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相关教育论文
在我国,由于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原因,许多小学生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相关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相关教育论文篇一
《小学教育中对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摘 要: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直都是世界各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由于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原因,许多小学生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从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及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行为习惯;矫正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也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根据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表现找到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
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
1.基本做人的态度和习惯
从对小学生的观察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自制力较差,不遵守纪律,很随便;二、三年级的学生逐渐表现出撒谎的问题,有的孩子不爱护公物,无公德;有些四五年级的学生打人、骂人、欺负比自己弱的学生,并向低年级的学生索要财物。还有些共性问题:无爱心,对他人冷漠,无集体荣誉感;经不起挫折,不够勇敢,怕吃苦等等。如果这些不良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将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2.生活方面
小学生在生活方面同样存在不少问题,不愿做、也不太会做家务事,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将父母给的早点钱省下来买零食、买玩具;放学后不回家,到处玩,作息无计划、无规律,迷恋电视。
3.交往方面
小学生是家庭的中心,是爸爸妈妈生活的主宰,他们已经习惯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都要顺着自己的性子,很少为他人着想,不会关心、宽容、体谅他人。
4.学习方面
学习被动,不喜欢做作业,心里总想着玩这玩那,因此作业马虎、应付、拖拉,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还有的学生做作业不动脑筋,不会抓紧时间,不会审题,总是依赖老师或家长,不愿意花时间钻研,学习缺乏吃苦的精神;课堂上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发呆,说小话,做小动作,对于老师的提问,不积极思考,不求甚解,得过且过。
二、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很多,有个体自身的原因,有家庭的原因,有学校教育的不当,还有校外不良环境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
1.家庭原因
(1)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不和谐因素或是某些单亲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不健康心理。
(2)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人,我国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生活节奏更快,竞争意识更加突出,危机感更加强烈,父母工作压力加大。于是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平时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只好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很少与子女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从而造成孩子自卑、焦虑、退缩。
(3)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亲子关系紧张。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两个极端:一是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把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把孩子逼进书房题海,结果与子女关系紧张,使孩子形成叛逆心理。二是重养不重教,学生的生理发育明显提前,但心理发育由于家庭、学校的保守、封闭滞后于王理发育,学生的思想、情感、发展未达到应有水平。
(4)独生、独门独户,把同龄人拒之门外,缺少伙伴。随着城乡住宅建设的发展,家庭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环境优化了,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休息。但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缩小了学生的生活范围,又容易形成胆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
2.社会原因
社会上不良的风气有着负面影响,一些成年人道德失范,弄虚作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权利至上、金钱万能、以权谋私等现象对学生幼小的心灵中也会有一定影响。学校附近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不少学生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校园周边的各类商店违规经营,引发学生畸形消费。
3.学校原因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上负有重大的责任。而目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教育导向偏轨。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但应试教育模式没有真正改变,从家长、教师到学校,都没有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二是教育方法不当。有的教师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人格,未能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作用,更有一些教师师德不彰,不注重品行修养,陋习不避学生耳目,污染了学生的视听。
三、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措施
①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班集体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②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从我作起,赢得尊重。④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教育。⑤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辅导。⑥家教同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⑦改善少年儿童成长的社会媒介环境,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何映雪.对小学生不良卫生行为的分析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2]焦敬芝.如何改正小学生的坏习惯[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3)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相关教育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