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的生活随笔《无所期待》
发布时间:2016-11-12 16:16
好友买了新房子,装修完三个月,还没入住,说让房子好好通通气,让味儿彻底散去,再搬家。
那日聚会,她告诉我们:“好笑极了,我们旧房子不能搬的家具和东西,之前一直好好的,一点毛病都没有,可最近却接二连三坏了,要么面板破了,要么抽屉掉下来,连马桶盖都裂了... ...”,当时戏答:“你不要它们了,它们伤心呀,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这两日看过几段文字,居然发现,这个问题是有真正答案的,至少目前,有迥然不同的两种解释方式。
玛提森《康复大地》中,“树木是先在我们的大脑和心灵中死亡,然后才在大自然中死亡”。芮东莉《自然笔记》里也提到,“对于那些无足轻重的,大自然的精灵也是如此,当我们认为它们不再重要时,它们就开始在我们的心灵中死去”。
心理学中的终极答案,就是罗森塔尔效应。曾在教育界泛起轩然大波,也带来巨大的反思,它让人们理解到,成年人的信仰和期望,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其实对孩子的影响至深,除老师外,家长也责无旁贷----那些感觉总是掩饰不住的,会通过眼神、笑容、声音和肢体语言来影响孩子的情绪,使得孩子对自己更自信,亦或自备,所以它也叫期待效应。
所以,当家具与物品无法带走时,朋友与家人生活中的真实状态,和不经意间的流露,或行为、或言语、或表情,显示出不会再要它们,自然也无从珍惜的使用它们,于是,自杀与毁灭便开始上演,直至,所有被遗弃的物品,全部摧毁自我的生命,也不足惜。
之于物如此,那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孩子,又该有怎样的眼神、言语和行为?
失望的生活随笔《无所期待》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