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健身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17-02-13 11:28

随着太极拳的发展,太极拳各流派应运而生,当中武式太极拳是我们不得不提的,它的存在与发展对太极拳运动的推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武式太极拳健身的重要意义。欢迎阅读!

武式太极拳健身的重要意义

简述武式太极拳健身的重要意义

太极拳本身的练习,就是一种健身和养生的过程,这也是我们练习者一直所追求的。

武式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是由它的立拳根本所决定的,这个根本就是两句歌诀:“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太极拳最终的目的不是技击,而是通过练功,强身健体,达到修养身心,完善自我,最后益寿延年。

为什么修养身心就能益寿延年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欲则刚”。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心胸开阔,就能达到生理上的健康。身心健康,就能益寿延年。

所以说,学习武式太极拳我们是要身心兼修的,只要身心协调统一,才能达到太极拳学习的效果。

武式太极拳从立拳的根本,到理论指导,其最终目的都是“益寿延年不老春”,它与其他的运动健身方式相比较,更注重在深层次上的修养身心。

武式太极拳不仅能够锻炼强健的肌肉、体魄,而且通过对肌肉、体魄的锻炼,培养元气,最后达到自我完善,使人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达到健康。

武式太极拳的特点首先是“意气君来骨肉臣”,就是说,我们在锻炼中,最终要达到的标准就是意气为君,骨肉为臣。

因此,武式太极拳不仅是肢体运动,还是意气运动,其最重要的是意气运动。在这一点上,太极拳区别于其他的运动方式,比如跑步、打球,这些运动方式虽然也能够健身,但是他们不是“意气为君,骨肉为臣”。

太极拳这种意气运动有很深刻的内涵,在《五字诀》中第一点就要求“心静”,人只有在心静的状态下,才能遇事不慌,正确地处理各种事情;人只有保持一种平和、安详的心理状态,才有益于身体的健康;人只有在平心静气的心理状态下,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避免繁杂的表面现象消耗自己的脑力、体力。因此,心静、意专的意气运动,对修身养性有着独特的作用。

其次,在拳架的练习上,武式太极拳也有独特之处,它不是用动作带动呼吸,而是呼吸自然,从而引动内气在体内运行,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达到 “腹内松静气腾然”的境界。

在练习中,武式太极拳是一步一桩,虚实分清,不断地调节自己重心平衡,它是活的桩功,这有利于对人体骨骼肌肉的锻炼。

总之,武式太极拳在内是以内引外,达到呼吸深长,从而锻炼人体的内脏器官;在外是通过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刚柔相济的动作,按照独特的身法要求--立定脚跟竖起脊,拓开眼界放平心,这样一弓一撑地反复锤炼,来培养一往无前的豪气,锻炼人体的肌肉骨骼。

久而久之地内外修炼,人体内正气浩荡,阴阳平衡,内脏器官各安其位各司其职,身体中正安舒,骨骼强健肌肉发达。

同时,在行拳走架的过程中,人的意识也是处于一种心旷神怡、天人合一的状态中,身心愉悦,气定神闲。这样从精神到肉体地修炼,就能使人益寿延年。这是一种很高层次的养生之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当前全民健身运动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竖劲

武式太极拳锻炼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练“竖劲”。武式太极拳为什么要练“竖劲”,练“竖劲”又有什么好处呢?这个问题许多练武式太极拳的人不明白,有些教武式太极拳的老师也不明白,有的老师可能明白却藏着不说。说穿了其实很简单,就是练劲起于脚,就是为拔对手之根。

对于武式太极拳所练之“竖劲”,就连一些大师在理解上都很浮浅。一些已公开出版过的书籍中讲到,武式太极拳紧凑、步子小是因为先师武禹襄、李亦畲他们都是文化人,都穿长袍马褂,当时打拳不入流,他们碍于面子,都是不脱长袍打拳的,而穿长袍是迈不开大步的,这些说法,初听似乎有些道理,但仔细一想,并不是这样简单啊。

武禹襄、李亦畲一个是禀贡生,一个是举人。都是绝顶聪明的人,他们不会仅仅是因为穿长袍就把拳架变小。清、民国时穿长袍打拳的老先生太多了,他们打拳时也未必就一定穿长袍啊。关键是他们经过长时间反复研究、体会、实验、比较、揣摩后悟出了紧凑的好处,点透了就是练“竖劲”。

关于练“竖劲”,在武、李、郝的拳论中也未明确谈到,只说劲起于脚跟。想来其中有保密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在武式太极拳训练中,只要具备了八大身法,做到了十三条要领,有明师的口传心授,就能达到这一要求,也就能自然练出“竖劲”。

武式太极拳的基本功

武派太极拳前辈教徒,都要初学者先练习基本功,等基本功练扎实后,再学拳架。像盖房子一样,没有坚实的基础,就造不出牢固的房屋。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也很难练好拳架。武派太极拳的基本功因人而异,对青少年强调练好腰腿功。如练习踢腿、悠腿、压腿、飞脚、下腰、里合腿、外摆腿、旋风脚、虚步、弓步、仆步等。我师李圣端先生常说:“青少年骨骼柔软,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先练好腰腿功,有助于身体匀称健康的发育。日后练习拳架,不致下盘轻浮无力,一些要求腰腿功高的拳势,也才容易做好。”李老师本人的腰腿功就很好,他五十多岁时,还能双腿并立,直膝弯腰双手紧按地面;走架时,“下势”照样右腿屈膝下蹲,臀部近地而上身中正;“践步打捶”,还可飘身纵出七八尺远;“单、双摆莲”,仍能手击脚面,清脆有声。年少时如无扎实的功底,老来就很难有这么好的身手了。李老师为了让青少年练好腰腿功和腿法,还常要学生先练习几趟弹腿。他说:“弹腿是学习拳术的基础拳,通过弹腿的锻炼,把腿踢出来,不仅增加了腰腿的力量,还为日后掌握太极拳的腿法奠定基础。”20岁以上初学者,因年龄较大,腰腿已硬,再练以上这些基本功困难较大,可改练各种桩功。这些桩功较多,常用的有:

1.无极桩:类似拳架中的无极势。要求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臂弯曲,轻轻向胸前平举,两掌高与乳平,掌心相对略偏向下,形如捧球;双目向前平视,头宜正直,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胸宽腹实,气沉丹田;周身放松,自然安舒,聚精会神,摒除杂念,自然呼吸。

要点是:(1)要“心静体松”。李亦?先生在《五字诀》中首先提出的就是“心静”。并说:“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初学走架最不易做到心静,所以要先通过站无极桩来锻炼这一功夫。初学拳的人大都容易紧张,故要求“体松”,精神、关节、肌肉处处放松,为日后练拳走架打好基础。 (2)要足与肩同宽。因“涌泉穴”在人足下,“肩井穴”在人肩头,站桩时足与肩宽,两“涌泉穴”和两“肩井穴”上下相冲,才能气机上升,运行于身。好像打井要打在泉眼上似的,否则是打不出水的。

通过无极桩的锻炼,求得心静神敛,气聚体松,然后再练拳架,自然就较容易了。

2.太极桩:分左右两式,姿势类似“懒扎衣”的起势,两手一前一后,前高后低;两脚一前一后,前虚后实;身法要求同无极桩,周身轻灵,务求自然。练习这一桩功,由于屈膝蹲身,腿部承重力较大,蹲得越低,承重力也越大。通过这一锻炼,可增加腿部力量。但开始不宜蹲身过低,以免造成突臀弯腰,上身前倾等弊病。应当循序渐进,逐渐放低身势。

太极桩先练定势,再练动势。先按定势太极桩站好,如取左势,则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足在后,成左虚右实步。两手从胸前下落回收,经右腰胯处再往前往上,复至胸前恢复原状,其往复路线如划一竖圈;同时,下肢坐腿松胯转腰,两腿由前虚后实,变为前弓后蹬。如此反复地划竖圈子,圈子可大可小可快可慢。要左右交换地练习。这一桩功颇似过去北方人用辘轳(一种滑车)从井里打水的动作,用来练习松肩活肘、坐腿转腰和弓步前挤等易收显效,对日后走架稳固下盘、肩松腰活、上下协调等有很大裨益。

3.前进步:体重完全置予左腿,膝盖对正足尖,尾闾垂直与足踵对正,右腿抽胯提膝,足尖自然下垂,移于左踝里侧(图1);接着,身躯微向右旋,右足足掌上翘,足踵向右前方轻轻铲出(劲点在足踵,如向前踢物)(图2);足踵着地后,随即放松,足下似有吸力,伴随重心前移,足掌缓缓落平,右膝前弓,全足踏实,左腿自然舒展,胯根前掩裹裆,成右弓步(图3)。

上势不停,左腿抽胯提膝,左足自然下垂移于右踝里侧,体重完全置于右腿,膝盖对正足尖,尾闾垂直与足踵对正(图4)。接着身躯微向左旋,左足掌上翘,足踵向左前方轻轻铲出(劲点在足踵,如向前踢物)。足踵着地后,随即放松,足下似有吸力,足掌落平,全足踏实,左膝前弓,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舒展,胯根前掩裹裆,成左弓步(图5)。

如此一步一步不断地往前行进,动作熟练后,还可随意左右转弯或转圈练习。

两腿步距以能维持重心稳定(实腿膝和上体不动,虚脚能自由移动)为宜,不必太大;横距以本人两胯宽度为宜,不要前后脚落在一条直线上,否则影响步伐。

行进时,要保持一定水平,不可忽高忽低。待这一前进步法熟练后,可进一步提高要求。方法是当前进之步铲出,足踵快要着地时,后足用力蹬地,如篙撑船,将身躯水平式地再往前推进一步或半步,然后前足落地踏稳。这种前进步法,自然较前者要难,但熟练后,对增强腰腿功力、随时维持身体平衡好处很大,应多多练习。

4.后退步:先站好无极桩,两腿屈膝下蹲,胯根放松,涌泉吸地;两掌分开置于身躯两侧,肘弯微曲,掌心向下,掌根下塌,如扶物状。然后,重心左移,体重完全置于左腿,膝盖对足尖,尾闾垂直与足踵对正,右腿抽胯屈膝,足尖自然下垂,移于左踝里侧;接着,右腿向右后侧移动,先足尖着地,然后足踵里扣,全足落实;落胯屈膝踏稳,重心逐渐移于右腿,尾闾垂直对正足踵,左腿自然舒伸,胯根微内含裹裆,成后坐步。

上势不停,左腿抽胯提膝,左足自然下垂,移于右踝里侧,体重完全置于右腿。接着左腿向左后侧移动,先足尖着地,然后足踵里扣,全足落实,落胯屈膝踏稳,重心逐渐移至左腿,尾闾垂直对正足踵,右腿自然舒伸,胯根微微内含裹裆,成后坐步。

如此一步一步不断地后退,动作熟练后,也可随意左右斜撤。两腿步距和横距等要求同前进步。待这一后退步法熟练后,可进一步提高要求。方法是当后退之步足尖将要着地时,支撑腿用力蹬地,如用篙支岸开船,将身躯水平式地再往后推移一步或半步,然后后退之步再落地踏稳。

以上前进、后退共是四种练法,应坚持多练、练好,有助于走架和推手。

向前上步,抬腿要低,几乎是擦地而行,出脚劲点在足踵,落足则似踩物;退步略高,要含有“泚劲”,支撑腿要松柔,力量要落到足心涌泉,与地相吸,如同长在地上一般。

5.踩步:先站好无极桩,胯根微收,双膝下蹲,左掌外旋向胸前掩裹,护于胸前(图6);右手握拳,边外旋边自左臂之上向前打出,拳心向里,高不过口。同时,左腿踏稳,体重完全置于左腿,右腿提膝,足尖向上略向右斜,以足心或足踵为劲点向前蹬出,随即前下踩踏(图7),左膝略弯,重心置于左腿;身躯微微左旋,右拳变掌内旋回采于右胁前,掌心向下,左掌向前闪击,掌心斜向下(图8)。

上势不停,右足微向里扣,右掌外旋向胸前掩裹,护于胸前;左手握拳,边外旋边回收于腹前,再提起自右臂之上向前打出,拳心向里,高不过口。同时,右腿踏稳,体重完全置于右腿,左腿提膝,足尖向上略向左斜,以足心或足踵为劲点向前蹬出,随即向下踩踏,右膝略弯,重心置于右腿,身躯微向右旋(图9);左拳变掌,内旋回采于左肋前,掌心向下,右掌向前闪击,掌心斜向下(图10)。

踩腿法既是桩步练习,又是用足掌(或足踵)趟踢对方膝盖(或迎面骨)、下踩脚面的技击招法。武派太极拳多化用于搬揽捶等拳势中,动作虽较复杂,仍须不间断地练习。久练之后,除周身能协调一致外,腰腿皆有坐劲,下盘稳固,有利于稳定重心,掌握平衡,化发始能从心所欲。

平时练习踩腿法,宜慢不宜快,要上下相随,动作一致。

以上步法适合青壮年练习,若中年或老年习者,可练习独立步,以增长腰腿功夫。

6.独立步:初学者站立时,可先以食、中二指扶住桌椅(或其他可扶之物),以一足立地,一足抬起,注意气沉丹田,足心涌泉贴地。站立平稳,随着腰腿功夫的加强,可逐渐延长站立时间,支撑腿落胯屈膝逐渐重心降低。可左右腿调换练习。熟练后,只用一指扶持桌椅。久之腰腿有力,站立稳定,可以不用再扶桌椅,仍能站立三五分钟,悬起之腿可以左右旋转划圈,练习弹踢、膝端上顶等动作。

太极拳练拳打手要求其根在腿,如腰腿没有功夫,则步伐漂浮不稳,不能落地生根,功力不易提高。故中老年初习太极拳者通过本法练习,不仅可以较快地增长腿功,且有益于心脏、脑部之健康,于体用皆有裨益,不可因其形简而忽视。

近人练拳,大都不愿练习基本功。有些拳师为了迎合这些心理,也就直接教练拳架,其实这是不好的。本固而枝荣,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难把拳架练好的。练好基本功再练拳架,容易掌握走架中的各种要求,提高拳艺较快;不练基本功就练拳架,难度就要大得多。

武式太极拳健身的重要意义相关文章:

1.陈氏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2.打太极拳健身的好处有哪些

3.太极拳运动的健身特点及作用

4.太极拳内功健身功效及要领

5.太极的健身养生功效

6.古人创造太极拳的三大目的

7.练习太极拳的健身效果

武式太极拳健身的重要意义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