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课文

发布时间:2017-06-07 16:22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小编在此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课文-原文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宽阔平坦漂亮马蹄彤

橡树粗壮结实挺拨高尚

2、交流思考题:

⑴交流第一个问题: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交流看法:

①小组内交流。

②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③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④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⑤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习(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平坦漂亮笔直粗壮结实沉重赞叹高尚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课文-教学反思

连续两天上了同样的公开课,感觉第一堂课上得更加自如(虽说不是自己班的学生),自我学习、合作学习这两个环节设计得合理,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效果显著,,评课老师们提出这堂课中缺少的语言文字的积累,文本的重点段落挖掘得还不够深。当天晚上连夜修改,第二天上课时(是自己班),感觉上得有点急,急于想进入重点段落的探讨,把学生互相检验是否读通课文这一重要环节疏忽了,在合作学习重点段落时问题过于琐碎,内涵挖掘太深,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学生学得很牵强。但两堂课中值得积累的东西也不少。

1、读得巧妙:

读有很多种自读,互读,齐读等等,对于不同的文本要采用合适的读,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特点采用恰当的读,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钻研《路旁的橡树》时发现第四自然段是值得细细品位的“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通过人物的表现来揣摩人物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交叉读,一部分同学读工程师表现的语句,一部分学生读工人表现的语句。这一环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取得很大的成功,学生通过这种朗读方式一下子感受到了当时工程师和工人那种左右为难,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这就是抓住文本特点采取独特朗读的显著效果。

2、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某些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形式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感受、体验、内省等多种形式。这就提醒我们,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映生活,更要注意从学生的思想、感情、愿望的角度来理解生活。因此,我在教《路旁的橡树》一课时,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并重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课文之间心灵的共振和情感的共鸣。

片段一:师:(出示图)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

生: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师:看到这样一棵树,你会怎么想?

生:这棵树肯定生长了好多年了。

生:这棵树肯定经历过不少风吹雨打。

生:这棵树长这么粗这么高真不容易!……

师:(欲情故纵)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我决定把它砍了!

生:(都很着急)不行!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你这是破坏绿化!

师:哦!(做惊恐状)

生:这棵树已经年纪很大了,你忍心砍吗?

师:不忍心。我有点被你说动心了。

生:如果每次修路都要砍树的话,那树不就越来越少了吗?总有一天会砍完啊!

师:对啊,看来我的做法有问题啊。

生:树是人类的朋友,它能净化空气。……

师:你们说得真有道理,我要向你们学习。好,我不砍了!

师:可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

对于理解“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个问题,学生都能用一句话回答出来。但是,这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用心体会、用情体验,自觉自动地感悟,与教材产生共鸣,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谈谈对橡树的印象,从而对橡树产生感情,为下文作好情感铺垫;接着,教师态度来个大转变,决定砍树,即刻引起学生的“激愤”。学生的回答正确有理,很有力度,不知不觉中,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又真正掌握了本段的教学重点;最后,学生明白自己的做法和教材中人物的做法一样后,身心就更愉悦了,情感也就得到了最充分的肯定。同时,在这种谈话式的交流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对于如何上好三年级的略读课文有了思路:

听过很多的公开课,上略读课文的少得可怜。平时并没有真正的研究过如何上好略读课文,总认为略读课文只不过是个补充,学生读一读,议一议就行了,有点小瞧它。这次上课后我领悟到要上好三年级的略读课文就要做到“读通、积累、读懂”。所谓的读通就是学生能够自主地读通课文,能具备检验他人是否读通课文的能力。积累,在读通的基础上学生能够主动找到并积累文本中的值得积累的词句,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摘一摘等各种方式积累在心。读懂,学生在自读时产生疑问,在小组互助学习中解决一部分疑难,对于共同的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合作学习研究,其实往往就是在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样既解决学生心中疑惑,又使学生充分利用了身边的资源(工具书,同学),体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才是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其实,上公开课真的是一种残酷,是在残酷的进行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我锻炼、自我折磨、自我的不满足,促使自己实现艰难的蜕变……开放的课堂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就需要教师有适应不同情况的能力。在每一个班讲的情况都不一样,可以积累的东西就只有用心体验这种差异,随时把握这种差异。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课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