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四期中检测试卷

发布时间:2016-12-24 20:31

学生们在考试之前都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来缓解一下紧张的心情吧!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四期中检测试卷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一语文必修四期中检测试卷: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簇(zú)拥 两颊(jiá) 埋怨(mái) 觊觎(jì)

B.模(mó)样 陈抟(tuán) 磨牙吮(yǔn)血 凹陷(āo)

C.咨嗟(jiē) 宵柝(tuò) 金石可镂(lòu) 迸发(bènɡ)

D.贬谪(dí) 炮(páo)烙 孝悌(tì) 锲而不舍(qì)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喧 踌蹰 眉尖若蹙 悯然

B.桌帏 歆享 以手抚膺 吞噬

C.赔罪 惴惴 苍海桑田 青冢

D.暮砧 榫头 一夫当关 追朔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福楼拜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的讲述往往使人惊叹不已。

D.中国式的武术不仅要打得准,打得狠,而且要打得漂亮,即要在花拳绣腿之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B.晋文公当上晋国国君以后,治理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了北方一大强国。

C.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应当加强纪律性。

D.史湘云在人生观上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因而吟着黛玉式意境清高的诗,又说着宝钗式世故庸俗的话。

5.下列标点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6. 下列选项中关于名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书中薛宝钗“为爱情流尽最后一滴泪”,而林黛玉处世八面玲珑,赢得贾府上下称赞有加。

B.《红楼梦》中贾探春的判词为“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C.《高老头》中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

D.《高老头》中拉斯蒂涅是从外地来巴黎读大学的青年,出身破落贵族家庭,白皮肤、黑头发、蓝眼睛,热情而有才气,想做一个清廉正直的法官。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题。(每题3分,共9分)

常言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谎者一旦把谎言编造出,哪怕编造得再“天衣无缝”,理论上讲,最终也逃不脱科学家犀利的透视谎言的“神眼”。

谎言能不能被识破,关键在于说谎行为的发生是否能被证实。经过长时期艰苦的探索,现在科学家对谎言甄别和确认的手段已经相当配套和完备了。从贴身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电流等生理指标,到远距离测量声音、人体气味、心理压力等生理变化指标,在科学家的“神眼”面前,谎言制造的迷雾已经难掩其身,无法躲藏了。

但这些手段还有不够完美的地方。由于人的情绪、意志、身体状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时会使测谎仪发生误判。为了弥补这些细小的缺陷,科学家又开始了新的探索。美国神经生理学家劳伦斯•法韦尔发现,在遇到熟悉的声音、物体或姓名大约1秒钟后,大脑特有的意识活动就会发出一种特殊的信号,他将这种意识变化产生的特殊信号命名为“门莫尔”,意思是“记忆和相关译码多层面脑电图仪回答”。也就是说,如果将与案件牵涉到的犯罪武器展示给犯罪嫌疑人,如果他确实是罪犯,这些实物信息就会引发他的回忆,这时,对他进行跟踪的大脑意识变化信号记录图仪上就会出现“他曾经使用过”之类的表示“曾经经历”的特殊信号。这个信号之所以那么珍贵,关键是它的出现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控制,换言之,它只讲“真话”,不会“撒谎”。如果一个人在历史上曾经对另一个人比较熟悉,那么当他看见另一个的照片以后,不管嘴上是否承认熟悉此人,也不管他以多么镇定的姿态否认“曾经熟悉”的事实,大脑意识变化信号记录图仪上都会客观地显示“曾经亲历”的特殊信号。

这个记忆跟踪技术的发明,可以帮助测谎者直接到说谎者的大脑中去发掘事实真相,提取说谎证据。

最近,还有一些神经科医生认为,既然欺骗是一种智力表现,那么,大脑中应该有专属于它的区域——撒谎区域,就像大脑中也有专门的语言区域一样。如果能够让仪器识别这些区域,那仪器就会用图像显示出大脑的谎言编制片断或过程,这样,谎言就完全无处藏身了。(选自《科学之谜》2005年第12期)

7. 以下对“记忆跟踪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与案件牵涉到的犯罪武器展示给犯罪嫌疑人,如果他确实是罪犯,这些实物信息就会引发他的回忆。

B.记录图仪对犯罪嫌疑人的大脑意识活动进行跟踪,如果他确实是罪犯,有关实物信息就会使记录图仪上出现他“曾经亲历“的特殊信号。

C.犯罪嫌疑人的大脑意识活动被记录图仪跟踪着,如果他确实是罪犯,有关实物信息就会使他说出事实真相。

D.记忆跟踪技术可以帮助测谎者直接到说谎者的大脑中去发掘事实真相,提取说谎证据。

8. 以下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能从贴身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电流等生理指标,到远距离测量声音、人体气味、心理压力等生理变化指标,对谎言甄别和确认。

B.实践证明,说谎者一旦把谎言编造出来,哪怕编造得再“天衣无缝”,最终也逃不脱科学家犀利的透视谎言的“神眼”。

C.说谎者在遇到熟悉的声音、物体或姓名大约1秒钟后,大脑特有的意识活动就会发出一种特殊的信号,而诚实者不会产生这种特殊信号。

D.如果一个人看见一个熟悉者的照片以后,不管嘴上是否承认熟悉此人,也不管他以多么镇定的姿态否认“曾经熟悉”的事实,测试仪都会确认他在撒谎。

9. 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特殊信号的出现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控制,换言之,它只讲“真话”,不会“撒谎”。

B.记忆跟踪技术已经帮警方破了许多案子,谎言在它面前已经难掩其身,无法躲藏了。

C.动物实验证明,所有生物的大脑中有一处专门的撒谎区域,这表明欺骗是一种智力行为。

D.大脑意识变化信号记录图仪能够识别撒谎区域,用图像显示出大脑的谎言编制片断或过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小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鲍叔终善遇之 善:很好地

B.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C.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修:修建

D.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

11. 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3分)

①鲍叔知其贤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故论卑而易行 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①②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

B.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C.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

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第Ⅱ卷(114分)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分 荀子《劝学》)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释: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超过百日而不得不离职。

(1)诗中主要运用哪些意象,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2)这首诗歌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结合作品加以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共8分)

(1)玉露凋伤枫树林, 。 ,塞上风云接地阴。

(2)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

(3)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

(4)画图省识春风面, 。 ,分明怨恨曲中论。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

徒弟学道有成,这一日同师父告别,准备下山。师父送至山门,风雨凄迷,山色空蒙。山风拂动师父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徒儿走了, 师父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却是扶不起。师父愕然。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父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父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了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

师父一边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远处,山色朦胧,愈见凄迷,山风呼啸而来,如泣如诉。

16.试分析本小说的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17.小说第一段中自然环境描写非常简洁,请分析其作用。(5分)

18.说说师傅在离别之际送伞给徒儿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6分)

19.这篇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20、小作文(15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请你从中选择熟悉的一种,写一则短文,描绘它的形象,揭示它的象征意义。要求:

(1)设置恰当的场景,来表现主体形象(或竹、或松、或梅)

(2)至少两种修辞手法。

(3)不少于200字

21、作文(50分)

人生要学会珍惜。友谊、爱情、荣誉、人格、事业、礼物等等,一切真善美的东西都需要珍惜,甚至不幸的遭遇,平淡的生活,普通的交往等等中间都孕育着值得珍惜的内容。

人生有时也要学会舍弃。舍弃一支残臂,可以保存整个生命;舍弃暂时的安逸,可以获得一生的幸福;舍弃一己之私,可获得天下的大公。

珍惜与舍弃看似矛盾对立,但又和谐统一,密切相关。该珍惜的珍惜,该舍弃的舍弃,这是人生辩证法,人类的大智慧。

要求:请以“珍惜”或“舍弃”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高一语文必修四期中检测试卷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