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师生关系 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已制度化了:以教师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被命令的关系,即在教学形态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新课标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本质应该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活动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系,而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在这网状关系中进行的。教学分析表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合作伙伴关系,教学过程既不是单纯的学生的事情,也不是单纯的教师的事情。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中心人物。那么,怎样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新数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注重与学生的交往
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也就不存在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和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是交往。如果师生关系中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必定严重剥夺学生的自主权,伤害其自尊心,打击其自信心,由此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师生关系必将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因此改变师生关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通过与学生的平等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对教学而言,交往则意味着对话、参与、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往就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是一种分享和理解。
二、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要更新数学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还要改进评价方法,力求使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更有自信,更有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此可见,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其学习热情,促进其全面发展。评价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其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要重视其得出结论的过程;既要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又要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与交流,使其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对《生活中的图形》一章的学习评价可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在家折叠与展开图形的情况(可由学生评比)、小组讨论时的发言情况、书面测试分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同老师的谈话等等。
三、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体特征,表现在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的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等方面。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既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又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帮助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主动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能再以知识形态来呈现教学,而要以行为的方式来呈现,所以我们广大的一线数学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地探索研究,改进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改进师生关系 激发学习兴趣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