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11-08 12:10

“屏”是古代重要的一个屏障设计,他有什么作用呢?下面就有小编来讲解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 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3.尝试说明文阅读的新方法——比较阅读。

4.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目标2、3、4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搜集到的关于屏的图片,学生配乐(《高山流水》)欣赏并就此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入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正音:出示重点拼音,全班齐读两遍,深化印象。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要求:特别注意文中的长句,注意其中没有标点时的正确停顿。读后教师点评。若句读不对(估计是《牡丹亭》那一句),可让学生自己先琢磨,然后再以正确的停顿齐读这一句。

3.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自主回答:

(1)找出文中给屏下定义的句子。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顾下定义的特征:一个点出事物根本特征的判断句。然后请学生思考寻找。

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教师可借此回顾强调文言文中“……者……也”的判断句。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3)合作(同桌)讨论 :找出文中介绍这三方面知识的最主要语句。然后全班交流。注:讨论视情况需要而定。

教师可穿插以下内容:

①《口技》中“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的语句涉及到其中的哪方面知识?

② 同样是介绍屏的作用,“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为什么放在第三段?有什么用?(明确:过渡句,与下文关系更密切,所以放在第三段)

⑷教师:说明文的目的是给人知识,所以语言要求简明扼要。我们已经找到了文中介绍知识的最主要语句,为了语言的简明扼要,我们把这些最主要语句串联成文,并取代课文。可以吗?为什么?要求以删去的某一句为依据具体说明理由。

先全班齐读修改后的语段,然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最后小结:

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补充解释,使文章更易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引用戏剧台词和古诗,使文字生动有趣,体现了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美。

⑸其实,古人写到屏风,往往写得很美,你课外有过这样的阅读经历吗?能回顾其中一些吗?

教师介绍其中两首: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请全班齐读,教师建议:课外可再找一找读一读,充分体会屏的美。

⑹但本文屏的美不仅因为语言,更因为作者对屏倾注了深厚的感情。找出文中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预计学生速读后能找出“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等语句。从而明确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⑺小结:①作者按照总分的顺序,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

②学习说明文的一种方法: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筛去次要信息,抓住主要内容。

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写法、布局。

三.拓展:小小设计家——运用学到的知识,考虑屏的主人的身份,选择以下一种,发挥想象,小组讨论,设计一道屏,并说明其图案、材质及设计理由。

1.读书人家的书房

2.千金小姐的闺房

3.官宦人家的客厅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可补充,可反对,可争论……预计气氛热烈。

反思:在这堂课中,我能够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养成,比如长句子的朗读节奏这一环节;同时注意始终关注文本,课堂上的所有环节都来自文本又回归文本,做到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而不是仅仅拿文本做一个跳板;此外也尽量做到适度拓展,本课的拓展材料,无论是内容方面还是思维方面,都能紧扣文章内容,立足文本;还注意追求课堂活动的实效性,比如“合作(同桌)讨论 :找出文中介绍这三方面知识的最主要语句。然后全班交流。注:讨论视情况需要而定”的这个环节,最后看到学生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已经完成就不再讨论;还尝试了说明文教学的一种新方法,实践证明它还是有一定收效的;而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也有一定的补充。总的来看,这堂课的感觉还算成功吧。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读的问题,总体感觉读得太少,应该还有许多时候可以穿插读的环节,比如屏的定义可齐读深化印象,最主要的语句连接成文后也可齐读使比较阅读更有效,不仅是这堂课,其实大多数时候如果课文较长往往读得不多,这个问题以后要特别引起重视。另一个则是最后“小小设计家”的环节,我原本觉得屏是古代很有诗意的一样物品,希望借此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古代的文化知识并能运用。但课后教研员曹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提出来,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道屏会更贴近生活。细想想非常有道理,现在的学生对古代的知识知之甚少更不能熟练和正确的运用,平行班情况尤其是这样,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道屏,应该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说“屏”课文原文

“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说屏教案设计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