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岛博览园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导游词3篇
刘公岛上散落着大量的英式建筑和相关遗迹,作为刘公岛三大历史文化主题之一,“英租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却始终未能得到开发利用。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刘公岛博览园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刘公岛博览园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导游词范文1:
馆内还展示了英租时期的一家银行、一家专为英军加工服装的裁缝铺、一家为英军服务的酒吧,反映了“欧风东渐”时的历史风貌。
在相应的展区里,大量的老照片真实再现了20世纪初期,威海卫的城乡面貌、节令习俗、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状况。1927年威海卫首次出现了汽车;由中华圣公会传教士布朗创建了当时教学质量最高的学校“安立甘堂”;殖民当局创办的唯一官办学校“皇仁学堂”;有威海卫第一所女子学校——“淑德女校”;也有当地民众创办的第一所中学——“齐东中学”。馆内还复原了洋教员与中国学生交流时的场景。英租威海卫后,西方传教士在威设立了教会组织。馆内复原了天主教堂一角,有位修女(蜡像)正在祷告……
英租时期,西方的习俗也传入威海并日趋制度化,有公共假日、银行假日以及国王生日等等,但平民百姓最为重视的仍然是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当年威海卫还创办过近代新闻出版业和书局,在宣传民族主义、抨击劣绅卖国言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入境西方人士的增多,威海卫的医疗卫生条件也有所改善,殖民当局开设了三所华人医院,透过历史老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商埠区内的大英民医院。全城设施最好、医术最高的医疗机构当属刘公岛皇家海军疗养院,但那里只为洋人服务,华人患者一律止步。
步入尾厅,威海卫的回归无疑占有重要篇章。北洋政府与南京政府,都曾为收回威海卫做出过程度不同的努力,回归之路历尽坎坷。1930年4月18日,历时八年的回归谈判以南京政府的一再妥协而告终,双方代表签订了《中英交收威海卫专条》。同年10月1日,中英双方在威海卫行政公署举行了接收典礼,庄士敦在归还仪式上宣读归还条约,馆内通过雕塑、巨幅照片和等离子屏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中国的国旗重新飘扬在威海卫上空。1931年10月1日,威海卫管理公署在市区三角花园树立了“收回威海卫纪念塔”,塔高32英尺,寓意不忘32年的殖民统治。
走出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观众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此时此刻,对本馆序言中的那段话感受尤深——“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非为缅怀已逝的年华,而是重在浓陈前鉴、警示今人、留戒后生。所述者史,所望者今……”
刘公岛博览园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导游词范文2:
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位于博览园中华海坛地下,展厅面积1890平方米,以现代布展手段,扼要展示了英租威海卫32年(刘公岛42年)期间的基本史实。作为闻一多先生笔下的“七子”之一,威海卫是继香港之后为英国殖民主义者强行租借的。为了让后人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威海市曾先后五次派员赴英国查档,收集资料,找回了部分珍贵史料。然而,世人对英租威海卫这段历史毕竟知之甚少,真实地再现并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屈辱历史,进而激发世人的爱国热情,已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刘公岛上散落着大量的英式建筑和相关遗迹,作为刘公岛三大历史文化主题之一,“英租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却始终未能得到开发利用。因此,在刘公岛建设一座全面展现英租历史的博物馆显得很有必要。经过反复论证,刘公岛管委会投资建设了还原英租威海卫历史的大型文化景点——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特色
进入英租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898年的威海卫,港湾里泊着几艘英国军舰。远处的刘公岛绿意葱茏,闲适而安谧。甲午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那个形单影只的小男孩孤独地坐在一旁,神情凝重地望着远方,分明就是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在思念着自己的母亲,当时的威海卫已被英军占领。这就是该馆的序厅——威海卫全景。从序厅向西是一条引领游人回顾历史的通道,两侧的图片记录了当年威海卫及刘公岛的概貌。通道虽短,步入其中却有一份凝重和辛酸,犹如穿过时光隧道,重又回到英殖民统治下的威海卫,开启那段已尘封百多年的记忆。穿过“隧道”,即进入该馆的第一部分——“威海卫土地上的国中之国”。然后依次还有“常备不懈的军事控制”、“难圆的第二香港梦”、“欧风东渐”、“坎坷归途”共五个部分。通过场景复原、幻影成像、高分子蜡塑等先进手段,将英租威海卫这段历史展现得淋漓尽致,把一幅独特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住宿温馨提示
景区周边有威海景缘商务酒店、威海威胜大酒店等宾馆,吃住都是十分的方便。
刘公岛博览园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导游词范文3:
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位于博览园中华海坛地下,展厅面积1890平方米,以现代布展手段,扼要展示了英租威海卫32年(刘公岛42年)期间的基本史实。
作为闻一多先生笔下的“七子”之一,威海卫是继香港之后为英国殖民主义者强行租借的。为了让后人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威海市曾先后五次派员赴英国查档,收集资料,找回了部分珍贵史料。
然而,世人对英租威海卫这段历史毕竟知之甚少,真实地再现并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屈辱历史,进而激发世人的爱国热情,已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刘公岛上散落着大量的英式建筑和相关遗迹,作为刘公岛三大历史文化主题之一,“英租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却始终未能得到开发利用。因此,在刘公岛建设一座全面展现英租历史的博物馆显得很有必要。经过反复论证,刘公岛管委会投资建设了还原英租威海卫历史的大型文化景点——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
进入英租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898年的威海卫,港湾里泊着几艘英1舰。远处的刘公岛绿意葱茏,闲适而安谧。甲午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那个形单影只的小男孩孤独地坐在一旁,神情凝重地望着远方,分明就是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在思念着自己的母亲,当时的威海卫已被英军占领。这就是该馆的序厅——威海卫全景。
从序厅向西是一条引领游人回顾历史的通道,两侧的图片记录了当年威海卫及刘公岛的概貌。通道虽短,步入其中却有一份凝重和辛酸,犹如穿过时光隧道,重又回到英殖民统治下的威海卫,开启那段已尘封百多年的记忆。
穿过“隧道”,即进入该馆的第一部分——“威海卫土地上的国中之国”。然后依次还有“常备不懈的军事控制”、“难圆的第二香港梦”、“欧风东渐”、“坎坷归途”共五个部分。通过场景复原、幻影成像、高分子蜡塑等先进手段,将英租威海卫这段历史展现得淋漓尽致,把一幅独特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英租威海卫期间,英方先后派出了7任行政长官,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是骆克哈特,他于1902年出任威海卫首任文职行政长官。在他的主持下,当时的威海卫逐步建立了一套高度集权的殖民统治体制。馆内复原了洛克哈特官邸一角,我们可以通过1:1的幻影成像技术直观地了解到骆克哈特工作时的情形。
英方租占威海卫后,确立了将它建成皇家海军训练和疗养基地的方针,修建了军事训练基地及营房,利用刘公岛和威海卫沿海军事设施进行舰队演习、炮术训练和步兵射击训练。此外,英方还利用当地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环境进行避暑和疗养。他们在岛上设立供官兵休养、消遣的各种生活和娱乐设施,建起了将军避暑楼、海军病院、别墅、酒吧、舞厅、教堂,还有3个足球场、数十个网球场以及高尔夫球场、棒球场、地滚球场、台球场等。每到盛夏时节,挂着米字旗的航空母舰、潜水艇、巡洋舰、大小鱼雷艇便云集刘公岛,上万名英军官兵在岛上度假休闲,刘公岛俨然成了皇家海军的海上乐园。
《租威海卫专条》签字后,英国当局认识到,光靠一纸空文难以实现殖民统治的目的,要想在威海卫站住脚,必须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作保证。由于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兵力匮乏时期,不可能从本土增派部队,殖民当局遂决定在华组建雇佣军,以担负威海卫的防务。
1899年,英方严重违背《租威海卫专条》的有关规定,在威海卫成立了一支由300多中国青壮年组成的雇佣军。这支在华组建的部队被称为“中1团”;由于该军团中的士兵全是华人,又称“华勇营”。这支军队着英军装、操毛瑟枪、打米字旗,这些“假洋鬼子”成了殖民当局“以华治华”的有利武器。
“中1团”组成不久,就成为英国殖民当局镇压威海卫人民的得力工具。特别是1900年威海人民掀起抗英武装斗争的时候,这支武装力量曾奉命对民众的抗英斗争实施了疯狂镇压。庚子事变后,华勇营有400多人奉命乘军舰赶赴大沽口,被编入英军作战部队序列,号称“英军第一军团”,参加了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卫和北京城的战斗。“中1团”最鼎盛时期,曾发展到1300人。后来“假洋鬼子”们越来越感到为真洋鬼子当炮灰的耻辱,先后有800多人开了小差……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由于俄国在华地位被日本取代,加之英日又签订了同盟条约,英国对日本的戒心随之消除。1906年6月,中1团最终被解散,大部分士兵转往南非当警察,部分人留在当地充任巡捕。
英租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的巨大伤亡使交战各方兵员锐减,劳力奇缺,为挽回战争颓势,英法军团将目光转向中国,通过招募华工以解决劳力需求。英方认为山东苦力不仅耐寒冷,而且强壮能干,是最好的招募对象。英法两国先后在直隶、山东、江苏等8个省招募华工近14万人。作为英国租借地的威海卫,因转运华工达54000多人而成为最大的华工输出地。
华工们在威海卫集结后,经过短期培训,就与军用骡马一道从海上被运往欧洲,在战争中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在英租馆内,有一幅即将远行的华工与亲人依依惜别的照片,还有当局发布的华工工资表。馆内播放着当年流行的吟咏华工命运的《华工出洋歌》,其悲怆、凄凉的旋律催人泪下……
展厅内有一幅记录法国诺莱特华工墓园的老照片,那里葬有遇难华工842名,是欧洲最大华工墓园。长眠在那里的华工们被视为“中法关系的先驱”。
1918年11月,一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但华工们的命运却长期无人过问,后来由于广大幸存者的强烈要求,才于1919年被陆续遣返,但实际上回国的只有11万人。厅内播放的短片《巴黎和会》,使人们进一步感受到旧中国“弱国无外交”的悲惨境地。
走出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此时此刻,回荡在脑海里的就是序言中的那段话了: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非为缅怀已逝的年华,而是重在浓陈前鉴、警示今人、留戒后生……
这里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的诞生地,这里是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国耻地,这里是惨遭英国殖民统治42年的屈辱地......3.15平方公里的刘公岛承载着太多的历史积淀。
1985年,封闭了近半个世纪的军事0刘公岛,裹挟这大海的热情,向世界张开美丽的怀抱。历经20年风雨洗礼,新世纪的刘公岛已成为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和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文
刘公岛上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又有汉代刘公、刘母的动人故事;既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等大量文物古迹,还有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众多欧式建筑。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累计投资近亿元,重点抢修恢复了海军公所、龙王庙、丁汝昌寓所、东泓炮台、旗顶山炮台、水师学堂等遗迹、遗址。建立了文字、照片记录档案,树立了保护标志,征集文物和资料数千件,其中济远舰前双主炮堪称镇馆之宝。刘公岛博览园通过深入挖掘刘公美德、英租42年、甲午战争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向游客展开了一幅幅跌宕起伏、撼人心魄的历史画卷,成为人们感悟悲壮历史、凭吊甲午英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风光
刘公岛自然风光秀美,远眺松涛翠柏,郁郁葱葱,近观鹿群结队,鸟语花香,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
北部海蚀崖直立陡峭,如刀削斧劈;南部海滩绵延,水清沙洁。听涛崖、板礓石、五花石等地貌奇特,登山临水,饱览壮丽景色,令人心旷神怡。4000亩森林中,乌桕、龙柏、朴树等70多钟林木、50多钟花草郁郁葱葱,200多头野生梅花鹿以及70多种鸟兽栖息林中,构成一道立体的、流动的风景。20年来,在提高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水平基础上,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打造环境品牌,提升环境效应,刘公岛以自然质朴、清新幽雅、特色鲜明、独具韵味的生态景观、旅游环境,吸引了一批批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诚信
诚信是风景名胜区的生命。景区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推行目标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和首问负责制,并从抓好诚信教育入手,不断健全监督约束机制,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行联合巡查、现场办公制度,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景区顺利通过了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连续17个黄金周,景区未发生游客投诉事件,拾金不昧、救助伤病游客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诚信经营为景区负责,一心一意为游客着想,已成为每一个刘公岛人的共识,也成为刘公岛最为闪光的名片。
和谐
多年来,围绕打造和谐景区的目标,刘公岛始终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做文章,进一步加大对餐饮业的投入、管理力度,使 吹海风、品海鲜、赏海景变成游客的一种享受。充分利用岛上居民的老宅、北洋海军兵舍、炮台掩体、英租时期建筑以及部队废弃的营房等,增设住宿设施,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也正在有计划的运作之中。开发具有刘公岛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加大对旅行社的促销力度,让更多的游客在景区购物、在岛上消费,被纳入景区重点工作目标。充分利用北洋海军、英租时期遗留的闲置房屋,增上北洋水师体验训练等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较强的项目,已成为景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和旅游相得益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增长的刘公岛,正不断向世人展示着她独特的魅力。
魅力
刘公岛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意气风发的刘公岛人将坚持把“严格保护、有选择恢复、适度开发”作为第一指针,把提高效益作为第一目标,把开拓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以人为本作为第一追求,着力打造“文化、环境、管理和服务”四大品牌,全力推进后山景区、博物馆新馆等一批重点工程,精心建设主题突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独具特色的海权文化基地、人人向往的旅游度假基地,使刘公岛真正成为千里幸福海岸的龙头,成为国内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成为向世界展示人居威海魅力的靓丽窗口。
刘公岛博览园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导游词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