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7-02-20 14: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因此人们学习对于学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学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一:政治经济学课程多媒体教学思考

【摘要】针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监控和管理不力问题,以加强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监控和管理、提升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为主线,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进行适应性改革研究,探索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模式。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多媒体技术;教学改革;课程教学

1前言

教育部教高[2005]1号文件要求:“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1]。为此,全国各高校都在过去推行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致力于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并同时开展一些提升多媒体教学水平的相关研究,如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科学应用多媒体教学等[2-5]。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政治经济学》课程对于促进经济类专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知识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对经济管理需求迅速增加的趋势,许多相关联的各类社会经济问题都需要《政治经济学》作为其研究的理论基础[6]。

2《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文献[7]认为《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应该坚持相对稳定性和与时俱进的统一,既需要《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材内容的新颖性,也需要教师能灵活讲授《政治经济学》课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应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入手,教师应该把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应该高度重视自学方法。文献[8]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过程从引入情境开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方案,结合学习过程实施过程性考核,对学习情况实时进行评价反思,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创新实践能力。文献[9]从教师、学生的角度分析原因,进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为使学生形成一种科学的价值观,文献[10]对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文献[11]认为,《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地位的基础上,除了实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外,还需要处理好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多元化,提倡经济学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增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性定量分析与数理分析。文献[12]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进行时空拓展教学模式探索,该模式融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学科研究于一体,教学空间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教学时间由一年级向大学阶段延伸,学习主体能力由个体研学向协同探讨发展,着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文献[13]认为,提升课堂教学学术含量是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需要,是不断更新知识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的需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以上文献综述结果表明,把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等直接对接起来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监控和管理不力问题则恰恰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为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实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制作再精美的课件,如果没有具有精湛教学艺术的教师在课堂上展现,课件也会黯然失色;同样,没有现代的教学手段相配合,教师的满腹经纶也难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和学生就很难体验到教学上那种特有的酣畅之美感。因此,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加强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监控和管理,对提升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作用是不言而喻。

3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实施框图如图1所示。

3.1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政治经济学》课程特点

众所周知,《政治经济学》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实施,对《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是十分有利的。例如,可有机融合价值规律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或者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等《政治经济学》课程内容,增加《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信息量。考虑到《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经济管理类学生认识各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体现其地位和作用的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因此,经济管理类学生在学习《政治经济学》课程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学习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归纳总结能力的形成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而目前《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呈现整屏展示“答案—结果”的教学模式,当然不利于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学习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归纳总结能力的形成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多信息量传播功能和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突出《政治经济学》课程特点是指引《政治经济学》课程多媒体教学方法提高的方向。此外,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主体是开设经济、管理和贸易类专业的本科院校,针对经济、管理和贸易类专业对政治经济学知识的需要,充分考虑到学时、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合理优化课程内容。

3.2增加《政治经济学》课程相应的实践环节

(1)举行《政治经济学》课外研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小型比赛,认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增强利用经济规律的自觉性,减少经济活动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2)组织《政治经济学》的科技创新活动,重点把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路和技巧,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3.3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有关《政治经济学》课程内容的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的广泛使用,可使有关《政治经济学》课程内容具体化和生动化,有助于经济管理类学生对《政治经济学》课程内容的学习。考虑到目前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演示图像仅为《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简单演绎,图像背景音乐也仅为动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已,并不能真正有效训练经济管理类学生对《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思维能力和领悟能力,当然更谈不上提升他们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和解决具体社会经济现象能力。显然,形象地表示《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对于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语言文字表达《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例如,教师可在播放剩余价值规律短片的同时采用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对剩余价值产生、资本增值的规律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启发经济管理类学生带着剩余价值能不能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的问题进行思考地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的,有效地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生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形象思维能力。

3.4不断提高《政治经济学》多媒体教学软件质量

在制作的《政治经济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时,教师可根据《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有效设置《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突出《政治经济学》课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每章课程教学内容结束后,对该章所讲授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给经济管理类学生提供一些判断题、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进一步强化他们对该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讲授《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师也必须不断提高Word2007、Powerpoint2007和Flash等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和应用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多媒体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辅助教学的目的。

3.5有机融合现代教学手段应与传统教学手段

在《政治经济学》课程多媒体教学中,应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应与传统教学手段(如黑板、图片、画片、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电影等)相结合,并重新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政治经济学》课程学习的热情。3.6建立多媒体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评价模型根据当前多媒体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特点,利用灰色模糊多层次评价理论构建多媒体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评价模型,加强多媒体教学的监控和管理,提升多媒体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

4结论

作为经济类大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应积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实践环境中,“在环境”中扮演角色,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将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本全,叶谦.高校多媒体教学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统计教育,2006,(1):35-38.

[2]赵玉华.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提升学术含量问题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1-72.

[3]左红艳,王涛生,叶菊华.应用型本科学院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轻工科技,2013,(10):162-163.

[4]赵南江.《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应注意的两个问题[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4,1(4):80-81.

[5]李向宇.论探究式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0(7):57-59.

[6]刘红霞.《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235-236.

[7]韩金华,孙殿明.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8,(4):34-36.

[8]邱东博.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2):113-115.

[9]陈婷.增强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活力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2,(10):89-91.

[10]郭洪涛.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9(3):18-20.

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二: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

摘要:

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性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设计不好,课程论文教学会因为网络抄袭和同质化现象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为此,文章从论文课时设计、选题设计、内容设计和辅助教学手段设计几个方面提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的具体设计思路,以期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应用性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新的认识。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

1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手段

作为经济学实证经验分析的一门重要方法类课程,计量经济学是各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一门集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于一身的应用性理论方法,计量经济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模型设定的依据,更需要学会应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去估计和检验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理论检验。所以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应用理论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为了方法应用的教学目的,在本科学习阶段除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外,还需辅以其它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方法应用的理解,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1-2]。虽然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能够对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有所帮助,但这两种教学手段还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的应用。因为要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除了理解方法的含义和应用步骤以及熟悉软件的操作外,还包含更多的内容。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完整框架是:关于经济活动的观察(行为分析)→关于经济理论的抽象(理论假说)→建立总体回归模型→获取样本观测数据→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3]。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什么样的选题适合做实证分析、变量如何选取、数据的可获得性怎么样、该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实证结果跟预想结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下怎么办、如何从实证分析结果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规范的实证分析论文如何撰写,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实证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单纯依靠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并不能让学生领悟应用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为此,李子奈(2010)主张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涵盖“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计、模型应用”全过程,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理论和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诊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中,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所以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教学除了使用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外,还需要在教学阶段引入研究式的教学方法,课程论文就是一种可选的教学手段[4]。

2课程论文设计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教学引入课程论文是可行的,因为高校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一般是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大三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已经具备对本专业经济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对课程论文的选题是可以自主完成的。大一大二的文献检索课程也使得学生掌握了文献搜索的技巧和途径,对课程论文需要用到的参考文献和相关数据资料也可独立进行搜索。另外,在大三学习阶段,有些高校还会专门通过课程论文指导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为大四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计量经济学课程在本科大三阶段引入课程论文的教学手段,正好契合这个学习阶段的教学要求,既培养了学生撰写实证分析学术论文的能力,又促使学生对之前掌握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虽然从教师的角度看,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但在实践中如果设计不好,效果可能不甚理想,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网络抄袭严重。使用计量经济学做实证分析的学术论文在论文数据库和网络上比比皆是,学生很容易从这些网络渠道获取计量经济学的范文。如果缺乏有效的课程论文验收和考核方式,有些学生会从网上或数据库中下载资料简单拼凑成课程论文,有些干脆直接从网上下载论文交差[5]。二是同质化现象严重。有部分论文虽然不是通过网络抄袭而由某些学生自主完成,但其他同学也会引用相同的选题,在研究内容、分析思路、软件操作等方面完全一致,论文并没有实质性差异,这是抄袭的另一种形式。如果学生的课程论文是通过抄袭而非自己的动手实践完成,那课程论文的教学模式就失去了意义,非但没有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反而造就了恶劣的研究习惯。所以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论文需要适当的设计,以避免教学形式和目的相背离现象的发生。

3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的教学设计思路

3.1课时设计

课程论文主要是通过学生课下的自我实践完成,单纯通过课堂是很难完成课程论文的教学任务的。一方面因为论文的写作周期很长,课堂的氛围和时限并不适合进行严肃且有创新性、探索性的学术论文的写作,另一方面课堂也不具备文件检索、数据搜索等论文写作需要的条件。所以,本文认为计量经济学要进行课程论文教学,教学活动的进行主要是在课下而非课上,没有必要设立成单独的实践课课程,而应融入到计量经济学的主课程和实验课教学当中,根据教学进度在适当时点引入课程论文教学,通过课上指导和课下实践的结合达到应用性教学的目的。一般高校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主课程的课时安排是32~64学时,另外可能还有2~6学时不等的实验课。在这种课时安排下,本文建议课程论文教学的课堂可安排4或5个课时,分别在课程的中期和后期进行:第1个课时主要用以讲解课程论文的规范和写作要求,可安排在主课程对基本的方法理论讲解完了之后,在主课程的中期进行;另外2~3个课时则安排在学生完成论文初稿之后,用于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论文初稿统一进行答疑、审阅和指正,学生再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这部分课时根据学生人数和课时量灵活设置,学生多和课时安排充足的可设置3个课时,学生少和课时有限的可设置2个课时,可以安排在主课程的中后期课时,也可以与实验课后期课时结合进行,如果是要求把课程论文的内容当作操作实践的部分内容,则最好与实验课课时结合;最后还有1个课时是用于对课程论文的写作进行总结、点评和分析,可安排在主课程的后期。

3.2选题设计

本科阶段学生一般还很难在学术上有所创新,课程论文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方法和掌握学术规范而非进行学术研究,所以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选题的设计不必要求有多大的学术创新性,而应注重方法应用的实战性,在选题上可以选取一些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比较成熟的领域。但如果选题都集中在某一成熟的领域,在该领域已经有数量较多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文献,又容易出现上述网络抄袭和同质化现象,所以选题的设计上应有所控制,不能给予学生太大的自由选择空间。但如果实行纯命题作文的形式,给每个学生都布置一个明确的论文题目,则学生体会不到用计量经济学做应用研究时选题的重要性。不是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可以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研究,在选题时应该对选题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如何选取适宜用计量经济学做实证分析的研究视角、这个研究视角是否具有现实意义、研究问题是否有理论基础、如何确定研究变量、数据是否可以获取和量化、样本量是否满足计量经济学方法应用的要求,这些都是在确定选题时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如果把题目直接给定,学生就难以切身体会到研究中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在计量经济学选题设计上,不宜太自由,也不应太过死板,应该在灵活性和控制性中找好平衡点。建议用如下方法进行选题设计:按照学号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限定在一个研究领域选题,学生在该领域内自由选取研究角度,并且题目和内容不能完全相同。研究领域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既要考虑到选择的多样性,也要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同时还应兼顾学生的可操作性。本科计量经济学课堂讲解的内容一般只能讲到经典计量经济学的联立方程模型部分,所以研究领域应该选取应用经典的计量模型(多元线性回归、虚拟变量模型、滞后变量模型、联系方程模型等)能够解决的。由于课程论文重点不在学术创新,研究领域可以选取研究较为成熟的经济领域,如消费和收入、投入和产出、利率和储蓄、价格和增长、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等方面。这些研究成熟的领域一般都有充足的数据保证,在同时具备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在研究领域基础上对研究的样本区间进一步细分,如规定该组内哪些学生研究哪一年份的问题,哪些学生研究哪些地区的问题,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研究的重复,进一步控制了同质化现象。

3.3内容设计

选题设计好了之后,虽然教师已经给每位学生安排了具有一定选择自由度的研究领域,并规定了可研究的样本范围,但由于选取的是成熟的领域,相关主题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文献,还是有可能会出现网络抄袭现象。为了保证课程论文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完成的,还需要对课程论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设计,可行的一种方法是在课程论文中体现个性化的研究内容和操作过程。但如果一篇课程论文把全部个性化的操作过程和结果都写在正文中,文章会显得冗余并且不合规范,学生也模糊了实证分析学术论文的写法,反而起不到培养学术规范的目的。所以可采用如下的内容设计:把个性化的操作内容放在附录当中。正文还是按照标准的实证分析论文的要求去写,正文完后要求添加附录。附录内容包括学生搜集的变量样本数据(附上数据来源说明),数据处理、回归分析和检验的操作过程,以及每一个操作过程利用计量软件得到的结果(要求学生把软件操作结果的界面进行电脑截图)。通过这样的内容设计后,学生直接进行网络抄袭的可能性就小了,因为一般的学术论文是不会把全部数据和软件操作的每一个结果原汁原味的附上的,学生只有自己亲自动手搜集数据和进行软件操作,才能提交这些个性化的操作内容,这就避免了网络抄袭行为。

3.4辅助教学手段设计

论文选题和内容设计好之后,还需辅予一定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有:一是论文考核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对激发学生写作课程论文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如果考核机制设计不合理,学生是否完成论文、完成论文质量如何对最终成绩影响不大,很多学生会因为课程论文的强度和难度大而选择敷衍了事,消极对待,课程论文就流于形式起不到教学的目的。为此需要从两个方面对论文的成绩考核方式进行设计:首先要提高课程论文成绩占比权重。如果是考试课可以把课程论文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评定依据,成绩占比提高到50%,与期末考试成绩等重;如果是考察课可以直接以课程论文作为课程考核的最终形式。通过提高课程论文的成绩权重,学生才会重视课程论文写作,从中学有所获。其次要设计合理明确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应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上,如规定高分的标准是:数据搜集的充分性、方法选取的适当性、方法应用的正确性、论文写作的规范性以及研究内容的独创性,对于有拼凑和模仿痕迹的论文要相应减分,有明显抄袭无自主研究内容的论文则直接判定不及格。评分标准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学生写作努力的方向,对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重点至关重要。二是实证分析范文讲解。大三本科生一般还没有学术论文的写作经验,对于实证分析的论文如何撰写可能还不甚了解,如果不加以指导,学生将无从下笔,上交的论文也会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所以在课程论文写作前用1个课时进行论文规范指导是必要的。可以选取一两篇经典的计量经济分析范文,给学生展示和讲解。除了讲解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格式外,更重要的是讲解计量经济论文的写作规范,如做实证分析的目的、实证的理论依据或模型构建、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的解释、实证方法的应用说明、实证结果的展示和分析等。学生在写实证分析的论文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实证结果不加处理就简单把全部信息附在论文中,所以在讲解中要强调,对于检验结果应该如何把重要信息进行重新编排,恰如其分地在文章当中给读者显示想要分析的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简洁性。学生通过对范文讲解的直观认识,了解了学术规范,再进行论文写作就不至于无所适从了。三是结合实验课重点指导。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的写作会遇到许多操作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课堂上案例分析所没遇到过的。一般的上机实验课也主要是验证性的操作实践,学生只需要依据给定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学会操作的内容。但现实研究不是简单的一次性操作,而是反复对变量进行选取、样本区间进行选择、模型函数形式进行变换的实验过程,单纯通过验证性的实验课操作难以体会到这种探索的过程,为此徐占东和王维国(2009)提出了探索性的实验教学。在实验课中结合学生课程论文的内容展开实验可以达到探索性实验教学的效果。课程论文写作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诸如回归结果系数不显著、计量经济学检验通不过、实证结果与经济意义不相符等问题,在这些情况出现的时候该如何处理,如何把研究改良和推进,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拨。利用实验课的2或3个课时,让学生把课程论文的内容当作操作实践的案例,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即可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软件的操作,又能够加深对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的认识,计量经济学应用性教学的目的就实现了。四是课程论文作为案例分析。教科书中的案例只是为了讨论特定的估计方法或者检验方法而设定的,而从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理论的角度看,教科书中的许多例题的模型设定是错误的,如果只以课本上的例题作为案例分析讲解会给学生以很大的误导(李子奈,2010)。所以案例分析不应只局限于教科书上的例题讲解,选取学生完成质量较好的优秀课程论文当做案例进行讲解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利用1个课时,通过对学生做实证分析较规范的研究论文进行讲解以及对论文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指正,学生可以更深入领悟到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做实证研究的全过程,除了了解方法的应用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从案例中体会到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诊断等一般教科书案例中没有涉及的问题,加深对计量经济学方法应用的理解以及对论文规范写法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余妙志,蒋烨.案例教学在计量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245-246.

[2]徐占东,王维国.计量经济学探索性实验教学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91-92.

[3]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8-22.

[4]马成文,魏文华.研究式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商业经济,2011(12):113-115.

[5]柯健.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1):108-111.

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精

2.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

3.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

4.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

5.关于经济类论文范文

6.工程经济学课程论文

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