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得创业灵感

发布时间:2016-11-11 23:50

下面分享一篇关于如何获得创业灵感,希望此文对你有所作用,需要了解更多灵感的内容,请继续到本栏目阅读

获得创业灵感不是靠冥思苦想、而是通过寻找问题,最好是你自己现有的问题。

最好的创业灵感,一般都有三个属性:它是创业者自己就想要的、也是自己能够建造的、而它的价值却鲜为人知。微软、苹果、雅虎、谷歌、脸谱(Facebook)等公司都是这样起步的。

问题

为什么以你的现有问题为目标如此重要呢?除了其他好处之外,这样做确保了该问题不是虚幻的。应该仅以实实在在的问题为目标,看似多余的忠告;然而,新创公司迄今最常见的错误却是:去解决一个谁都不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自己就犯过这一错误。1995年,我开公司建造网上艺术画廊。但画廊业并不想上网,艺术品行业不是那样运作的。那为什么我会在这个馊主意上浪费了六个月呢?因为我没有关注用户。我发明了一个与现实脱节的模型、以此为出发点。直到试图说服用户来为产品掏钱,我没有注意到该模型是错的。即使那样我仍用了很长时间才搞明白,好丢脸。我难以割舍自己的模型,又用了那么多时间给它编程。他们非要不可!

为什么如此众多的创业者造出了谁都不要的产品呢?因为他们起步于试图想出创业灵感。这个操作方式有双重的危险性:不但难以产生好的灵感,还会产生一个似乎可行的坏主意、愚弄你花费精力去实现它。

在YC(译注:种子投资公司Y-Combinator的缩写,作者是创建人之一)我们把这些称为“生造的”或“情景剧式”的创业点子。就像电视剧中某个角色创业那样;编剧非得编造出不可。但想出好点子很难,不是召之即来的。结果(除非他们特别幸运),编剧整出一个听起来可行、但实际上却很糟糕的点子。

例如:宠物拥有者的社交网络。听起来没什么错误。千百万人拥有宠物。一般而言,他们关心宠物并乐于在其身上花不少钱。那肯定有许多人会想要个能和其他同好交流的网站了。也许不是全部,但仅需百分之二、三的宠物爱好者能定期到访,用户数可能就上百万了。可向他们推销针对性的产品,也许还能对特别功能收费。

这类点子的危险是,当你和有宠物的朋友谈起的时候,他们不会说“我永远不会用这个网站”。他们说“好啊,也许我会考虑用这样的网站”。甚至当网站推出时,很多人仍会觉得是可行的。他们自己不愿意用,至少现在不用,但他们能想像其他人有此需要。把所有人的这种反应加起来,得到的用户数是零。

深井

当新创公司推出时,必须至少有些用户真地需要其产品,不仅是那些觉得有朝一日可能会用的人,而是那些迫切需要的人。通常,最初用户很少,原因很简单:假如很多人都迫切需要、而该产品又是新创公司在第一版就力所能及的话,该产品多半已经存在了。这意味着你无法面面俱到:或者打造用户众多却浅尝辄止的产品、或者是侧重用户较少但用得较深入的产品。应该选后者;后者不全是好点子,但几乎所有好的创新灵感都属于这一类。

假设在二维图像里,x轴代表需要贵产品的人数,y轴代表需要贵产品的深度。把y轴反过来,各公司的产品就成了洞状。谷歌是个巨大的陨石坑:用户以亿计、也特别需要它。新创公司不能期望挖掘出这种用户量。因此,你最初有两种形状可挖:或是一个宽而浅的池,或是一个窄和深的坑(像一眼井)。

(译注:为帮助理解,特以工具绘制了下图:

在上图里,横轴x代表的是用户数范围)

生造的创新点子通常是第一类。很多人不温不火地对宠物爱好者社交网站感兴趣。

几乎所有的优秀创新灵感属于第二类。微软公司的Altair Basic就是一眼井。拥有Altair(译注:1975年推出的微电脑)的不过几千人,但缺了微软的软件,用户就只能用机器语言了。三十年之后,脸谱公司也是一眼井,其第一个网站只限于哈佛学生,不过几千人,但这几千人却欲罢不能。

有了创新主意时,先问自己:谁现在就需要这个?即使产品初版超烂、来自不见经传的二人小公司,他们仍会使用吗?假如你无法回答,这个点子多半是馊主意。

无需为狭窄而狭窄。你需要的是井的深度;而狭窄则是追求深度(与速度)的副产品,基本上是难以避免的。在实践中,深度与窄度联系紧密,是个好征兆,因为你知道点子将特别吸引某个用户群体或类型。

然而,需求形状如井,尽管几乎是好创新灵感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假如马克•扎克伯格所建造的网站仅能吸引哈佛学生,那就不是个好点子。脸谱是个好灵感,在于它起步于小市场而又有了快速突破局限的途径。高校足够雷同,脸谱在哈佛流行也就很容易复制到其他大学。结果它很快遍及所有高校。一旦有了所有的在校学生,其他人加入进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微软也是如此,有了给Altair 微机使用的Basic编程系统,就可以扩展到其他机器,再到其他语言、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上市。

自我

如何看出一个主意有没有发展前途呢?怎么看出它能成长为巨人企业、抑或仅是个细分产品(niche product)呢?通常很难。Airbnb(译注:一家网上客房出租公司)创建人最初的想法很狭窄,并未意识到其发掘的市场有多大。他们只是想让房主在会议期间把楼层出租。该灵感的扩展他们未曾预见,而是逐渐自我显露的。起初他们只是隐约觉得有了重大发现。比尔•盖茨或马克•扎克伯格初期可能也是如此。

偶尔,走出细分市场的途径一开始就很明显。有时,我能够找到不那么明显的出路;这是我们YC的长项。但无论你多有经验,其成功仍是有限的。走出最初灵感,最重要的是理解那些深藏不露的“元事实”(meta-fact)。

因此,在无法预测出路时,如何选择灵感呢?真相令人失望却很有趣:假如你对了,就会有正确的预感。如果你处于急速变化领域的前沿,当你预感某事值得做,那多半你是对的。

在《禅宗与摩托车保养艺术》一书中,Robert Pirsig写道:

你想知道怎样才能绘出一幅完美的画?很容易:把自己变完美再挥洒自如就行了。

自从在高中读过此段之后,我总在玩味它。我不确定这一忠告对绘画是否特别有用,但却适用于我们的情况。以经验来说,欲想有创业妙计,先把自己变成那类有妙计的人。

处于一个领域的前沿,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是该领域的推动者之一。你也可以作为用户处于前沿。对马克•扎克伯格而言,脸谱是个好灵感,与其说是因为他会编程、倒不如说是因为他大量使用电脑。假如在2004年你问大多数40余岁的人,他们是否愿意在网上半公开地发表其生活起居,他们一定会被吓得够呛。但是扎克伯格那时已生活在网上,对他来说则是很自然的。

Paul Buchheit(译注:程序员及企业家,谷歌 gmail和AdSense的创建人)说:在急速变化领域前沿的人“生活在未来”。与Pirsig的话结合,就是:

置身未来,创新补缺。

这描述了许多(如果不是大多数)最成功新创公司的起步方式。苹果、雅虎、谷歌、脸谱等最初连公司都不是。他们成长于其创建者所建造的事物,因为那个世界好像缺了一块。

看看成功创业者获得其灵感的方式吧,一般都是一个准备就绪的大脑受到某种外界刺激的结果。比尔•盖茨和保罗•阿伦听说了Altair微机,就想到“我打赌我们能给它写个Basic语言的解释器”。Drew Houston(译注:企业家,网盘网站Dropbox的创始人及CEO)发现忘带了U盘就想到“应该在网上存文件”。听说Altair问世的人很多;忘带了U盘的人也不少。那些创业人之所以受到刺激建立公司,是由于其经验使他们准备就绪、使其能注意到刺激所代表的机会。

就创业灵感而言,你应该使用的动词不是“想出”、而是“觉察”。在YC我们把从创始人自身经验自然产生的灵感叫作“有机”创业灵感。大多数成功的新创公司几乎都是这样起步的。

这也许不是你曾期待听到的。也许你想要的是获得创业灵感的配方,而我却在告诉你:关键是把你的大脑准备好。尽管有些扫兴,这却是真理。也是一种配方,只不过是最长需时一年、而不是一个周末才能见成果的配方。

假如你不处于急速变化领域的前沿,那你可以投身一处。例如,任何够聪明的人都能在一年中掌握编程的诀窍(如编制手机小程序)。鉴于一个成功的新创公司将至少耗费你三、五年的青春,花一年来做准备是合理的投资。特别是当你还需要找一个共同创建人的时候。

不一定要学习编程才能处于急速变化领域的前沿。其他领域变化也很快。但是,即使学习编码并非必须,在可见的未来却是足够的了。如 Marc Andreessen所说,软件在蚕食世界,这一趋势还可持续几十年。

知道如何写代码,意味着当有想法时,你能够实现它。这不是绝对必要(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就不会编程),却是个优势。当你考虑像让校园脸谱上网这类灵感时,会编程是个巨大的优势:你不仅会想“这个主意有意思”,还会想“这个主意有意思,我今晚就写个原型版本出来”。如果你既是程序员、又是目标用户就更好了,因为那样的话,产生新版本和用户测试就能够在同一个大脑中完成 。

觉察

一旦你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未来,觉察创新灵感的方式,是寻找似乎欠缺的东西。假如你确实处于急速变化领域的前沿,就会看到明显的欠缺之物。但它们是否创新灵感则不明显。因此,假如你想找到创新灵感,别仅是打开“欠缺物”的过滤镜,还要关闭其他滤镜,特别是“这会不会做大?”的滤镜。考虑那一方面来日方长,假如你一上来就考虑,则可能会排除很多好主意,亦可能让你关注馊主意 。

大多数欠缺之物需要时间才能显露。你几乎不得不对自己巧施妙计,才能看到近在咫尺的点子。

但是你知道灵感在那里。这不属于那种无解的问题。在此时此刻技术停止进步的概率微乎其微。可以肯定的是:几年内就会有人造出东西来让你琢磨:“在那之前我做什么来着?”

而一旦这些问题解决之后,答案就会极为明显。你需要做的,是把通常会妨碍你看清真相的滤色镜关闭。妨碍最大的,是把世界现状当成天经地义,即使我们中间最激进、思想最开放的人也难免会这样。放弃了质疑,必将一事无成。

但如果你是在寻找创新灵感,就不妨牺牲接受现状合理性的某些优势、开始提问题。为什么我的邮箱爆满?是因为收到的电子邮件过多、还是从邮箱取出邮件太难?为什么邮件这么多?给你发邮件的人想解决什么问题?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为什么从邮箱取出邮件很难?为什么你读过邮件之后还把它放在邮箱里?为此收件箱是最优化的工具吗?

特别注意惹你生气的东西。接受现状为合理的优势,不仅让我们(局部)活得更有效率,还能令生活更易忍受。假如我们知道哪些东西现在没有而五十年后会有,就会觉得目前的日子有诸多不便,就像被时间机器送回五十年前那样。当有东西令你烦躁时,可能是因为你已经身处未来了。

当找到了正确的问题时,你多半能够将其描述为显而易见,至少是对你而言。当我们开始做Viaweb网站时,所有的在线商店都是由网页设计师用HTML逐页手工写成的。对我们程序员来说,这些网站应该通过软件生成,则是显而易见的。

这意味着:找到创新灵感是个找到显而易见之物的问题,够诡异吧?整个过程不可思议:你在试图看到明摆着的东西,但之前却视而不见。

鉴于为此你需要做的是解放思想,也许最好不要过多地正面强攻,即坐下冥思苦想。最好的方案可能是仅在幕后不动声色进行,寻找似乎缺少的东西。主要依好奇心来解决难题,同时分身盯着自己的进度,留意缺口和异常之处。

不可操之过急。让自己的大脑准备就绪,你可以轻易地控制这一过程的步伐,但对于激发灵感的刺激,就不容易控制了。假如比尔•盖茨和保罗•阿伦曾要求自己在一个月内拿出灵感,一个月过了Altair微机还没有推出怎么办呢?也许就得主攻不那么有前途的方向了。Drew Houston在Dropbox之前确实曾致力于一个不太有前景的点子:SAT考试补习公司。但Dropbox是个更好的主意,就其本身相比是如此,也更适合他的技能。

让你觉察到灵感的好方法,是投身于看来很酷的项目中。这样,你自然就倾向于创新补缺了。而建造已经存在的东西,你不会那么兴趣盎然。

闭门造车容易想出馊点子,而投身于可能被贬为“玩具”的项目却经常能带来好灵感。被称为“玩具”意味着它已经有了灵感除了举足轻重以外的所有属性:它够酷、招人爱,只是无关紧要。然而假如你已置身未来又能造出够酷、用户喜爱的东西,其重要性也许外行人还体会不到。当苹果和微软起步时,微型电脑看来像玩具。我够老还记得那个时代:拥有微电脑的人被称作“爱好者”。BackRub(译注:谷歌的最初名称)看来像个无关痛痒的科研项目;脸谱不过是本科生跟踪骚扰同学用的。

在YC,看到可能会被论坛中百事通贬为玩具的新创公司的产品时,我们会很兴奋。对我们来说,这是点子有价值的证据。

假如你能不那么急功近利(急功近利基本不可行),则可把“置身未来,创新补缺”改进为:

置身未来,创造趣物。

如何获得创业灵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