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云手的练法
杨氏太极拳,太极拳的一个流派,是由河北邯郸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氏太极拳云手的练法。欢迎阅读!
杨氏太极拳云手的练法
太极拳异彩纷呈,不同的师父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自然就会培育出不同的学员,这就是太极拳多样性的原因所在。
传统又有着封闭、保守的惰性,强调拳路的原汗原味,这是传统太极拳拳的原始性。
因为各家有各家的衣钵传授,无法以一家派系之言,一统传统杨氏太极拳云手势具体练法。若以杨氏大架而论,自然以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练法为准。
但话又说回来了,不论是何种太极拳,都应以三贤(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拳论为审核标准。具体到杨氏拳,用三贤及杨班候、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拳论,论述其注意事项足矣:
云手为太极拳练腰的重要拳势之一。两手运转如轮,皆腰转所带动,所谓“腰似车轴”为主宰、“刻刻留心在腰隙”。最忌讳手动腰不动。
云手势要求“立定脚跟竖起脊,拓开眼界放平心”。最忌讳挺胸耸肩弯腰、摇头晃膀。
云手势两手运转如轮,园的直径上下轴为喉与脐连线。最忌讳上手高而遮眼,致使双目审视无据。
云手势双手运行,速度须等同;步随身移,上身不宜摇摆;眼神须注意在上部运行之左右手。最忌讳上下不能相随,手动脚不动或手快脚慢,周身不能一家。
云手势向左横开步、横并步时,须注意虚实分明。最忌讳马步双重;最忌讳并步时相距太近,身体重心不稳;最忌讳双脚尖外撇呈八字形,违反太极拳“裹裆”原则。
杨氏太极拳易犯误区
1、摇头晃脑,身体中心轴(从百会到会阴的垂直线)上端不是偏左就是偏右,甚至超出体外,既影响形象美,又影响周身协调。
2、虚实不分,重心不稳,造成突然开步、全脚着地或收步脚拖地现象。
3、低头猫腰,眼死盯住某手某点,双目无神。
4、两脚站成外八字或内八字,使身体歪斜。
5、身体时起时伏,上云的手高于眼,使头部往上抬,下云的手,前臂与大臂几成90度,高于腰部左右来回摆动。
杨氏太极拳的正确要点
l、头要虚虚领起
头容正直,神贯于顶,《十三势行功歌》中有“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之说。
练拳时头部不可偏侧与俯仰,意念头顶好似有物,含有虚虚上顶之意,这样才有精神,才能达到满身轻利。
2、守住中心
前人太极拳理论中有以“中土为框机之轴”“以腰为轴”,就是强调以身为中心,所谓“中土”的中字,不单纯指身体在前后左右之中的中字,还应作中央、中心解。
拳论日“主宰于腰”,不仅强调腰部运动的机能,也指出了这里是中心所在,也是重心所在。
我们做云手动作时必须以腰为轴,带动四肢、躯干有规律地运转。
即“源动腰脊转股肱”,躯干要中正,不散漫,不歪斜,才能立身中正,守住中心。
3、要明确云手的攻防含义
云手是对方用手向我面、胸部击来,我则用手去防挡,视机变招进击对方。老拳家们有一句话:“走架无人似有人,打手有人似无人。”
就是说我们在盘架子时招招势势都要视为身前身后有敌情,做起动作来势势圆满有掤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杨氏太极拳十要介绍
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 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 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 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 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 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 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形与神合一,即内外合为一气, 则浑然无间矣。
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 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 “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外动内静,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
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即意到气到,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 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杨氏太极拳云手的练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