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家长到底应不应该打孩子

发布时间:2017-03-14 20:13

中国传统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西方也有“省了棍子,惯坏了孩子”的谚语。家长用暴力体罚来让孩子遵守纪律,历来存在争议,现在遭到心理学家一致声讨,因为研究发现体罚会给孩子造成长久的不良影响,包括滋生暴力倾向和情感问题、影响学业、破坏亲子关系等。孩子淘气却不能揍,父母还有什么办法管教?“计时隔离”就是一个不错的替代方法。

体罚的管教效果有限,不良后果却有一大堆:

增强暴力倾向。美国杜兰大学的研究追踪了2500名儿童,发现3岁时每月被打两次屁股者到了5岁的时候,攻击性比没被打过屁股者的高1.5倍。无论家庭文化背景怎样,被打屁股的孩子都较为不听话,在学校一不顺心就会和同学打架。他们长大后进入社会违法犯罪较多,增加了社会的暴力现象。美国心理学家莫利·卡斯特路博士指出,体罚教会孩子“只要愤怒就可以打人”,源自对父母的模仿。

破坏亲子关系。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芭芭拉·格林堡博士称,体罚或许能阻止孩子某些行为,但他们的听话不是出于对父母的尊重,而是出于害怕,长期不利于亲子关系。体罚还会破坏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日后泛化为不相信别人,总是怀疑别人居心不良,过分敏感的结果就是先发制人:与其等别人来攻击我,不如我先去攻击别人。

影响学业成绩。加拿大东安大略省儿童医院的研究发现,体罚可损害儿童的认知能力,对智力发育造成长远的消极影响。体罚可导致大脑灰质减少,而灰质是脑细胞之间的连接部分,对智力有重要意义。受到体罚的孩子攻击性上升,在学校惹是生非也会拖累学业。

扭曲精神人格。有研究显示,受过体罚的孩子成年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自尊心较差,以女生较为明显。小时候遭受体罚的人比较容易出现分裂型、反社会型格、自恋型和边缘性人格障碍。

“儿童多动症”可能是打出来的

美国加州水务官员安东尼·桑切斯用皮鞭抽打10岁继子扎克时被邻居拍摄到,视频传到网上后引起舆论哗然。桑切斯因此被捕,但家属称被抽打男童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儿童多动症”),辩称其他管教方法都不如体罚有效。据说,扎克挨打是因为出言不逊。

孩子挨揍往往是因为淘气,而不少特别淘气的孩子都存在ADHD的问题。美国儿科医生马克·贝尔坦认为,家长和老师给患ADHD的儿童太多的消极反馈,因此他们更需要的是表扬而不是体罚。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心理学家迈克尔·昂加尔博士甚至认为,如果父母多“省了棍子”,很多孩子就不会被诊断成ADHD或者“品行障碍”了。

调查显示,体罚多发生于幼儿到学龄前的阶段,男孩挨打比女孩更多,收入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更喜欢体罚孩子。

家庭教育中家长到底应不应该打孩子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