公之于众,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守信者保持荣誉、引导失信者痛改前非,那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不诚信行为。反之,如果对失信、造假、欺骗等行为惩罚不力,受惩罚的代价远远低于造假、欺骗所得到的好处,那就必然导致失信行为的泛滥,如果违法比守法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很难让多数人信守法律。
3.建立科学公正的诚信考核体系。
正确及时公正的评价,对党员干部诚信品质的养成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组织部门要对党员干部诚信品质、行为给予科学合理的判断和认定、评价。在评价党员干部时,要改革现有的评价办法,将诚信状况列入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诚信档案”,提高党员干部对诚信问题的重视程度,增强讲诚信的自觉性。对受教育者的评价还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从社会职场家庭等多方面、从对待上级下级同级的态度等多角度考核党员干部的诚信状况。如果发现党员干部有不诚信行为,就应立即帮助其在理论上正确认识是非标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高他们对不诚信的免疫力。当然,最重要的是应该从制度上、体制上、机制上来制约党员干部的不诚信行为,这是解决全社会诚信问题的关键所在。
2017诚信政治论文篇2
浅议大学生诚信缺失
摘 要: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经严重损害了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形象。作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适时采取行动,积极探讨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引导他们改正陋习,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对策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1 学生自身因素
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是非观念、自控能力相对薄弱,没有意识到诚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不能用为人处事应遵守的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们只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思想道德和个人品格的修养,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名利,进而做出不负责任、不守信用的事。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
1.2 学校因素
不少学校的德育教学重灌输,轻实践;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个人的道德需求,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将德育科学化,缺乏实践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
1.3 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上的确出现了许多信用缺失的现象: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屡见不鲜;证券机构欺诈公众聚敛钱财;文化市场盗版迭出,屡禁不止。这些都给年轻的大学生们带来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甚至开始动摇,滋生了企图投机取巧的不良行为。失信惩罚机制的不完善和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不健全使失信者不能得到相应的制裁,客观上也助长了大学生淡漠诚信的心理。
1.4 家庭因素
我国教育现状的一个特征就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节,导致教育的有效性不足。在诚信教育方面,家庭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孩子的个人素质的养成偏离社会和国家的要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道德社会化水平,由于受到家庭背景、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以及对社会道德的认知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灌输非诚信的内容,造成孩子价值观的偏差,这与社会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是相背离的。
2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2.1 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各界加强对高校诚信建设的重视,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接班人,关注他们的成长成才,影响自不待言。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要重点强调诚信意识,把高校的诚信教育付于社会实践。舆论界应重视对诚信新闻素材的采写编评,加大正面和负面宣传,营造出一种“坚守诚信利益多,失信于人遭人弃”的风气。政府在就业政策方面,要把是否诚信纳入体系之中,奖惩诚信与否的行为,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另外,各界可以联手设立“诚信基金”,鼓励坚守诚信的大学生和优秀的诚信教育工作者,形成一个良性的社会诚信循环系统。
2.2 净化校园环境,营造诚信氛围
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完美发展和诚信品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学习风气、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一方面,学校应注意体现诚信文化的宣传栏、标语、横幅等的合理布置,让学生时时处处都可以受到诚信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学校应充分运用校园网站、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诚信道德行为和高尚的诚信品质,激励学生追求讲究诚信的理想人格,为推进学校诚信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3 利用两课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
结合两课教育改革,一方面,要使大学生认识到,树立较高的诚信意识,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让大学生懂得,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经济社会的道德底线。在法制社会里,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法律是一种最低的道德准则。现代民法一般都把“诚实信用,公序良俗”作为基本原则,如果违背了则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或者对民事主体的一系列不利后果,而受到处罚和制裁。
2.4 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可以进入网络,利用多种方式参与网络活动,使网络诚信教育活动成为教育广大学生的生动教材。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以提高诚信教育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建立以诚信教育工作为目的的专题网站和网页,有针对性地直接发布有关信息和资料,达到以正确的思想理论教育人和引导人的目的;开发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诚信教育软件,用人们喜闻乐见的网络形式,富教于乐,寓教于知识和科学技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转变网络使用者的思想;开辟网上交流渠道,实现诚信教育工作资料信息资源共享。
2.5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评价机制
诚信品德的形成关键在培养,核心在建设。建立和完善客观公正的诚信评价机制是高
校诚信氛围构建的关键。可制定《大学生诚信行为规范》、《大学生文明公约》等制度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严格要求,以此为据建立一个学生评分标准,从新生一入学时就开始实施,以此作为学生评优的标准,并且在毕业时将之作为向用人单位提供的重要参考。同时,高校也要健全校内信用监督机制,严格、公正、公平地执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改革完善诚信评价制度、管理方式,使其合理化、科学化,建立和管理诚信档案、诚信查询系统,加强与校外诚信相关部门、社会信用机构的联系,将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各项工作重点,贯穿学生入学直到毕业离校整个过程。
2.6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
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结合,避免出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节。家庭的诚信教育是诚信教育的基础,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对子女进行良好的诚信教育,使之养成自觉的习惯。全社会都应当重视和关心诚信家庭的建设,诚信的家庭氛围,友好、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利于诚信观念的形成。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最直接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为子女在生活、工作各方面做出诚信的表率,夫妻之间相敬如宾,互相尊重,真诚相待,对孩子诚信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凤莲.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环境因素论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
[2]王小丽.论大学生诚信教育与信用档案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2017诚信政治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