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2一二单元复习要点
一二单元主要讲述的是人口与城市的知识内容。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2一二单元复习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2一二单元复习要点(一)
1 人口增长模式
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约60多亿。时间上:J型曲线,持续性、阶段性、增长性,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快,发展中国家增长慢
影响人口增长直接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经济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上层建筑领域(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影响人口增长根本原因: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人口增长模式:
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为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口增长模式。它可分为(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原始社会时期,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
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此种人口增长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起,这种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此类型。
3、发达国家地区之间略有差异
(1) 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0.1%) 即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连续多年负增长的
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
(2) 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左右,也很低。
(3) 北美(仅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 兰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4%到0.8%。
4、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
a.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大洋州其它国家和非洲国家 ——“过渡型”
b.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过渡型”和“现代型”
如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拉美的古巴、乌拉圭等是现代型。
中国:有些地区已经属于“现代型”,如城市地区,有的地区属于“过渡型”如乡村地区
5、我国人口增长状况:
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政治制度、经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人口金字塔图判读:人口总数,年龄构成,性别比例,人口增长快慢,人口增长模式,社会负担轻重,金字塔常见的三种类型(年轻型也称扩张型;成年型也称静止型,老年型也称收缩型)
6、“人口爆炸”:是社会学家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人口急剧增长的词汇,它形象的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的现象。
7、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的原因:
(1)、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
(2)、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3)、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资源供应能力,也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这就是环境的限制性。
8、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
9、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
10、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它是影响人口机械增长的主要原因,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二是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高一地理必修2一二单元复习要点(二)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时 期
人口变化特点
原 因
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生产力水平迅速、医疗事业进步,死亡率降低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口模式
特 点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高一地理必修2一二单元复习要点(三)
1、城市形态
①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地形、河流、交通)密切相关。
②城市形态的类型:
类型
团块状
条带状
组团状
分布地区
平原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延伸
地形崎岖的丘陵山地
举例
成都、合肥、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重庆
2、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概念: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2)形成:(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3)常见功能区及其特点
功能区
分布
相关知识
商业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中心商务区(CBD)--城市商业、服务中心
住宅区
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中高级住宅--上风向、高坡、城市外缘;低级住宅--下风向、低地、内城、工业区附近
工业区
靠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地带
或分布在郊区
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高,协作性强,大量运输需求
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郊区土地资源充足,低价低。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又称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成都)、多核心模式(哈里斯和厄尔曼)、扇形模式(沈阳,主要受交通影响)。
(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①经济因素:主要因素;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付租能力。 影响地租的因素: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②社会因素:收入水平、知名度、种族(移民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或宗教团体
③历史与文化;④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⑤行政因素。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的地域范围狭小,功能用地混杂布置。
随着工业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市中心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工业用地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5.城市服务范围
⑴城市服务功能: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不同的企业和机构,为区域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吸引着区域内的居民到城市来购物、就医、上学或寻求其他服务。
⑵城市服务范围
①范围:城市本身及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
②特点: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限,也可能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之外。
③城市等级与服务种类、服务级别、服务范围的关系:
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级别高,服务范围比较大。
6、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城市服务范围制约因素):人口规模、位置、资源、交通。
【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A、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B、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C、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7.城市化的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城市化对一个城市来说:城市升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城市用地规模增大;城市人口规模增大。
城市化对一个区域来说:城市等级体系形成。城市用地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群。
8.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推力(离开乡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来到城市):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9.标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也可以用城市用地规模,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
10.意义:①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②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高一地理必修2一二单元复习要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