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绩分析方法
考试,是每一个学生和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分析考试成绩是教师必做的工作之一。今天,小编为你带来了学生成绩分析方法。
学生成绩分析方法是什么
绝对成绩与相对成绩
考试的卷面分数是绝对成绩。但是,只分析绝对成绩是不够的,因为绝对成绩与试卷难易、学生的基础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前者。考生的绝对成绩实际上是掌握在命题人手里的。相对成绩,就是绝对成绩在参考人群中的排位,也叫名次。根据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序,是教学的常规工作之一。绝大多数选拔性考试(如高考)都是根据相对成绩筛选出入围考生的。
两种成绩都有参考价值,相对成绩更加科学也更加公平一些。现在计算机和网络都很发达,获取学生的相对成绩更加容易。考试的级别不同,参考的人数也不同,人数越多,相对成绩的价值就越大。
比如高中的市级统考,每一个考生在全市参考学生中的位置是很清楚的,结合这个城市每一年高考本科上线的大致人数(这个数据比较稳定),就可以大致了解这名考生在全体考生中所处的层次。班主任可能更加关心学生在年级考试中的相对成绩,所以“年级名次”这项指标非常重要。
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全面提高班级整体学**成绩,推进整体成绩又是建立在提升学生个体成绩基础之上的。而掌握学情可以让教师明确成绩推进的起点,所以,要建立全班的成绩档案和学生个体的成绩档案。
建立班级考试成绩档案
考试成绩档案分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纸质版主要指记分册,电子版是指在电脑上使用excel表格软件建立的学生成绩电子档案。这样做很方便,并且可以执行多种分析,功能更加强大。
为了方便比对和分析,可以将全班各次考试综合成绩全部存储在一张电子表格里,以考试时间和类型为文件名区分,如“2014.3月考”等。
建立班级考试成绩档案是班主任必做的功课之一,建立档案的目的是分析和运用,让数据说话,为班级教学工作和学生提升学**成绩提供行动指南。
分析成绩的几种方法
排序和计算总分
Excel表格软件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排序,如学号、总分、单科成绩等,亦可按照各种需要进行筛选。例如:按照学生总分排序,可以得到全班学生的班级或年级排名。在F1单元格输入“总分”,在F2进行求和,得到1501号学生的总分,左击按住F2单元格右下角向下拖动鼠标,得出所有人的总分。
方法如下:
(1)输入学生各门学科考试成绩
(2)点击任意单元格,对数据进行排序,如按“总分”(或F列)降序排序,可以得到一张按总分从高到低的表格。
(3)在G1单元格输入“名次”,在G2单元格输入“=RANK(F2,F$2:F$11)”,回车,得到第一名的名次“1”,左击按住G2右下角,向下拖动鼠标,得出所有人的名次。
说 明
与很多教师采用长按直接拖动鼠标排序不同,用“RANK”函数排序的优点是,如果出现了重分,则名次相同,不会往下走,直到下一个较低分数,名次才会自动往下排。简单拖动会出现分数相同而排名不同的情况。
按此方法,对学生成绩进行各种排序,可以科学地分析出某学生学**上的问题:强项、弱项、成绩提升点、提升空间等,也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班级和年级中的位置,为制订合理的成绩推进计划提供参考。
均分
在各项分析指标中,教师往往最看重均分,因为学校总是用均分来衡量一个班级考试的总体水平。其实,比较均分的意义是很有限的,了解均分是如何形成的更加重要。个人的成绩提升了,班级均分自然会提升。
标准差(STDEV)
在全班成绩之后**函数“STDEV”,可以计算成绩的标准差。标准差的主要意义在于了解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是否严重。标准差过大,说明学生个体成绩与班级平均成绩的分差大。
推进率
相比于“均分”,推进率更能说明学生成绩的变化情况。推进率是参照学生数次考试的相对成绩计算的,次数越多,参考价值越大。班主任需要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方法不正确,得出的结论就不科学。
(1)推进率——谁的进步更大
很多学校或班级都会表彰考试成绩进步的学生,但表彰的依据却并不科学。比如,学生A,考试总分的年级名次从300提升到150,进步了150名;学生B,从150名提升到30名,进步了120名。
从进步的名次上看,学生A比学生B进步大(150>120),A更应该受到表扬。其实,学生B的进步更大,而且价值也大。因为:
第一,名次越靠前,竞争越激烈,进步越困难。从300提升到150名固然可喜,但从150名提升到30名,已经进入了年级前列,这样的进步难度更大。
第二,从300名到150名,进步幅度是(300-150)/300=50%,从150进步到30名,进步幅度是(150-30)/150=80%,后者远远高于前者。
其中,“推进率”(进步幅度)的计算方法是:(前次考试名次—本次考试名次)/前次考试名次×100%
(2)谁在保持进步
我们知道,考试具有偶然性。学生某次考试的成绩,与试卷难易、试题范围、考试状态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作为教师,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态度教给学生,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滑坡就责怪学生(当然,要分析原因),也不宜因某次考试成绩突出就沾沾自喜(当然,该表彰的还是要表彰)。
学生成绩进步的概念应该是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如一个学年)数次大型考试的相对成绩变化趋势是向上的。但多数情况下,这种分析被简单化了,只用前后两次考试的成绩作对比得出进步或退步的结论。
如:某学生某次考试成绩排列年级第200名,第二次考试为150名,有进步,获得表彰。第三次考试下降为年级第250名,未获表彰,但第四次考试排名又上升到第200名,再次获得表彰。其实他一点也没有进步,还是200名,却获得了两次表彰。因为每次考试都有进步的学生,也有退步的学生,学生的成绩是波动的,所以,仅以两次考试的相对成绩做评价依据是不合理的。
改进方法是:确定学生成绩的起点,拉长考察时间,增加考察次数,发现学生成绩变化的总体趋势。在每一次考试结束后,对波动较大的学生做个别交流,对处于正常波动范围的学生不必过于担忧,但对于出现成绩连续下降的学生一定要加强关注和调查了解。
为此,可以引入“连续进步次数”“总进步次数”“进步次数与退步次数比”等指标,对每次进步一点点,积小胜为大胜或总体呈现进步趋势的学生加以表彰。如下表:
结论:进步次数4,退步次数3,总进步72名。
成绩波动区间
学生考试成绩与学**水平成正比。对于一个正常学**的学生来说,知识在逐步积累,理解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但考试成绩却不一定提升。要想提高考试成绩,特别是相对成绩,需要额外地付出努力,甚至额外付出努力也不一定反映在成绩的提高上——这是与付出多少、方法是否得当、天资悟性如何、心态是否良好相关的。
学**水平提升是非线性的,呈阶梯式上升。即你可能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不一定立即见效。这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认为努力了也没有用,需要教师及时疏导。
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成绩提高的基本规律。即在成绩取得实质性提高之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累,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能融汇贯通,形成网络。有针对性的训练必不可少,训练可以巩固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和运用的熟练程度。各个方面的积累都到位了,成绩上一个台阶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成绩的正常波动区间,学生也应该了解这个区间,正确评估自己的水平。在一段时期里,学生的成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在某一个范围内波动。所以,考试成绩出现起伏是正常的,要尽量减少成绩波动给学生心理和情绪上带来的波动。
猜您感兴趣:
1.成绩分析报告范文
2.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3.初三化学成绩分析
4.初一语文成绩分析
5.大学试卷分析报告范文
6.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有哪些
7.初一地理成绩分析
学生成绩分析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