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价值探析的思修论文
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开放,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一些人却在人生价值问题上陷入了一定误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人生价值探析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人生价值探析的思修论文篇一
《当代人生价值存在的误区及原因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思想开放,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一些人却在人生价值问题上陷入了一定误区,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边缘化、追求功利、贪图享乐、虚无堕落、冷漠无情等方面,这些现象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市场经济的确立带来了积极成果,也对人生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社会转型促使当代人的人生价值观多元化和复杂化,这也是造成人生价值观产生误区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人生价值,误区,市场经济,社会转型,原因
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继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社会转型和新的现实环境,有些人无法把握时代脉搏,难以适应和驾驭所在环境,在处理人生价值问题时容易走弯路甚至走错路。
一、当代人在人生价值问题上存在的误区
(一)集体主义逐渐被边缘化
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中的重要内容,是指导和调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个人的合法利益要得到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相连,互相促进。集体主义关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最高利益,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辩证统一起来,体现了无产阶级优秀品质和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人们的主体意识被唤醒,人的主体地位和权益受到了广泛认同和普遍重视。每个人着眼于自身利益,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更加强烈,集体主义呈现出逐渐边缘化的趋势,如何更好的在集体与个人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充分挥发集体与个人的辩证统一性,是当今社会倡导集体主义时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
(二)在生存手段上表现出追求功利
追求功利就是忽略行为的动机和手段,只重视行为的结果带来的最大快乐值。追求功利曾经在深化唯物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认识,彰显人性和尊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②,“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③。可见,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追求利益是合理的和应当获得保障的。但是,追求功利并不主张个人至上。有的人忽视自己以外的价值和利益,甚至采取违背道德和规范的手段获取自己关注的利益,这是与人性相违背的,也是当代人在人生价值上的误区。
(三)在人生目的上表现为贪图享乐
人具有自然属性,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是人的本能体现和需要。但贪图享乐完全是另一回事,这类人把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作为人生在世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把从事与感官享受相关的活动视为至上活动,全然不顾人存在的真谛意义。历史肯定人民的功绩,他们通过勤奋的劳作与付出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当然可以享受生活的乐趣,获取物质回报。另外,生产与消费具有辩证统一的特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也反作用于生产。因此,坚持正确的消费观能够促进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但这不是提倡贪图享乐,贪图享乐本质上把人的生活降低到动物的层次,忽略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倘若只有物质享受,没有高尚、充实的精神追求,最终剩下的只有精神的荒漠,生活的空虚和对人生的厌倦。
(四)在生活态度上表现为虚无堕落
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作为价值主体的人,以及人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这是具有深刻唯物史观意义的,然而在当今社会,有一部分人认为人生充满了烦恼和痛苦,毫无乐趣可言,人生是没有任何价值与意义的。他们否定人的意义和价值,否定现实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否定人生奋斗追求的意义和价值,转而投向虚无的精神寄托。这是明显的客观唯心主义倾向,是对人生和社会彻底失去信心的信念缺失,是不敢正视社会现实和人生挫折的软弱表现,是一种虚无的,自甘堕落的人生价值观。
(五)在道德上表现出冷漠无情
近些年来,社会上关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起来”、“小悦悦事件”、“药家鑫案”的讨论一度成为社会热点。“冷漠无情,就是灵魂的瘫痪,就是过早的死亡”④,契柯夫的名言尖锐、形象的反映了当代人在道德上呈现出的“冷漠化倾向”。这种倾向反映了当代一些人道德缺失,缺乏同情心,见义不为,惟利是图的人生价值误区。在此种社会道德氛围中,道德的制约作用显得弱化了,越来越多的人表现出了冷漠无情的态度,甚至有些人的行为无拘无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反思。
我们应当正视当代人生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和误区的存在,以上几种误区,有的有着深刻的认识论与社会历史根源,由来已久;有的是社会转型期的带来的负面效应。我们应当对这些表面现象进行反思与追问。
二、当代人生价值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是根本原因
1.市场经济具有双重作用
市场经济承认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人产生注重个人独立人格,追求个人价值,崇尚自由和尊严的价值信条;市场经济是重视利益的经济体制,它的利益机制是实现人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手段,肯定了人追求利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市场经济奉行优胜劣汰的原则,提倡有序竞争,每个人在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条件下,都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平等竞争,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然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加之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等多方面原因,使其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反映在人生价值领域:人的独立性受制于商品货币这样的“物”,拜金和崇尚物质生活的人生价值观一度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肯定人们追求物质利益,使一些人个人私欲膨胀,过于追求物质享乐,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不乏其人。
2.市场经济的确立直接导致生产方式的变化
当代社会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生产方式发生了彻底变化。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直接表现为以知识化、信息化基础,大结构的社会组织及其精细化、小型化、网络化的内部功能。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财富关系的特点表现为既知识成为财富创造的巨大资本,而与之相伴的社会运行模式、管理模式也把知识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运营资源。当代社会人们实现利益、创造财富更加依靠战略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在现实层面必然会引发人们新的价值观念与旧的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为人们人生价值观的演变提供了技术路径。
3.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人们交往方式的变化
当今社会,人获得了较为有效的发展空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逐步推进,人们的交往进入到互联网数字化时代,人的主体性被消弱了,互联网数字化在降低交往成本、缩短交往空间距离的同时,也把人们原本基于交往形成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建构压缩为扁平化的空间,一切以节省时间和实现利益为基础。人们交往的重要前提变为交易和节约成本的时候,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就容易被忽视。
4.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
生活方式是“不同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制约和价值观念指导下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⑤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最终结果是人主体意识的提升,进而引起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现代生活中,丰富的生产生活产品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也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假如拥有社会财富的多少渐渐成为衡量人之能力的大小的标准,社会中增加或消费更多的物质财富就是幸福的价值观就会普遍流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端倪,由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会进一步导致社会的不公正性,这对当代人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5.人们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
现代社会中生产的社会化具有跨越文化与时空的特点,生产过程具有精细化和去主观性的特征,这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与传统模式相异的变化。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从固有的现成的经验中寻求新问题的解决方法。然而在生产力发展与技术进步的今天,需要有突破固有模式的新的思维方式。因此,这个时代需要那种以超越经验思维和分析思维为基本内容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思维的综合性、系统性、创造性和非线性。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人们迅速对社会环境做出判断,并及时树立符合人们基本利益诉求的新的价值体系。
(二)社会转型导致的观念冲突是直接原因
当代中国处于一个新旧因素并存、交织、碰撞的社会转型期,多元的价值观念并存和冲突是必然现象。一般来说,价值观念的冲突是指不同质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和一种价值观念中不同规范之间的冲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变化节奏越来越加快,人们利益关系调整就会愈加频繁,各种社会矛盾就会增多,因此人们的价值观念会激烈的冲突:
1.价值观念冲突多样且复杂
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冲突的表现形态纵横交错,纷繁复杂。一是时间表现上,新与旧、今与古、现代与传统的价值观念冲突交错存在。社会转型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阶段,要实现由过去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以至信息化社会转型,必然会引起价值观念上的矛盾和冲突。二是空间表现上,中与外、民族化与全球化的价值观念冲突。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他们妄图把西方的价值观念,强行照搬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这种冲突难以避免。三是人们的价值判断尺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必然形成不同的政治价值、伦理价值、人生价值,冲突和对立在所难免。
2.引起价值观念冲突的根源不是单一的
第一,利益关系是最重要的根源。利益关系表现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实现与满足。人们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取决于利益关系,人们的利益关系被触动了,价值观念就会将其反映出来,利益关系的变动必然导致价值观念的变化。第二,不同民族、不同群体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其具有十分顽固的历史惯性。经过一定历史时期的积累和沉淀,历史文化传统根植在各民族和群体的思维、心理与行动中,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了稳定的思维定势。第三,制度规范对价值主体起着客观制约作用,价值主体的价值行为、价值观念在不同社会制度规范下,表现出很大差异和冲突。新旧制度、体制、规范产生尖锐的矛盾,必然会在价值观念领域表现出来。(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 肖前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 袁贵仁.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现代人生问题:对人的哲学理解[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5] 江畅.论人类公认的价值观念[J].天津社会科学.2001,1
注解
① 耿步健.集体主义的嬗变与重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8
②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1
③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1
④ 这句话是契柯夫的名言。
⑤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5
人生价值探析的思修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