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语文《明天不封阳台》练习试题
临近期末考,语文教师们应该在怎么样的去准备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复习工作呢?让我们来为学生们制订一份良好的考试卷吧!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明天不封阳台》练习试题,欢迎阅读!
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明天不封阳台》练习试题
选择题
下列各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禁:禁止 严禁 禁令 情不自禁
B.剥:剥夺 剥蚀 剥皮 生吞活剥
C.瑰:瑰丽 瑰宝 玫瑰 瑰异之景
D.给:给予 供给 补给 自给自足
现代文阅读
“我”明天要封阳台是因为什么?明天不封阳台又因为什么?
(一)
我忽然觉得,这只鸽子绝非偶尔落脚,它分明是大自然派来的一位使者,那"咕咕"的叫声,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多少年了,我们太习惯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其实,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
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
【小题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上面画线句子的含义,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的感觉中,这只鸽子不是偶然间来到这里的,而是成了人类呼唤宁静、和谐、和平的使者。
B.那“咕咕”的叫声、带血的翅膀在向我们倾吐:人对自然的剥夺与破坏已太多,早点醒悟,还自然本来的面目与生机吧!
C.作者运用拟人修辞,赋鸽子以使者的身份与感情,体现出作者对鸽子、对一切生灵的命运的关注之情。
D.“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运用了反问句式,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人们可悲的下场。
【小题2】联系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多少年了,我们太习惯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这句话的理解,你认为人和自然应该有一种怎样关系呢?
【小题3】“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中的“之”指什么?又是什么使它变得宁静而高远的?
【小题4】作者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仅仅是“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吗?为什么?
【小题5】设想一下:有一天,可爱的鸽子终于扇动健康的翅膀飞走,你会封阳台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小题6】上面第二段文字也是课文《明天不封阳台》的结尾,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点明主旨,与课文开头相呼应。
B.作者通过让鸽子落脚而不封阳台这件事,表现了自己对待人与自然的态度。
C.表明了作者今后再也不封阳台的决心。
D.阐述了明天不封阳台的几个理由。
(二)牡丹的拒绝
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欧阳修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
这个春实在大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想像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的进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
【小题1】看牡丹为什么一定要到洛阳去?
【小题2】文章用了较多的篇幅写到洛阳而没看到牡丹,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小题3】文章说“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联系全文说说牡丹的“个性”是什么?
【小题4】牡丹“同人一样”,它“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人的“品位”是什么?
【小题5】文章写当年“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的传说,对写现在的“牡丹拒绝寒冷”,有什么作用?
【小题6】下边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般人写牡丹都是赞美牡丹的绚丽娇艳、雍容华贵,而本文却另辟蹊径,赞美“牡丹的拒绝”,因而显得不同凡响。
B.文章描写牡丹先扬后抑再扬,一唱三叹,在曲折之中表现出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崇高品质。
C.作者在文中采用的是第二人称的写法,但重点仍然是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D.“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说明“富贵”和“高贵”之间的距离并不大,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三)猫的故事
①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萝卜的,卖硬面饽饽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了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然后一阵跳踉,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如是者数日。
②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只消它用爪一划即可通往无阻。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的是有野猫钻了进去。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我把窗纸补好,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一之已甚岂可再乎?第三天又发生同样情形,而且把书桌书架都弄得凌乱不堪,书桌上印了无数的梅花印。我按捺不住了。我家的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除了调和鼎鼎之外还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常被猫拖拉到灶下,鱼常被猫叨着上了墙头,怀十艮于心,于是殚智竭力,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猫方法。他用铁丝一根,在窗棂上猫经常出入之处钉一个铁钉,铁丝一端系牢在铁钉之上,另一端在铁丝上做一活扣,使铁丝作圆箍形,把圆箍伸缩到适度放在窗棂上,便诸事完备,静待活捉。猫窜进屋的时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躯势必触到铁丝圆箍,于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悬在半空,愈挣扎则圆箍愈紧。厨师看我为猫所苦无计可拖,遂自告奋勇为我在书房窗上装置了这么一个机关。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了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的赫然挂在那里!
③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
初二上册语文《明天不封阳台》练习试题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