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尊敬的孔子一封信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以好学,博览,广交而著称,门下有众多弟子,孔子的一生近乎完美。下面小编整理了给尊敬的孔子一封信,欢迎大家阅读。
给尊敬的孔子一封信篇一
尊敬的孔子:
您好?
您著书《论语》,震憾了天下,虽说记录的只是您的一言一行,但字字深藏哲学,句句隐含真理。
您也许不知道,有人评价《论语》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半章论语励中华。”可见在您的一言一行中都闪烁着智慧。
你不愿做官,但你却是 无冕之王,有多少王候将相请您为政,可您只愿意在廉洁、清静的在家里整理诗书,而不愿去那“肮脏”、喧闹的官场里去生活。
您著有《论语》一书,还培养三千多弟子,子路骁勇善战,颜回贤者也,子贡是经商的奇才........这都是您培养出来的呀!
您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的所做所为被认定为“仙道”。您的“君子不器”成了我的人生座右铭;您的“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成为当今社会的人生典范。
您的一生近乎完美,愿您清静永留人间。
一个崇拜您的人:宋文博
XXXX.X.X
给尊敬的孔子一封信篇二
敬爱的孔子:
2500多年前的您以好学,博览,广交而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你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圣人,但你自己不这样认为。你有一段相当经典的对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你是多么的谦躬。
我从未见过您是长得怎么样的? 但是我仿佛能看到你朴实的身影, 紧锁的双眉,因为直至你离开时也还未有你所看到的礼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你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与“礼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在这里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您:“您是怎么看出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的呢?”这个问题一直让我想得头昏脑胀。读了《论语》我找到答案了,那就是要心静,多和人家交流,从人家的言谈举止中您就能知道他们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虽然我和您不可能面对面交流,但读着您的书就像是和您面对面交流,从中我获得了很大的收获,比如心要静,做人要有诚信,读书时不思考是不行的等等。
我为不能生活在您那个时代当您的学生而感到遗憾,不过,我会认真读您的《论语》。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XXX
XXXX.X.X
给尊敬的孔子一封信篇三
尊敬的孔子先生:
我是您的一个普通学生,相隔数千年后壮胆写信打扰您,不仅是为了向您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有几个问题亟待您的指教。
您生于鲁国,游历于各诸侯之间,弟子三千,桃李天下,学富五车,经验丰富.您的儒家思想主张:“温、良、恭、俭、让”,前四个字让我心悦诚服,但“让”字让却不敢恭维。老子又作了一个与您如出一辙的论断:“我恒有三宝:一为勤,二为俭,三为不敢争天下先。”是吗?
我觉得凡事都不能太绝对了,做人行中庸一点,做事要视环境决定做人的标准,不能拘泥固执,该争的时候就争,该不让的时候就不要让,该表现的时候就得努力表现自己,捍卫自己。
在现实生活当中,更多的时候我们必须“不让”且要“争”。先生有所不知,当今社会日新月异,而不像你当年国泰民安,无论是经济抑或是军事,无论是社会文化还是人民道德,都可谓瞬息万变。地方性的区位联系,国家之间的合作、互利,国际互联网等迅速发展让人叹为观止。试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安稳地依着祖宗的家产,对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果断的“让”字,不参与,争取经济合作,不和别国在竞争中取得发展,那么历史又将推向何处呢?
孔子先生,您也许不知道,中华民族在19世纪遭受的是何等的苦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一份份不平等条约摆在清政府面前,他们可是您的好子孙,“让”、“让”、“让”。。。于是在一片“让”声当中您的家当被典当一空,至今还有许多文物还在列强的博物馆中呀!然而,您的子孙们又准备闭上眼睛休息了。
生灵涂炭,人民潦倒,便是如此“让”出来的。
还有一些令人赏心悦目的事要禀告先生您。1948年,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强大的新中国。1997年,香港在邓小平的据理力争下回归了祖国怀抱。二年后,澳门又回归祖国。静心闻着紫荆花和荷花的香味时,我明白了要靠努力争取国家强大的真谛。
看着香港澳门上空飘扬着的五星红旗,想起国家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坚持党我正确路线,综合国力不断升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们还能恪守您的一个“让”字吗?先生您说呢?请先生明察。
XXX
XXXX.X.X
给尊敬的孔子一封信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