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7-04-08 16:45

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衰,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科技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大学生科技学术论文篇一

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探讨

[摘要]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不过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同样重要,并且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教育过程,在大学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素养的培养作深入探讨分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探讨

现阶段,科技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在世界各国中都备受重视,而高等院校需要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高层次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现状分析

首先,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需要以创新观念为基础,虽然大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对科技创新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其知识面较窄,各个学科之间缺乏有效整合,各种思维能力有待提升,包括逻辑、联想、发散、逆向和自觉等。其次,有一定的创新灵感,但是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不少大学生经过长期的脑力劳动,往往养成了喜欢思考的习惯,在一定因素的引领与诱发下,就会产生科技创新灵感。但是,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技能,并且对社会的了解有限,创新灵感往往是暂时性的,缺乏横向联系。再次,有一定的创新兴趣,但是缺乏热情与毅力,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不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还需要创新情感为推动力。现阶段大学生的热情与兴趣往往容易变化,并且缺乏毅力、广度与深度,导致科技创新半途而废,甚至直接放弃。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的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就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在现阶段的大学教育中,由于受较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应试教育与较弱的人文熏陶等影响,导致不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严重流失。所以,就需要转变大学的教育理念与思想,树立与新时期相适应的教育观念与思想:在培养人才目标上,要舍弃片面的以智力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科技创新树立为教育核心思想;在培养人才模式上,需要专业专业教育观念,以综合素质为教育观念,重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转变重视知识传授的观念,要树立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精神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培养其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拓展学习,获取新的知识,从而将其创新意识融入到整个教学流程中。

2、优化拓展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体系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基础是其实践能力,同时也是提升其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需要将大学生的科技实践能力纳入教学计划,并且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高校应该根据不同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可操作性较强、较为详细、符合市场需要的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计划,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改革,探索科研、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教学途径,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其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身心特点与身体素质等。以此来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潜力与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业意识与创新精神,从而开发其创新潜能与创新思维。而大学生也要根据教师所指示的教学计划,多多参加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逐渐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素质与能力。

3、着重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保障体系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需要拥有一个健全的保障体系,包括前沿的技术、完善的制度、有效的运行机制与雄厚的物质条件等,以此来充分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调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技术、制度与物质。技术保障主要指,学校与院系根据学生情况与专业特点,为其配备稳定的科研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制定科技创新计划,给学生给予足够的指导;制度保障指通过机制创新与体制创新,建立一个全新的奖励机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构建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制度环境;物质保障则指建立科技创新基地、成立信息服务中心、构建开发实验室和设计科技创新基金等。通过这些保障体系的构建,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消除后顾之忧,从而培养其科技创新素质。

4、着力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

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着力构建一个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这一平台包括管理、科研、教学和学生工作等,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首先,建立一个适合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体制,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应该明白自身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地位与职责,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与优势,帮助学生顺利组织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其次,建立一个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科研基地,通过专业性的科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巩固和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再次,学校应该建立一个激励机制,充分调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从而保障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得以健康发展。针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较为突出或优异的师生,进行鼓励和支持,给予表扬。

三、总结

总之,在大学教育活动中,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十分重要,学校与教师应该记忆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薇薇,杨海.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几点建议[J].经济师,2015,04:199-200.

[2]郑少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研究[J].学理论,2015,07:141-142.

[3]崔红丽.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分析及培养途径[J].理论观察,2014,12:159-160.

大学生科技学术论文篇二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从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创新活动投入、创新活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团队;创新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5?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7-02

一、前言

2012年5月4日,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旨在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科学思想为指导,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创造性成果的能力。在如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能够占有知识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是时代发展的必需,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推动社会正常有序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开发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满足社会需求,目前市场经济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望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上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正是因为这一点,目前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相当重视,每年“挑战杯”比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就能说明这一情况。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张扬、善于思考,勇于挑战,这些都是提高创新能力的积极因素。但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还是受到一些问题的制约,这也是目前创新成果质量偏低、利用率不高且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原因。

1.缺乏专业教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在校园里多是以“兴趣组”或社团的形式存在的,以兴趣为目的,缺乏有经验的教师对方向的指导和管理,导致学生进出团队比较随意,缺乏连续性,导致成功率比较低,科技含量也不够。此外,大部分高校缺少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组织,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导致科技创新活动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和保护,造成成果流失,影响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积极性。

2.资金和场地等物质支持的缺乏,导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难以持续发展。一件新事物的诞生,需要反复的实践、证明,要不断推翻原来的假设,提出新的想法。这一过程需要资金和场地的支持,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不可能对科技创新进行大规模的资金和场地投入,因此大学生的创造发明亟待一些资金和物质的“雪中送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和活动进行资助的大学还不到全国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很多有创意的科技创新项目因得不到资金的支持无法开展或半途而废。

3.科技产品市场针对性不足,导致大部分科研产品闲置。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在进行科技创新前对市场把握不足,缺乏相应指导且相互交流甚少导致不清楚别人的研究项目和进程,很有可能在重复别人的劳动。另外,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过于关注兴趣出发也导致在创新过程中更注重过程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忽视了对于创新成果的使用,更别提将之转化成经济效应。

4.大学生科技创新跟风现象严重,高端成果少。很多大学及教师还停留在把科技创新当作是噱头,为了学校荣誉及个人职称带几个学生,做一些项目然后发几篇论文,完成的是一项任务。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更像是一阵风气,真正做实、钻研的却很少。

三、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建议和对策

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其社会竞争力的需要,是学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必需。

1.加强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建立一支以指导教师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团队。因此,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首先,学校领导由上到下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学校领导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支持是鼓励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保证,由上到下的统一支持为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积极性提供良好的前提。其次,拥有一支较高业务水平、事业心强且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好的老师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推动的作用,教师由于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的阅历知识,对研究方向的把握往往比学生要敏感得多,可以帮助学生在选题方面扩宽视野、节省时间。同时高水平的教师可以推动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发展,其对学生在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各环节的指导和把关能够保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起点高、成果科技含量高。一个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对能够较好地把握团队发展节奏,对团队起到控制作用,有利于发挥骨干分子的带头作用,同时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完成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准确有效地完成创新活动。第三,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顾名思义主体在大学生,团队里要体现大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尝试新事物的优点,才能带领好整个团队。

2.加大对学生创新活动的投入,建设活动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本身就是一项科技实践活动。任何活动的开展都以投入为前提,这不仅需要软件投入,更需要的是硬件投入。硬件投入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需要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另一个要建立固定的、持续的活动基地。

在资金方面的投入,建议资金的筹集采取更多灵活的方式,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调节功能,多渠道展开工作。首先,学校要设立专项的活动资金支持。对此,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给予高度重视,还要求领导者具有超前的眼光。基金来源可以是学校的教育经费、研究经费、学生活动经费中划拨。同时,各院系、部门也应从各院系的角度做出相应规划,拨出的专门款项用于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从目前来看,从校方筹集的资金是科技创新活动经费最稳定、最能够持续的来源。其次,学校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直接面对经济建设主战场,争取得到社会的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走向社会和市场,这就需要尽量争取社会和企业的赞助,这也是目前活动资金的另一重要来源。第三,社会风险基金的投入。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已初见成效,部分高水平创新成果已经得到风险投资商的关注,对于有条件的高校,特别是研究型高校应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创造条件,吸引风险资金的投入,这是从长久考虑,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最好的支持。另外,吸引教育热心人士的捐助和支持,以及毕业校友的资助,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己投入资金开展科技创新无疑也是活动资金的来源渠道之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要想顺利开展离不开稳定、多样、专业的活动基地,为提高活动水平和效果,需要产学研相结合。可以由校方牵头,在网络上建立相关论坛,邀请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和专家,为学生建立网络讨论平台,方便学生随时咨询。要建立进行技术开发和创业的基地。目前对一些高校来说实现起来可能有点难度。但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大力发展科技园的建设,这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应积极开放科技园,充分发挥科技园功能,鼓励学生参与到科技园的项目中来,使大学科技园真正成为大学生们创新、创业的乐土。

3.努力创造良好的适合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环境。当前,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仍然是一个正在成长和被接受中的新生事物,新生事物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良性的推动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受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影响的复杂活动,能否协调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是活动是否能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社会和高校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媒体等社会资源营造大的环境,同时在高校内给予适当的刺激,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倩.中美高校科技管理校本培训课程的比较与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9,(7).

[2]吴小玲.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及其校本培训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2).

[3]赵吉鹏.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2010.

[4]王小兵.地方高校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及培养发展研究.重庆大学,2010.

大学生科技学术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