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精益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论文
战略成本管理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Kenneth simmonds)提出,他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探讨,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的信息"。以下是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议精益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议精益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全文如下: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尤其是制造业。因此,探索新的成本管理方法迫在眉睫,精益生产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多的被采用,低成本成为衡量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准之一,加强成本管理、更有效地降低成本在企业经营战略中已处于极其重要的核心地位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关键词:制造企业 成本管理 竞争力。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制造行业也加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而且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的不足越来越突出,因此需要寻求新的成本管理方式以改变现状,提高经济效益。
一、传统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方式之比较。
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精益生产方式的灵活性更加突出,即精益生产方式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生产线的流动性,并同时有效控制了成品库存与制品库存;在质量管理上严格贯彻六西格玛管理原则,即从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加强质量控制,改变了以往事后检查的模式,加强控制以保证按照唯一的方式进行生产与安装;在库存管理方面,最大程度上减少无效的过度生产,从而合理控制成本;给予员工充分自主权,采取扁平化人事组织结构,以保证员工能够及时有效地与领导进行沟通。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强烈要求。
二、现代成本管理对于制造型企业的重要性。
现代成本管理,指的是一种从上到下,从全局到细节的全方位新型成本管理手段,这一管理手段的实施,将为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可能。对于企业来说,现代成本管理转变了成本管理仅仅局限于生产环节这一狭小层面上,而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将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因此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同时,这也要求企业的管理者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成本管理,从企业所处的价值链角度对各项成本支出进行分析与控制。具体来说,精益生产方式下的成本观要求企业管理者从采购、研发、生产、物流、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加以严格的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成本进行综合、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通过各种合理的手段与方式实现成本的最小化,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三、中国制造型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制造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取得这巨大成绩,以及中国在过去30年能够使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真正原因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社会责任成本、以及各地政府为了吸引外资而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等。回顾过去的30年,尽管制造业有着辉煌的历史,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仍然与之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致限制了我国制造业向着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领域缺乏全局观念。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正呈迅猛的势头发展,而且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产品早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与此同时产品的成本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生成性费用对于总成本来说,已经不再占据主要位置,而用于流通的成本比例在逐渐增加。然而,我国许多企业在成本管理上仍然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生产领域,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本,因此也依然沿用降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等成本控制方式,而对产品价值链上的其它成本,如采购、产品研发等间接成本忽略不计。形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企业管理中对于产品价值链这一概念的认识不够清晰,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领域过于狭小,缺乏全局观念。
(二)企业成本管理的技术手段相对滞后。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中的重要工具,而企业的现代成本管理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也更加高效。如,通过ERP系统的应用,可以使得企业各部门的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降低。但是,当前仍有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还未能认识到运用新技术的重要性。从采购到生产,再到财务分析等,依然运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增加了大量的额外成本,同时出现失误的概率明显高于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三)企业管理者的市场经济意识不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今天,仍然有大量的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保留着“等、靠、要”的落后思想,没有充分意识到降低成本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另外,国有企业中对于管理者的考核指标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在仍有一部分国有企业以年生产总量或年销售总量作为考核管理者的主要指标,以致管理者只看重产量与销量,却忽视了市场对产品的实际需求,使得生产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库存积压严重,严重阻碍了企业资金的流转速度,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在降低成本方面缺乏全员意识。
企业的成本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而应当在全体员工当中树立成本意识。现代企业越来越推崇精益思想,而这一思想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全员参与。如果只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尽心竭力的推行降低成本的制度或政策,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员工的不支持、不响应,势必难以取得成功,而这也将对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因此,企业员工必须树立牢固的成本意识,而管理者也应当适时的进行相关内容的宣传与培训,从而促使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控制关乎到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占有市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等。
四、精益生产方式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一)精益生产各环节产品尽量做到零缺陷。
在传统的质量成本控制观念中,企业一般通过增加检验人员、增加检验岗位去除缺陷产品的方式来提高产品质量,虽然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但检验人员与检验设备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如果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缺陷品,必然也会增加前面所提到各种成本。而精益生产方式将从采购和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控制,真正做到零缺陷产品,严禁有缺陷的产品沿工艺流程流动到下游工序,造成缺陷的叠加,不仅造成材料浪费,而且增加了时间成本与人工成本。
(二)优化制造流程中的成本构成比例。
我国国内的许多企业都先后采用了统计控制方法,在自动化设备上设置防错装置,与供货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加强对员工的质量培训等有效的控制措施,从源头上消除缺陷产品。因此,现代企业的质量成本在不断降低同时,缺陷预防成本控制也在加强。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分析质量成本时,应当注意监视质量成本绝对值的发展趋势,以及质量成本的构成比例。如果质量成本得到了合理的控制,则可以减少由于产品缺陷所造成的质量成本。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规模的企业、产品、工艺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对于质量成本的分配比例要求也有所不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重视制造成本总体的控制而不是个别成本。
精益成本管理是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前提的,以供应链成本最小为目标,从而实现对整个企业的供应链成本管理。精益成本管理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务技术,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精益成本管理。它从采购、设计、生产和服务上全方位控制企业供应链成本,以达到企业供应链成本最优,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肖新华.有关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探讨[J].科技信患,2008;21:115-116。
[2]宫俊杰.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M].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8):84-86。
[3]胡国强.精益生产方式下企业目标成本的设计[J].财会月刊,2007;11:42-43。
[4]张玉良.浅谈精益生产下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节约[J]. 中国外资,2010,7:143-144。
浅议精益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