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怎么管理
相关话题
导语:班级是幼儿园的实施保育和教育的基本工作单位,班级管理的水平体现了幼儿园的办学水平,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小班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有限,管理难度加大,如何做好小班班级管理工作,请看以下文段。
幼儿园小班怎么管理
一、小班幼儿发展特点
身体发展方面,3-4岁幼儿的大脑皮质完全与小脑相连,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强,大脑协调能力显著提高,可以实现对精细动作的控制和四肢的协调合作。比如自己洗手、如厕、穿脱衣服和鞋袜、用勺子熟练地进食、灵活地上下楼梯、平稳地向前跳。
但受身体机能发展制约,有些行为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独立意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语言方面的发展,3-4岁幼儿词汇量年增长率最高,达到73%。累计词汇量达1730个。掌握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词汇增多,如3岁能使用描述外貌特征、个性品质和情感的形容词。这个时期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想到哪里说哪里,缺乏连贯和条理,大人往往要边听边猜才能听懂。
认知发展方面,小班幼儿独立性增强,常常离开大人自己活动,从而获得体会、印象、经验等。他们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加上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简单地解决问题。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过程以无意识为主,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和记忆依靠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边做边想或者先做后想。比如在拼图之前,幼儿往往不会说出将要拼什么,而是拿到图板就开始拼,拼完之后,才说明自己拼的是什么、怎么拼的。
社会性发展方面,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增强,懂得自尊,如犯了错误会羞愧,怕别人嘲笑,喜欢当众夸奖不愿意当众责骂。开始主动寻找同伴,喜欢和同伴做游戏、参加活动,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和同伴的友谊脆弱易变,一般很快形成,又很快破裂。此外,情绪不稳定,有很强的情感依恋。
二、小班班级管理的内容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特点不同,其班级管理的内容也有差异。对小班幼儿而言,一日生活都是学习的内容,而班级管理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前提,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结合3-4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小班幼儿处于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的适应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情绪波动大。
加之小班幼儿的语言、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都不够完善,故小班的班级管理内容应聚焦在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与生活,让幼儿对群体活动感兴趣,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好奇,并喜欢上幼儿园,同时,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小班幼儿班级管理现状
(一)教师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
幼儿教师的价值观、教育观、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等综合素质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直接因素。有的教师学历低,理论基础薄弱,并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教具准备不充分,甚至存在工作倦怠;有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幼儿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只需要服从教师的指令,达到教师理想的整齐有序的班级秩序。
幼儿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掌握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相关理论是管理和经营好班级的前提。但实际上,一些幼儿教师因为日常工作的繁重琐碎,基本没有时间认真系统地学习班级管理理论知识,对于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方法和重要性并不了解。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一日生活都是课,但有的教师仅对教学活动很重视,准备充分,讲究方法和策略,对课后幼儿的生活活动就较随意,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幼儿日常生活中随机教育实时教育的意识和智慧比较欠缺,导致幼儿在卫生行为习惯、生活基本技能和文明礼貌方面的培养不足。
(二)班级管理中教师占主导,忽视幼儿主体地位。
小班幼儿因为身心发展的限制,非常柔弱,相对无能,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往往以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方式呈现。无论是在教学活动管理中、游戏活动管理中,还是生活活动管理中,幼儿总是处于依顺、服从的被动地位。比如在游戏活动中,通常是老师说今天我们玩什么、怎么玩、玩多久,幼儿只要照着老师安排的去做就好了,并没有参与游戏的选择与组织。
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小,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对很多问题充满好奇,凡事喜欢问为什么,有的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教学计划,有的教师认为这些问题没有价值,对幼儿的疑惑置之不理。对于幼儿犯的错误,一些教师忽略小班幼儿的心理特征,以教师的权威给予严厉的指责甚至体罚和恐吓,让幼儿慢慢失去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甚至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心理。
(三)班级管理中家长参与度不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表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家长对教师的管理工作不了解、不重视、不参与,导致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表现存在脱节现象。比如在日常卫生行为习惯方面,有的幼儿在幼儿园因为有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影响,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而在家里却表现不佳;
有的幼儿在学校能做到乖乖自己吃饭,回到家不仅要大人喂,有的还要追着喂;有的幼儿在学校能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在家却很任性,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小班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家长对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不积极、不配合、不参与,使幼儿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回到家得不到同样的重视和巩固,教育功亏一篑,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四、做好小班幼儿班级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幼儿教师班级管理理论学习。
幼儿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应紧跟幼儿发展的脚步,加强班级管理理论学习,把握时代发展的新思想,不断更新教育和管理观念。首先,要重视并加强幼儿园园长培训,因为园长的办园理念、管理水平是办好一个幼儿园的关键所在,园长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先进的管理方法,成为教师把握正确班级管理方向的引导者。
其次,幼儿园应重视教师班级管理理论的探索,对系统理论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整体的思考。最后,应保障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建构健全的培训体系,积极组织教师进修,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培训制度。幼儿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深入领会文件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科学的幼儿教育价值观、学习观、发展观、儿童观。
(二)开展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
由于小班幼儿的幼稚性,教师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除了承担教育任务外,更多的还有保育任务,教师对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安全而舒适的环境,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交往需要、情感需和人格需要等。其次,教师应该发自内心地关心幼儿,给予幼儿理智的爱,并且一视同仁,努力营造“家”的氛围,让幼儿真正感受到“幼儿园像我家,老师像妈妈”,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
再次,教师要给予幼儿尊重和信任,让他们有自由活动和选择的权利;要多与幼儿协商、合作,多征求幼儿的意见。最后,对待孩子的错误和不足,应该就事论事,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相信幼儿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绚丽的花。将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让幼儿在知识和爱的海洋中温暖地成长。
(三)家园共育。
优质的班级管理效果离不开幼儿园和家长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遵循家园共育的原则,将有效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效度,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比如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不可避免地出现分离焦虑,家长应该积极参与新生家长会,配合教师的家庭访问,陪幼儿参观幼儿园和自己的班级,熟悉班级的教师,认识新的小伙伴,带领幼儿和老师、同学一起做游戏,帮助幼儿消除对新的生活环境产生的焦虑和陌生感,拉近幼儿和教师的距离,使幼儿尽快接纳老师,爱上幼儿园。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应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利用入园、离园的时候或者电话、短信、微信、QQ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分享,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家长运用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同时积极征求家长的意见,引导家长配合班级管理工作,使家园达成共识,互利互惠,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
幼儿园小班怎么管理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