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的时代变迁
春晚陪伴全球华人走过了30多个个年春秋,虽然饱受争议,但春晚的影响力和潜在的巨大功能并未受到很大冲击。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春节联欢晚会的时代变迁吧,欢迎大家阅读。
春晚的时代变迁
1983年 第一届春晚成功举办。标志着“春晚”这个新生文化事物的诞生。从此,中国老百姓有了看春晚这个“新民俗”。
1985年 春晚搬到北京工人体育场。由于技术所限,晚会最终失败。央视还在后来的新闻联播中特别道歉。
1986年 央视春晚进入成熟期。各种表演形式基本已经定型,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1990年 凭借小品《相亲》,赵本山第一次在春晚亮相。从此奠定了“小品王”的地位,且十几年不倒。赵本山已经成为了春晚的“标志人物”。
1996年 首次实现三地同时直播(在西安、上海、北京设立分会场)。
1998年 春晚正式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直播。
2000年 春晚舞台开始大改造,采用圆形舞台。
2001年 舞台在2000年的基础上修改。
2002年 春晚舞台采用长方形舞台。并且第二次使用分会场。(另外2个会场设在上海、深圳)
2003年 在2002年基础上修改。增加了两块大屏幕。
2004年 继续使用圆形舞台。
2005年 春晚迈出了改革步伐。“开门办春晚”初见成效。另外,春晚舞台有所简化,主体使用LED大屏幕。
2006年 大屏幕的面积增大,呈长方形。舞台进一步简化。
2007年 采用高清晰LED大屏幕。
2008年 舞台进一步简化。大屏幕旁边的8个立柱上面也铺设了LED屏幕。 在央视大楼外部也呈现特殊动画效果。
2009年 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神七”飞天、改革开放30周年、金融危机等大事,都体现在2009春晚中。另外,春晚舞台借鉴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高科技“卷轴”,为观众呈现震撼性的视觉感受。
春晚节目变更
春晚的受众是全球所有华人,29年来,随着创作环境和受众审美品位的提升,春晚创作者从未停止过对春晚的探索与创新。春晚走过了文艺节目汇演、文化时尚追踪和新民俗传播这样几个阶段,在探寻节目内容和形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歌舞类节目数量日趋增多,表演形式愈加丰富
(二)语言类节目数量基本稳定,内容不断探索、追求创新
(三)戏曲及其他类节目初期鼎盛,而后日渐衰落,努力寻求突破
春晚的时代变迁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