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专计算机毕业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大学教育中,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一:大学生计算机设计论文
1基本情况
1.1参赛对象参赛对象是决赛当年国内除港澳台外的在校本科生。
1.2大赛内容计算机大赛内容目前分设:(1)软件应用与开发类。包括网站设计、数据库应用、虚拟实验平台等。(2)微课类。包括大学信息技术类,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Internet应用;人文社科类,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语文数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件制作。(3)数字媒体设计类。包括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计算机动画、计算机游戏、交互媒体、移动终端、虚拟现实、微电影等。(4)软件服务外包类。(5)动漫类。(6)计算机音乐创作类等领域。广泛的参赛内容使得学过计算机技术技能的大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参赛平台,所有学生都有充分展示其计算机应用能力与创作才智的机会。
1.3大赛奖项1)奖项设置。大赛个人奖项设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在入围决赛作品中,特等奖视作品质量设置,不占获奖基数的名额,若不具备条件,可以空缺。大赛至今,特等奖得主一直空缺。2)获奖基数。大赛各级奖项数量按获奖基数的比例确定。获奖基数由直接报名参加国家级大赛的有效作品总数按相应的比例构成。
其中:一类省(直辖市)级赛获奖数量按其有效作品总数的45%推荐(暂包括京、津、冀、晋、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渝、川、陕,共21个省、直辖市)。
二类省(自治区)级赛获奖数量按其有效作品总数的40%推荐(暂包括蒙、桂、琼、贵、云、藏、甘、青、宁、新10个省、自治区)。上面参赛作品数是通过省(直辖市、自治区)级赛产生,构成了获奖基数。总体看来,获奖基数不到参加省级预赛作品总数的45%。省(直辖市、自治区)级预赛(选拔赛)一般是由省(直辖市、自治区)级的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或高校计算机学会,或高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其中上海、天津、辽宁、安徽、福建、湖南、海南、四川、云南和新疆则由省教育厅(或市教委)主办。3)奖项比例。一等奖占获奖基数的7%~10%。
二等奖占获奖基数的30%。三等奖占获奖基数的50%。优胜奖占获奖基数的10%~13%。若从作品报名参加省(直辖市、自治区)级选拔赛开始计算,一个参赛作品获得一等奖的机会是3%~4.2%。这说明大赛是我国大学生现有国赛中获得一等奖最难的赛事之一。
1.4践行原则1)安全第一。首先,强调全体参与赛事人员(包括选手、教练、评委以及与大赛相关的其他人员)的安全。组委会视所有参赛人员的安全高于一切。2)公开、公平、公正、廉洁。计算机大赛是非营利的公益性赛事,是本科生的科技活动,视公开、公平、公正的评比原则和廉洁为生命线。公开体现在大赛各级奖项的确定,所有参赛者可以从入围决赛参赛队的作品数量按公开规定的比例推算出各级奖项数量。公平、公正性体现在奖项等级全由评委确定。
一等奖的得主与学校大小无关,与是否是承办单位无关,与同大赛组委会主要负责人关系的亲密程度无关,只与参赛作品本身质量水平的高低有关。比如,在第1届名不见经传的广东药学院获得一等奖;在第3届黄山学院获得一等奖;在第4届盐城工学院、黄石理工学院获得一等奖。而从第1届开始,每届都参加角逐的北京大学代表队直到第4届才开始拿到第1个一等奖。
华中师范大学是第1届、第2届大赛的承办单位,但他们并未因此而获得一等奖。东北师范大学也承办过两届大赛,同样没有因此而获得一等奖。大赛组委会的挂靠单位是大赛组委会秘书长所在单位,尽管届届参赛,但直到第7届才第一次拿到一等奖。由此,参赛院校普遍认识到,参赛获得奖项全凭作品本身水平的高低决定。公开、公平、公正的评比原则让大赛赢得了良好口碑,大赛规模快速发展。2008年第1届大赛只有70多所院校、110多件作品参加决赛,到2014年,已有400多所院校、1600多件作品进入决赛。本次大赛预赛报名作品有3500多件,参赛学生达11250多人,覆盖国内除内蒙古和港澳台外的所有地区。
2大赛作用
大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动手能力的平台:作品要求原创性,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有些种类的竞赛要求由多人组成,这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有效形式。大赛使那些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了自我完善、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参赛,学生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技术和技能,表达出创新性的设计思想,并能很好地把握作品直接为社会需要服务的大主题。
例如,华中科技大学的社区老人监护系统、昆明理工大学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希望小学建设模式探究、广东韩山师范学院的基于Android平台的潮语输入法等,都很好地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品设计满足社会需要,可以投入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因此,不少高校将获得一等奖的学生直接列为应届保送研究生;获得其他奖项的学生也有相应的保研加分。有的获奖作品被电视台采用并推广,有的获奖学生则直接被企业、事业单位录用。
2)培养了学生的公益情怀。大赛始终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题,不断注入提高学生智力与非智力素质的正能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在大赛项目的驱动下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大赛在数字媒体类所设的“中国一个或多个民族介绍”“低碳与环保”“运动与健康”“水”“生命”“中华民族建筑—服饰—手工艺品”等主题,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及寒暑假,游历祖国的山山水水,创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作品。
例如,浙江农林大学的《蒙古族旅游小书签》、洛阳师范学院的《雪原风情——藏》、塔里木大学的《走进维吾尔》、海南师范大学的《海南黎族文化之竹竿舞》、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海峡、高山、两岸情——台湾原住民初探》等都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受到评委会的高度赞赏。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根据大赛规则,提交作品的同时还要提交一篇作品简介,其中必须包括:设计目标与意义、关键技术和作品特色、作品安装说明、作品效果图、设计思路、设计重点和难点等内容,约为5000字。这些内容往往非一个学生所能单独承担,如软件服务外包、动漫等组别,本身就规定一个参赛作品的创作团队必须由3~5人组成,要求所有选手同时出席现场作品展示和答辩。这些规定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出了较高要求,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未来展望及要求
3.1进一步贴近社会需求大赛鼓励创新创业,但基础是为社会需要服务,在过程中实现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经与企业对接的赛事,要进一步密切校企关系,要有更多的企业命题。学校要围绕企业需要做题,以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大赛自主命题也要寻得行业、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认同,不能孤芳自赏、自搞一套。
3.2进一步加强省级预赛要进一步加强省(直辖市、自治区)级预赛,让更多的省、自治区教育厅或直辖市教委直接出面主持省级赛,使省级赛在院校师生中具有更多的认同感。
3.3进一步稳定现场决赛地在大赛内容相对稳定的同时,现场决赛地也将相对稳定。如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组将落脚昆明,在云南省教育厅的主持下,由地处昆明的几所大学轮流承办。动漫大赛考虑落脚福建,可以由福建的大学来轮流承办。软件服务外包考虑落脚杭州,由浙江的主要院校轮流承办。可以考虑在每个大区形成一个国赛现场决赛中心。
3.4进一步提高评委会质量组委会要使大赛的评比进一步规范化。要努力做到:评比专家的专业与被评作品专业更加对口;评比专家对评比对象作品要事先有所了解;评比专家要按预先制定的计划评比作品,不能赶进度损害学生的基本利益;评比专家要尊重选手的人格,要尊重参赛选手及院校的尊严;评比专家要遵守评比规则,守纪律,按时报到,认真参评,直到大赛结束后再离开。
4结语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因社会需要而兴起,是大学计算机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赛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知识、技术、技能的应用方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赛积极推动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充分展示计算机教学成果,体现了“学非为赛、赛能促学”的宗旨。我们相信,在广大师生与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大赛通过不断自我完善,必将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大学生赛事之一。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二: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分析
计算机是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课程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上机实验。如何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多样化的兴趣需要,成为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1当前计算机实验教学现状
我校目前开设计算机类课程有大学计算机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程序设计、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等,课程一般分为理论课与实验课,实验课时达50%以上。近年来,我校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基本采用的是“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学生上机练习—考试”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该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1无法实施因材施教按照目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统一理论讲授,统一实验操作,导致部分学生不能从教学中受益。高校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地区,来自文化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生计算机水平较强,而来自经济文化水平低地区的学生计算机水平较弱,学生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计算机实验教学出现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而产生厌学情绪的情况,而另外有一些学生因为无法获得新知识而出现懈怠心理的问题。
1.2重理论,轻实验,学生难以掌握真才实学,应用能力弱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重视理论基础,轻视实践与应用的现象,在这种思想理念的影响下,导致学校的领导阶层、教师以及学生对计算机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缺乏正确认识。这样就存在学生在实验实习过程中只能按照实验实习的操作步骤机械模仿,对实验课实质性内容的掌握大打折扣。这时,实验教师常常是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解答学生理论知识的空缺上,而不是指导相关的实验课。学生对遇到的问题只能求助教师,但在课外时间难以与教师沟通,并且机械模仿操作后,记忆并不深刻,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大部分同学还是不知道如何解决,导致实验课效果不明显。
1.3实验教学中应试教育突出在部分计算机课程中,教师将省(区)级、国家级计算机一级考试的考试大纲作为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的实验操作,确实能提高学生考级的通过率,但这无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考试大纲知识更新慢,有些知识点比较陈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机械性地学习,而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失去了它的魅力和作用。
1.4网络实验教学工作量认定困难,相关教学激励制度缺失多数高校虽有网络教学平台,或建设有各类网络课程,但在网络平台上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很少。一方面,教师开展网络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教学时间安排,也会存在一些无法认定的教学工作量,当学校没有相关的教学激励制度时,网络教学不会可持续地开展下去。另一方面,有些网络平台上有实验操作资源,但这些资源往往是课堂实验资源的网络化,该形式既没有充分利用现在丰富的教学环境,又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2新形势下教育技术对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影响
2.1网络开放计算机教育的冲击当前网络化教育教学方法风起云涌,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以下简称MOOC)、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微课(Micro-lecture)等教学方法、策略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随着MOOC大规模发展,教育的成本大大降低,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得到广泛共享,推动了全民教育的发展和高校的教学改革。在MOOC的众多课程中,计算机相关课程占很大比例。当采用自动化的实验方式,学习者可以在线自主完成实验并且自动完成实验的评判和检查工作,实验教师只需要安排好实验内容和实验验证方式就可以了。
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方法,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教学组织结构和教学分配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就通过微视频先学习课程实验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即时获得反馈,可有效解决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移动终端上网率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整体得到提高据调查,我校93%的大学生拥有移动终端并能随时上网,对于计算机实验中的一般性问题,学生在百度搜索一下就有了比较正确的答案。所以,计算机实验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层次,当难度过低时,学生到网络上一查询就能获得相应的实验操作方法,就会丧失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2.3教学实验课时减少在几轮课程体系修订后,大学计算机类课程课时量削减多。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类课程课时变少了,有些课程缩减达40%~50%。但是,目前众多高校非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材,考虑理论知识的全面性,仍是按原有的课时数来设计,如何在课时数变少的情况下,实现学生计算机实验操作水平的提高是一大难题。
2.4部分计算机类课程考核方式改变如广西区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取消了,计算机等级证书不再是学生毕业的必需条件。而原来教学中,大多数教材是以一级水平为难度设计的,当取消区一级考试后,学生要想获得证书,只能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部分学生有获得全国计算机一级等级证书的愿望,部分学生还希望能考个二级以上等级证书。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计算机实验教学如何设计也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3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3.1以教学团队为基础,利用网络资源,打造优质实验课程组织精英团队即集中高学历、有敬业精神、责任心强、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各学科带头人,负责指导本学科教师备课,严把质量关,并组织研制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学院要配套出台经济支持和相应的激励措施),将课件及时发送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以便共享[4]。计算机类教学资源在网络上非常丰富,需要教师精心搜集、整理,像《大学计算机基础》授课班级多,可以参照此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条件成熟的学校建议购买相关公司(如超星公开课)的计算机类课程,率先开展MOOC教学,这时理论课部分由学生上网自主学习,并按要求做实验,学校大部分教师只集中负责实验指导和在线解答,减少许多工作量。学生完成学习后获得由商业公司提供的成绩,该成绩学校同样认可。
3.2开展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打造立体化教学环境在课前,学生先观看视频,学习重点难点问题,查询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重点解决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完成理论教学和师生交流;课后,学生完成拓展性实验。开展翻转课堂或微课教学策略方法只需掌握相关教学理论,利用多媒体工具自行制作难度低、传播广、成效好的教学视频。
学生利用零碎时间在移动端都可随时随地学习,即使有不懂的地方,也可反复观看直到掌握,解决差生学习跟不上的问题。有些计算机类课程如数据库程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在课前,教师除了录制一定数量的微视频供提前学习外,在课堂上也需要把有些软件应用操作的步骤录屏成视频供学生课后复习。
3.3开放计算机实验室建立自主学习平台,建设网络资源平台,免费开放计算机实验室供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课时少、学习时间不足问题。专门免费开放几个计算机实验室作为学习的自主学习平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建设一个共享程度高的网络资源平台,把计算机相关资源上传到该资源平台上,开展网络化教学活动。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有开放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只需要协调好相关部门,安排人员管理就能做到。网络资源平台建设需要相关教师把整理好的资源提交到网络平台上,实现共享最大化。
3.4实验教学内容以应用为本计算机是个庞大的科学体系,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课程应与日常应用紧密联系。一方面,针对学生常用的一些操作内容,提供FAQ,让学生自行查询相关操作方法;另一方面,搜集一些问题的新解决方案、软件新版本的新功能操作方法放在网络资源平台上,使学生及时了解新功能及计算机发展趋势。另外,像办公自动化、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实验,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或案例,提供最终效果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手段,用什么技术实现,然后通过收集相关资料,逐步完成实验,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习实践操作能力。
浅谈大专计算机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计算机系大专毕业论文
2.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 大专范文参考
3.有关计算机大专毕业论文
4.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 大专范文
5.大专计算机毕业论文: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浅谈大专计算机毕业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