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药方,治疗感冒的中医药方
感冒药方有哪些呢?小编在下面的文章中为大家介绍了治疗感冒的中医药方,想要完美解决感冒药方问题,就赶紧来看看这治疗感冒的中医药方的具体要求吧。
感冒药方(一)
1、《伤寒论》桂枝汤方: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上五味,呋(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辅行诀》小阳旦汤:治天行病,发热,汗自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脉弱者。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
上方,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服已,随啜热粥一器,以助药力。稍稍令汗微出,不可令流漓,则病不除也。若不汗出,可随服之,取瘥止。
药解:
桂枝,为肉桂树之枝梢末节截段而成。性温,味辛甘。性味之阳与体位之上,决定其气升达发散,由里出表,故有发汗、散寒、解凝、通滞之功。
芍药,为植物芍药地下根部切片而成,性凉,味酸苦。性味之阴与体位之下,决定其气沉降收敛由表入里,故有凉血、清热、缓急、止痛之效。
甘草,为旱生植物甘草根茎截段或切片而成,性平,味甘。性味与体位皆处于阴阳之间,决定其气稳重固守静多于动,故能调阴阳,化寒热,合诸药,坚筋骨,长肌肉,解百毒。
生姜,为沙土植物姜之块根茎切片取用,性温,味辛。性味之阳与体位之中,决定其气温中宣散,由内达外,本为食物,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辟邪、消食之用。《说文》云为御湿之菜,孔子尝食不撤姜,足征用途之广。
大枣,枣为五果之一,喜生干燥之地,地愈燥,肉愈厚,味愈甘。成熟于秋末百果凋零之时,故其味之醇厚绵长为诸果不及。味甘厚,性温和。《本经》云“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又能解附子天雄之毒。尝有老人诊断肺癌,未做治疗,但食自家枣树枣子一年,再查已痊愈,其神妙难测之功当真不可思议也。
方解:
过去民间单用生姜一味加红糖煮水,俗称姜汤,对治普通感冒,为万能灵药,几乎家喻户晓。若与大枣合用,则为姜枣汤,力道味道更为醇厚生猛。再兼桂枝白芍之阴阳合化,炙甘草之调和固守,又有热粥补充消耗,其补虚御邪之力当强劲若何,实非浅智可测也。而今国人竟弃此祖传至宝而不用,而迷信洋人久弃不用之抗生素消炎挂水,前赴后继,滥用无制,将微浅表邪引向深入,酿成无数内科重病而不知起因,不惟病人之悲,实民族国家之耻也!
对治感冒桂枝汤诚为千古第一方,然亦不可滥用,仲景告诫“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如果脉浮紧发热而不出汗,则说明表为寒闭,邪气已入皮腠,气血内郁不能外达。此时便当在助热外散的同时开表发汗,此即麻黄汤之用。
治疗感冒的药方(二)
2、《伤寒论》麻黄汤方: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
《辅行诀》小青龙汤方:治天行发热,恶寒,汗不出而喘,身疼痛,脉紧者方。
麻黄三两 杏仁半升(熬,打) 桂枝二两 甘草炙一两半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掠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八合。必令汗出彻身,不然恐邪不尽散也。
药解:
麻黄,为灌木麻黄之草质节状茎之片段,其形纤细如针,中空通透,质轻气厚,性温味辛,独具宣散通调之能。其形如发,故达皮毛;其内中空,故具离火之象。与心之血脉肺之皮毛相应,兼具火气宣发、金气肃降之性。故能发汗亦能止汗,能升压亦能降压,有双向调节之能。《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皆通达开破宣散之功也。
杏仁,杏为五果心之果,属火。杏仁味苦性温,其形象心。性温主散,味苦主降,具离阴之用。《本经》谓“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皆离中一阴覆阳下降之功也。
方解:
桂枝甘草辛甘化阳,欲助气血外散,而表为寒邪所闭,不能外出,故内热剧增,格拒疼痛。加以麻黄开表发汗,杏仁止咳降逆,则喘平寒散,诸症自解。
桂枝、麻黄二汤为《伤寒论》之左右门户,通达此门,举一反三,则一切时行外感之病,从此皆有解救之法矣。
感冒药方,治疗感冒的中医药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