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密度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八年级物理的教师们在物质的密度教学上有哪些方面的反思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一)
1、测量固体的密度;2、测量液体的密度。
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一般以实验与探究题出现,分值为5-6分,是山西中考必考的内容,考查内容是以测量密度的有关的实验为主。所以本节课对《物质的密度》的复习,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基础知识的复习,包括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单位的含义等;
2、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基本方法的指导。
3、针对性练习:针对以上知识点及需要学生掌握的方法,均通过相应的练习来使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
4、巩固性提升:针对于中考及课标对本部分的要求,设计了与中考接轨的相应练习题,也是通过学生的强化训练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做这类题目的方法和技巧。
比较满意之处:
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课中练习题的设计我很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在教学方式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题,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发问、释疑,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定义、公式和单位的掌握得到强化,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练习的学习活动中。
2、加强物理过程教学,渗透科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特别突出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在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还注意渗透了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学研究的方法。
3、对于九年级中考复习中,复习课要做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要求来说,本节课的题型设计、学生的练习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到位的。
不足之处:
1、为了追求复习课的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课堂的实际操作中很多地方还是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的让学生动起来,没有真正做到让学生听明白、写下来、想明白、讲出来,仍然还存在着师讲生听的嫌疑。
2、由于教师对学生不够放心,有些地方还是讲的过多,整个一节课的轻重、练习难易、目标缓急把握的不够到位,以至于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在“巩固提升”中的4小题本来是要给学生总结的,但没有完成。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二)
《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很重要,它与压强、浮力的知识联系很紧密。我是这样开始新课的:
先请同学说出身边的桌子、电扇、窗分别都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再叫他们回答身边有无数种物质,我们怎样辨别它们?给他们具体的实例,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一个铁块和一个木块,同学找到很多方法,有颜色、气味、磁铁吸引等等。然后问他们如果从表面情况无法鉴别时怎么办?有没有一种科学又简单的辨别方法可以鉴别物质的种类?给他们实例一个铜块和一个塑料块怎样区别,并结合以前速度的引导让他们讲出相同体积比质量和相同质量比体积。那到底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然后请同学设计实验并实施实验等到若干组数据,请同学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然后让同学计算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再分析得到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等。就因为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等,我们才可以利用物质的这种特性来辨别物质的种类,我们把这个比值定义为密度,用它来表示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请同学根据公式推断单位及物理意义。整节课教学任务基本能完成。
困惑的地方:
1、在引导学生讲出相同体积比质量和相同质量比体积后,猜想就叫他们自己猜呢?给他们一个填空形式:体积不同的相同物质,质量不同;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这节课到底分几课时?一课时的话,要介绍量筒的使用,做实验,分析数据,有必要的话画折线图,还要得出结论,那肯定来不及介绍单位换算、物理意义等。
不足之处:
1、整节课思路感觉不清晰,过渡不自然,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2、在实验过程中未强调量筒在实验结束后侧放,造成学生离开时碰碎一个。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三)
讲台上摆放水、酒精、煤油、铜块、不锈钢片、银片、铝片、盐水、盐酸及有毒物。
当我先后举起两个不同的物质,请学生加以识别时,学生分别说出了如颜色、气味、可燃性、声音的不同、轻重的不同、化学反应的不同等各种方法来进行识别。
当我举起不锈钢时,请学生判定这是不锈钢还是银时,生沉默一会,然后有学生提出从杂志上看到的碳的同位素来识别,我对学生的识别方法提出问题:碳的同位素是用来识别什么物理量?
学生认为可以识别物质,也有学生认为是识别时间的,我只对学生的识别方法予以赞同,但对识别的是什么物理量不加说明,要求学生回去查找资料搞清这个问题。
当我提出能否用一种方法对展示的所有物质进行识别时,学生思考后都认为不行,必须各种方法混合用才能识别清楚。
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寻找出能对这些物质进行识别的普遍适用的方法时,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因为学生已阅读了本节的相关内容,他们的猜想基本上是用质量/体积进行探究,具体方法是:a、相同体积下,比较物质间的质量;b、相同质量下,比较物质间的体积。可见对控制变量这一研究方法,学生已能在实际中加以采用。此时,有位同学提出:课本上用质量/体积,为什么没有用体积/质量,它们不都是比值吗?
就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经过思考讨论和交流,学生的结论是:1、在探究物质的体积与质量之间的特性,用质量/体积,还是用体积/质量,无法确定,但都是研究的方法,可以探究出物质的这一特性;2、当人们在进行交流合作时,这两种比值同时存在的话,会有许多不便,所以应当统一到同一比值方法上来,而这对探究物质的这一特性没有影响。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讨论交流后得到的结论,这是我上课前没有预料的,内心感到非常兴奋。这使我对学生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这种收获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所不能得到的。
我对学生的表现大加赞扬之外,也谈了开拓性研究对后继研究的影响,意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开拓的意识和勇气。
二、实验探究中的交流
按照课前设计,我将学生分成四大组,每大组分成五个实验小组,而每个实验小组只测出一种物质的体积、质量及比值,要求每个大组通过探究就课本P121上(1)、(2)、(3)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实验小组只测出了一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及其比值,别的物质的质量、体积与比值必须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才能获得,测量结束后,课堂中的交流活动非常活跃,同时,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得到改进和提高。
在班级的交流活动中,学生发表了如下的见解: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是相近的,但是,由于测量中存在误差,所以其比值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就不能说明是相同物质这一前提。(由比值相近通过科学思维加工而得到比值是相同的,这是培养煅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素材,所以我又谈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
3、由于各小组所测物质的比值在本大组中是唯一的,所以应当认真、仔细做好实验,以获得比较准确、真实的实验数据,使本大组在此基础上获得正确的结论,所以每小组的同学应有对自己和本大组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自己的实验、数据收集和处理,因为有的大组因个别小组的实验数据差别太大而无法下定论,在第三组发表本看法时,有个学生说了一句:“态度决定一切。”而引起学生的轻笑,因为学生都知道,这是中国足球队前主教练常说的一句话。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煅炼,同时,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也有了提高,特别是在第二点结论获得的过程中,科学思维的力量得到了体现。学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发现自己所进行的实验活动对获得科学的结论及团体的作用,这就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培养,有了正确认识和提高。团队精神也有了初步培养和认识。因为各大组之间的交流中,表现较好的大组同学的表情是兴奋的,而表现较差的同学则较为沉闷。这是学生在探究中的收获。
三、促使学生的反思
在让学生对密度的公式、单位进行分析,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学查密度表的常规教学活动后,我特意布置了这样的题目:某液体的密度是0.8×103kg/m3,你能肯定这是什么物质吗?因为煤油、酒精的密度相同,仅凭密度是不能肯定是煤油还是酒精,促使学生对密度这一识别物质方法的反思,即密度识别物质不是万能的,其它的识别方法都有各自的作用,所以常有用几种识别方法去鉴别一种物质,这是第一层意义。那么能不能有更具普遍意义的识别方法呢?意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是第二层意义。在本节教学活动中,师生通过探究与交流,都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我认为这是教育理念的改变所带来的。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