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导语: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幼儿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好坏,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因此,幼儿安全问题就成了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怎样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1.以成人化的规范来要求幼儿
即无论是社会行为规则,还是班级日常行为规范都是由成人制定的,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者和无条件地服从者。教师不考虑幼儿的实际需要,单纯根据权威的意志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来制定标准,导致班级生活规则的繁冗累积,尤其在许多生活活动的细节上也充满了大量不必要的规定,结果致使幼儿的活动处处受到限制。
2.言传多于身教
即教师既不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又不考虑知识之间的整体性,片面地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宣讲规则,将安全常规视为限制,长期的反复强调使规则流于形式,从而使常规失去了对幼儿行为指引的作用。结果致使幼儿的认知和行为脱节;
3.规则执行的他律性
即否认孩子也可以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共同生活中适应、内化、形成规则意识,而只是以教师的裁判和纪律的约束来训练孩子,教师是在常规训练上而不是在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下功夫,常规在这里不仅被当作工具,而且成了教育目的,其重要性往往被置于个体利益之上,使常规教育“过分强调环境的有序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中的个体差异”。导致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行为受到压制。
凡此种种不仅没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反而造成了孩子对规则的无所适从,更甚者还引起了孩子的抵触情绪,引发了师生间的对抗,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为了切实做好安全常规工作,真正体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角” 、“以儿童为本”的思想,我们应依据社会的要求,结合本班幼儿实际,制定一系列的安全常规,并引导幼儿根据日常活动的需要,自己确定规则,并在类似情境中不断巩固,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规则。
这种常规具有自律的性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既要理解和遵守他律常规,更要生成和遵守自律常规。无论是何种性质的常规,教师都必须以尊重幼儿为前提。在制定和执行常规的过程中了解并尊重幼儿合理的需要以及个性特征,让幼儿从他律走向自律,并且学会讨论制定规则。
什么时间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达到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做事要采取什么方式,遇到事情如何简单处理等等这样的要求,就是幼儿园的安全常规。常规既然订了,就要贯彻执行。
在幼儿园里,我们该用什么心态,什么方式维持班上的安全常规呢?当老师在执行安全常规时,老师的态度如何,孩子的感受又是什么?当孩子做出违反安全常规的举动时,我们该先想想,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安全常规。是孩子忘记了?是孩子不懂?还是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上的差异?有时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问题不一定都出在孩子身上。
在幼儿园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的方法来进行安全常规教育,以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一、让孩子安全理解常规的含义及遵守的意义
安全常规的设计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例如:希望孩子做到离开座位时要把椅子靠近桌子里,那就要让孩子了解到,如果椅子不靠近桌子里,很可能让别人走路时撞到椅子而受伤,而且教室也会变得很小,那样让人看了也不整齐。只有让孩子了解常规的意义,能够真正地认同常规,并且能够切实遵守,这样才能顺畅地进行每一天的活动。
二、尊重幼儿认知特点,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建立和评价
在安全常规教育中,有许多规则是要幼儿记住并执行的,让幼儿执行规则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意识到自己是规则的受益者。在环境的创设上应着重体现幼儿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的,也更乐意接受、遵守。
如玩具的摆放,玩游戏的规则,教师可以把它交由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只有在他们的参与下建立的常规要求,才能真正被其接受。为加强记忆,还可在环境布置上加以暗示,提醒幼儿注意。幼儿在这种有限制但又相对自由的、有序的环境里才能得到快乐和满足。教师应该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者,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既不能把幼儿看成是“小大人”,也不能事事包办代替,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三、个别教育,注重差异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而且个体差异也很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教师一般会根据规则的性质和孩子的实际情况面对集体统一规则和要求,这种集体性的要求,能有效预防事故发生,有其有利一面,但统一的规则往往会扼杀幼儿的个性,损害其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要考虑采用同样要求下对幼儿实施不同的指导方法。比如用剪刀时我在指导女孩子在常规要求上着重体现剪刀的技巧;而在指导男孩子时特别是那些随意舞动而不知道剪刀危险、不知道剪刀用法的孩子时,则在常规要求上就得明确树立安全操作的态度,然后才教授使用剪刀的技巧,再根据个别幼儿的能力高低增减学习内容。个别教育指导,这种与孩子更亲进、更尊重孩子个性的方式,更有助于幼儿将常规要求转化为自身愿望的一部分。
四、正面引导,用示范代替说教
如果班上的安全常规是“在教室里不跑步、要慢走”,可是偏偏许多孩子都喜欢在教室里横冲直撞。这时老师就要考虑到是不是教室空间太宽阔了?教室就好像运动场一样,暗示着孩子赶快跑步,针对这种情况,我便告诉孩子们“在教室,我们都是轻轻地走的,尽量不打扰别人”如此一来用正面的语言代替负面的语言,效果大不一样。
又如:课间的洗手问题,教师左叮咛右嘱咐,说了千遍万遍,可收到的效果就是不大,每天都有幼儿因为水池太滑而跌跟头,甚至有的孩子额头上竟摔出了一个包,究其原因,发觉是老师的督促工作做得不够。可是问题又来了,老师照顾到水池这边的幼儿又照顾不到教室里的孩子呀!于是我们便让孩子们在解小便洗手时集体排队一起去,然后再集体排队一起回来,可是这样却造成了不要解小便的孩子要跟集体跑一趟和互相等待的现象。
对此,我们便采取让孩子当“小老师”的措施,即当孩子们去水池时,请一名幼儿专门在那边看着有没有人玩水,是不是洗过手后手上的水在水池里甩干的,喝过豆浆洗茶杯的水是不是倒在水池里等等。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一份工作在做之前,老师总不忘示范给孩子看。同样,常规也是如此,不能只用讲的,还要做给孩子看!因为,幼儿园的孩子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
五、将现实生活情境化
我们经常设计一些情境模拟来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躲避、处理危险的简单方法,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如为了教育幼儿“不玩尖利的东西”,我们用尖锐的物品划破了布、海绵、泡沫等软质的物品,让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划破?如果划到的是手或胳膊会破吗?手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参加游戏活动时如何注意安全呢?结合幼儿实际,我们绘制了一些丰富多彩的图片,使幼儿一看就明白该怎样做才是安全的。
我们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不是剥夺幼儿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无所作为”。 我们不仅要教授给幼儿安全知识,不仅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更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才能使孩子的安全真真正正的有保障。
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上去认识安全常规教育,并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实质性的效果。
怎样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