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制药专业毕业论文_有关中药制药专业毕业论文
现代社会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类生产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向前发展的大好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药制药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中药制药专业毕业论文篇一
《 浅析中药制药的瓶颈及创新方法 》
【摘要】本文从当前我国中药制药技术领域的基本现状出发,浅要分析了中药在制药领域内遇到的若干瓶颈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药领域科技创新的战略方向。创新性的提出以“三化”即精密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中药制药技术,并对该科技工程的创新前景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药制药工程;制药方法;中药工业;转化科学
【中图分类号】TQ4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086-01
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中,中药工业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更是升级为国家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但由于受到发展时间短的历史原因及科技水平低的现实原因双重影响,导致我国在中药制药领域出现了桎梏的瓶颈,诸如市场竞争力弱、科技含量低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为了促进我国中药制药的战略发展,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战略转变,故选择一些有潜力的中成药进行再次开发是及其必要的,从而完成制药技术的升级改造,以便更适合当前医疗市场的需求。
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一些中成药的质量问题备受关注。大众对中成药质量问题的关注促进了对中成药的质量分析,诸如多成分含量测定、色谱指纹图谱等检测方法在技术上走向成熟。例如在我国中药制药领域制药技艺还是水准较低、生产操作过程呈粗放式、制药设备智能化程度低、制药的技术革新意识较低、创新驱动力不足进而导致中药制药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1]。因此,面对中药制药发展的困境和市场对中药制药的期望,自主创新发展中药制药工艺、推动该项技术的升级发展、实现科技战略创新、构建提高药品标准的新机制、加强对制药过程的检测及全程质量监测、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不仅具有巨大的医学价值更有利于推动我国中药制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1制约中药制药发展的桎梏因素和技术诉求
1.1中成药产品的保证质量之难
按照国家药品局的指示,提高中药的制药质量标准是医疗工作者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对中药制药技术提出了六字真言,即“高标准、严要求”。“高标准”即是在研究中提高中成药的生产原料及质量放行的标准,将一些药量含有限制或者微量有毒有害的物质修订了检测的目标,纳入检测的范围。“严要求”就是严格控制制药工艺品的品质、提升制药工艺的水平。
1.2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之难
人们往往重视的是药品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因而导致对中成药的再次开发的研究技术较薄弱。再加之制药工艺品质低等技术因素导致中成药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同一生产产家不同批次生产的药物或者不同产家生产的同一款药物在化学组成成分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会影响到药品的质量、药品药效的稳定性以及临床疗效甚至还极易会造成临床上的一些安全隐患。由此观之,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之难是阻碍中成药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因素。
1.3中成药制药过程节能之难
低碳经济是当前各行各业所追求的发展战略,如何促进中药制药过程中减少原材料的损耗、减少废品垃圾、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生产设备的生产利用率、催生生产新工艺,是当前中成药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4保障中成药生产品质之难
中成药制药的各个环节密切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可以说制药工艺各个环节的精准操作是保障中成药生产品质的奠基石。然而,在我国当前的中药制药过程中,工艺操作却缺乏精准,有些工艺甚至呈现出粗放式。大部分生产企业的制药工艺参数还没有实现完全的自动化控制。综上所述的种种因素都成为了中药制药工艺品质的瓶颈。
1.5中成药生产质量检测风险之难
虽然在医疗领域出现中成药产品质量问题的事故层出不穷,但还是缺乏中成药生产质量事故预警的机制。根据生产需求,建立质量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评估机制,检测生产工艺的质量,对生产数据进行观察可以有效加强对生产质量全过程的监测[2]。
1.6中成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之难
中药的制药过程是及其复杂的,因而制药过程的质量控制也一直是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内的瓶颈因素。控制技术整体水平较低、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技术较落后、中间体质量检测指标尚不完善、制药信息的缺乏导致难以实现对制药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推动中药制药过程质量的控制技术创新发展是中药制药领域内的当务之急。
2新时代中药制药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广大医学工作者的辛苦努力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在医学领域陆续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代技术改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出现了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为特征的技术变革。第二代技术革新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制药设备更新以“三化”为特点:自动化、管道化、半自动化。第三代中药制药技术抓住了新时代技术革新的浪潮,创新发展以“精密化、数字化及智能化”为制药技艺革新的目标,推动中药制药工艺实现跨越式发展[3]。通过对新一代中药制药技艺的探究发现,在新的时代诉求下,中药制药工艺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创新:
2.1中药制药过程分析技术的创新
中药制药技术一般是利用PAT技术实现对制药过程的有效监控。通过集成方式对制药过程进行化学、物理、数学和生物等风险监测,辨析出可能引发制药风险的因素,实现中成药质量的控制目标。
3中药制药科技创新构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创新对中成药的制药技术突出了创新的技术诉求。我们应抓住这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机遇,自主创新实现中成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制药工程的技术创新,生产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极大促进中成药工业技术的创新飞跃。大幅度提高中药质量,实现制药技术的升级更新,推动中成药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曹光明.中药制药工程理论研究与实践[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12(05):186.
[2]詹若挺;李盛青;陈蔚文.发展广东中药工业的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02):243-244.
[3]王北婴,刘保延.中药产业“十五”期间发展规划的构想――对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二)[J].中国新药杂志.2000(05):163-164.
浅谈中药制药专业毕业论文篇二
《 中药制药综合性实验的实践与反思 》
【摘要】 对中药制药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要求、课程安排与实施、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进一步教学改革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中药制药综合性实验 教学
中医药大学中设立的中药学专业是为了培养出具有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药学、中医学等方面知识与技能,具备中药品种与质量的鉴定、中药材的炮制与加工、中药有效成分检测、提取、分离,中药制剂的基本原理及技术、中药配方、中药应用指导等多方面学识的高级专业人才[1]。故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有广泛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及积极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出这种中药学专业人才,必须给予他们充分的实验和实践机会,这是巩固课堂以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 发展 智力、培养工作能力和良好作风、全面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求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因此,实验教学在高等中药学 教育 和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根据我校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指导思想,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即将进行毕业课题的学生,我们开设了中药制药综合性实验,下面介绍本课程的开设情况与反思。
1 课程开设的目的
中药制药综合性实验是通过中药制剂的全过程:原药材质量检查、炮制、有效成分提取、制剂原料(半成品)的含量测定、制剂的制备、成品的质量检查,复习所学的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药物分析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了解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药学部分的研究内容(药理部分除外),提高基本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 科学 态度,并为毕业课题及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2 课程内容
2.1 专题讲解在课程开始的第一天会针对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知识要点进行复习,如正交设计的原理与数据处理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的原理及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原理及索氏提取等提取方法;水分测定法的原理及操作;TLC和HPLC的原理与操作要点;口服液、注射剂和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中药新药开发的申报及申报资料等。通过复习,可以使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并对要进行的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2 银黄口服液的制备包括的内容为原药材的质量检查、炮制、正交设计法确定黄芩提取工艺条件选择、黄芩提取物的制备、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口服液原料的含量测定、银黄口服液的制备、银黄口服液的质量检查。通过这个实验希望学生掌握中药口服液制备的全过程;通过正交设计对黄芩苷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了解制剂制备工艺研究的一般方法;了解复方制剂的含量测定的特殊性,掌握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
2.3 丹皮酚注射剂的制备包括的内容为原药材的质量检查、丹皮酚的提取、丹皮酚注射液的制备、丹皮酚注射液的质量检查。通过这个实验希望学生熟悉中药注射液制备的全过程;掌握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低分子类化合物的方法;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药含量的方法。
2.4 罗布麻颗粒剂的制备包括的内容为原药材的质量检查、罗布麻浸膏的制备、半成品罗布麻浸膏的质量检查、罗布麻冲剂的制备、罗布麻冲剂的质量检查。通过这个实验希望学生熟悉中药颗粒剂制备的全过程;掌握比色法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
3 对学生的要求
上课前做好第2天实验内容的预习笔记,做到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清楚实验步骤,制订实验计划。
实验时按操作要求,认真进行实验操作,正确使用各种仪器,爱护仪器;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如称量、移液、配液、仪器清洗等);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认真做好实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操作过程、观察到的现象、药品试剂称重的重量和量取的体积、质量检查的方法条件及所得到的数据等。
实验后:认真分析实验记录,作出结论;呈交产品(制剂);清洗玻璃仪器,打扫卫生;必要时还须进一步学习和查阅 文献 ,对尚未搞清的问题进行探讨;书写并上交实验报告。
4 课程安排与实施
4.1 安排开设该课程是对即将进入毕业课题的四年级学生,在第1学期的两个星期内完成,第1个星期完成银黄口服液的制备,第2星期完成丹皮酚注射剂与罗布麻冲剂的制备。全部实验报告在课程结束后书写并上交。
4.1 实施每天通知第2天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预习。第2天板书时多处以括号的形式存在,实验讲解的过程中提问并讨论实验中涉及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防止学生只是照方抓药式地进行实验。带教老师每天检查预习报告和原始记录,及时纠正和发现的问题,培养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和规范的记录方式。在每种制剂完成后会对整个实验进行 总结 ,巩固实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操作方法。
5 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评定标准为实验预习10分,实验记录10分,平时表现40分(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态度、出勤),实验报告40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规范学生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 小结与体会
6.1 小结学生通过中药制药综合性实验,可以将所学中药专业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综合性地思考问题,更充分地理解各学科间的关系及该专业的完整体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的自觉性,增强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 科学 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使之尽快成为中药学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6.2 反馈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谈谈对本课程的体会和收获及对该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学生认为①本课程的开设是必要的,在前三年的学习中,是将有关知识相对分散的学习,而综合实验则是用我所学为我所用,所以学生很重视实验的每一个过程;②在实验过程中意识到科研是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去完成的,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③对新药开发中药学研究部分所需要做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进入毕业专题和走上社会奠定了基础;④带教老师指出并纠正了基本操作中存在的错误,收获匪浅;⑤课堂讲授过程中的提问和讨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⑥养成了写预习报告和实验过程中随时进行实验记录的习惯;⑦需要改进的是希望能够增加新剂型的介绍和HPLC或GC等先进仪器的操作,做到与时俱进。
6.3 反思 在现有的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展中药制药综合性实验?笔者认为可以借鉴PBL的教学模式,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为“以学生讨论为中心”[2],将实验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查阅 文献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各抒己见,对小组活动的优良性负责,最终小组内部达成一致意见,推选代表进行实验方案的阐述。同时由于问题的开放性,班级汇总讨论时各个小组间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各有不同,出现组别之间的争论。
通过这种良性的思想碰撞和教师的“点睛”式引导,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就会越来越完善,在此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的目的。实验的具体实施时可以分为2~3个方案进行,由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方案进行实验。为了使学生能够跟得上社会 发展 的潮流,适应当今工作岗位需要,需要引进一些常用的先进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小组内成员要及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最后进行全班讨论,分析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老师给予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所学与所用紧密结合起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实验教学真正的主角,综合他们以往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虽然几种实验方案的开设会使相关教师备课的时间以及工作强度大大增加,但这种实验对学生掌握以往所学课程内容、提高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查阅文献资料和综合表达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也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项值得进行深入开展的教学方式。
【 参考 文献】
[1]王新宏,安睿,唐莹,等.中药学专业综合性实验——中药质量分析学改革与体会[J].药学实践杂志,2004,22(6):360.
[2]沈岚,冯年平,林晓.中药制剂分析PBL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J].药学 教育 ,2007,23(6):25.
有关浅谈中药制药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电大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2.浅谈专科药学实验毕业论文
3.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
4.浅谈中药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5.中药学大专毕业论文
浅谈中药制药专业毕业论文_有关中药制药专业毕业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