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文《触龙说赵太后》知识点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一段,多次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影响甚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课文《触龙说赵太后》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触龙说赵太后》知识点
(一)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传承的义异词同指的是由于词义的新陈代谢使古今词义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差距。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现在泛指一切美好事物的性质。
(2)词义缩小。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气味;“让”,古代既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后一个意思不用了。
(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很”,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
(5)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之意。
(6)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没有贬化,现在则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
(7)名称说法改变。如“目”改称“眼睛”,“寡”改称为“少”等。
(二)敬称、谦称、贱称及其他
敬称:陛下、大王、皇上、君(称皇帝);子、夫子、师、先生、吾子(称师);公、将军、大夫(称官);君、足下(称尊重的人);令尊、令母、令堂(称别人的父母);令郎、令爱(称别人的儿女);媪(称老年妇女)。
谦称:寡人、孤(先秦王侯自称) ;仆、不才、不佞、小人、愚、不肖(一般人自称);妾(女子自称);臣(臣子的自称);贱息、贱妾(“贱”谦称自己)。
贱称:小子、竖子、小竖子。
其他:尔、汝(上称下或不客气的平辈之间的称呼);先(已逝的尊长前加“先”);从(表叔伯关系);舍弟、舍妹(称自己的弟妹);家父、家母(称自己的父母)。
(三)难解词语
①徐趋:是一个词,与“疾趋”相对。据古书记载,古代行礼时的步伐有“疾趋”和“徐趋”两种,当行礼人“执龟玉”和“与尸行”的时候,用“徐趋”,其特点是步子较小,脚跟不抬起来。一般情况下,包括臣见君,用“疾趋”,其特点是步子较大,脚跟离地。触龙见太后应“疾趋”,但因为他脚有毛病,只能按“徐趋”的步子走,用前倾快步走的姿势,一步一步向前慢走。
②趋、走、步辨析
趋:指小步快走。
走:跑,比“趋”速度更快,例“走马观花”。
步:特指慢慢地走。例“亦步亦趋”。
③身和体辨析
身:原指人或动物的躯干,后词义扩大,引申为全身、生命。如“少益耆食,和于身”。
体:指构成身体的各个部分,也泛指全身。如“恐太后之玉体有所郄也”。
④辇和车辨析
“辇”,用人力推拉,“车”,用马牵引;“辇”在秦汉之后为帝王专用。不能用作兵车,而“车”可以用作兵车。
(四)通假字
太后盛气而揖之(揖作胥,胥通须,等待)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郄”通“隙” 、病痛)
少益耆食(通“嗜”,喜欢)
必勿使反(通“返”)
奉厚而无劳(通“俸”,俸禄)
(五)古今异义
触龙说赵太后(说,shuì 劝说。今为“说话”“讲话”)
太后明谓左右(左右,侍从、近臣。今为方位名词)
老臣贱息舒祺(贱息,古代指儿子。今为叹息、休息)
窃爱怜之(怜,疼爱、喜爱,今为可怜、怜悯。)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丈夫,古代指男子的统称。今仅指妇女的配偶)
至于赵之为赵(至于,到、上推到。现多作副词,表示另提到一事)
至而自谢(谢,告罪、道歉。今为感谢)
(六)词类活用
日食饮得无衰乎(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没死以闻(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赵王之子孙侯者(侯,名词作动词,称侯)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尊贵)
犹不能恃无功立尊(尊,形容词用作名词,尊显的地位)
其继有在乎(继,动词用作名词,继承人,后嗣者)
(七)一词多义
(1)及
介词:趁、趁……的时候。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连词:和、与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动词:
A.到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比得上、赶得上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2)为
动词(wéi)
A.治理: 为川者决之使导
B.作为: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制造: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D.研究: 为学
介词(wèi)
A.替、给: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B.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C.被: 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八)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非弗思也(表否定判断)
(2)宾语前置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疑问句,代词作宾语提前)
(3)状语后置
赵氏求救于齐
甚于妇人
贤于长安君
和于身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4)固定句式
日食饮得无衰乎(表推测,“恐怕……吧?”“莫非……吧?”)
高中语文《触龙说赵太后》相关资料
一、补充注释
1.关于“触龙”
触龙,人名,《战国策》的各种传本均作“触詟”,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杂志二》曾据《史记·赵世家》等史料订正为“触龙”,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策》残本记此事均作“触龙”。另外,有人认为“触龙”后还有“言”字,因尚有不同看法,故未取。
2.关于“质”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常常由几个国家结盟,共同对付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国家,结盟的凭据就是派王子或世子到别处或别国作抵押,叫“质”或“质子”。
3.关于“盛气而揖之”
据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杂志二》,“揖”是“胥”字之误。因为在隶书中“胥”字作“”,因讹而为“”,后人又加“扌”,误作“揖”字。赵太后也不会对大臣作揖,尤其是在“盛气”的时候。“胥”为“等待”义。这一点,也已为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策》所证实。
4.关于“三世以前”和“赵之为赵”
赵国是从赵烈侯一代称侯立国的,经过赵敬侯、成侯、肃侯,到赵武灵王时始称王,然后传至惠文王,再传至孝成王。文中所说的“三世以前”,是指赵肃侯时代,即赵国未称王的时代;“赵之为赵”,则指赵烈侯开国之时。
二、《古文观止》对该文的总评
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步步闲情。又妙在从妇人情性体贴出来。便借燕后反衬长安君,危词警动,便尔易入。老臣一片苦心,诚则生巧。至今读之,犹觉天花满目,又何怪当日太后之欣然听受也!
高中语文课文《触龙说赵太后》知识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