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民间面塑艺术论文
面塑是一种源自农耕时代的民间手工艺术,其造型生动夸张、色彩鲜艳夺目、民俗气息浓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民间面塑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民间面塑艺术论文范文一:浅析幼儿园面塑活动的开展
摘 要: 面塑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面塑活动可以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动手捏出自己喜爱的事物。为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和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作者进行了关于幼儿园面塑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在引导教师深入学习、领会面塑活动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探究了面塑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情况。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面塑活动 教育价值
一、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面塑的主要特点
1.小班阶段(3—4岁)。
小班幼儿在塑造技能上处于原始性体验、感知面土阶段。由于这个年龄幼儿的手部肌肉的发育不够成熟,认识能力有限,因此他们在塑造时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无目的地玩面,在任意拍打、摆弄的过程中,偶然发现自己塑造的形象与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相像,于是进行命名。在小班的后期,幼儿由无目的的动作逐渐转为有意义的尝试。他们常常在塑造前就宣称要做个什么,然后着手塑造。他们依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实物和游戏中玩耍的小玩具,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简单的物体形象。
2.中班阶段(4—5岁)。
中班幼儿在小班塑造的基础上,初步具有了立体造型的意识。正如日本幼儿心理学家崛崛内所说:“(在黏土造型方面)4岁左右的幼儿就有了较好的有意造型的倾向。”中班初期,幼儿还不了解立体的东西,他们主要以图画式的半立体形式表现事物,成为浮雕式作品。
在中班后期的幼儿面塑活动中,由于幼儿对事物的观察、了解、概括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的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增强,同时还学会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他们会用合成的方式组合一些复杂的物体。
3.大班幼儿(5—6岁)。
大班幼儿塑造、表现主题的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觉经验的发展而逐渐提高,其面塑造型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概括能力、立体性的表现能力都逐步发展起来,运用面塑表现情感的能力也大大提高。这一时期,由于儿童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的增强,能熟练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因此他们的表现欲望更强烈,喜欢用面塑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体验。
大班后期,经过教师的引导,幼儿的生活比以前丰富,大脑功能不断趋向成熟,手的小肌肉群得到进一步的发育,因此他们能够比较完整地表现物体的主要部分。
总之,我认为,幼儿面塑能力的发展最终受幼儿心理发展的制约,并伴随幼儿立体知觉能力和知觉经验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来说,由于个体成熟程度、生活环境及教育影响不同,因此个体表现出的差异也不一样,教师应明了每个幼儿的发展进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不同年龄段幼儿面塑活动的指导策略
教师为了提高幼儿的面塑能力,要针对不同阶段幼儿的水平和兴趣、需求给予不同的指导,同时为幼儿创设各种有利的情境,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推动幼儿塑造能力的提高。实践中,我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1)依据幼儿的兴趣、能力水平,选择幼儿身边的熟悉的适宜用面塑表现的事物作为塑造主题;(2)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3)营造和提供适宜的环境与材料,支持幼儿塑造;(4)依据幼儿的发展与需求给予不同的指导,帮助其获得成功;(5)注重引导幼儿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丰富其塑造经验。
在此基础上,我还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水平,探索出适合小、中、大班面塑活动的指导策略。
1.小班:在游戏情境中开展,激发面塑兴趣。
根据小班幼儿的塑造特点及水平,教师应更多地为其提供充分的活动材料和玩耍机会,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以游戏的形式开展,鼓励幼儿大胆地操作、感知面土。
指导小班幼儿学会揉捏、敲打、弄碎、拉长、分块等技能,让幼儿用手接触面土,了解面土的特性,感知面塑的乐趣。另外,教师可直接加入孩子的活动,引导幼儿用面土堆山、挖洞,鼓励幼儿把一块块的面自下向上堆,再来挖山洞,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从中感知面土的可塑性,锻炼幼儿手的配合和控制能力。
总之,小班幼儿还处于无目的的感知材料的阶段,教师应采取多种游戏方式,激发其塑造兴趣,鼓励其大胆地玩面。
2.中班:丰富知识经验,提高面塑水平。
在了解了面土性质的基础上,中班幼儿已经具有初步的半立体造型意识,对工具的使用和客观事物的认识、概括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教师应结合幼儿塑造的特点及水平,丰富其感性经验,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其观察事物的主要外形特征,引导幼儿发现不同事物的形态特征、事物的简单情节、人物动态、事物间的某些细节关系.
可结合幼儿喜欢饲养的小动物进行描述、交流。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一学大象走、小猫伸懒腰,说一说自己家的小狗喜欢干什么等,从而使幼儿感悟小动物的神态、动作及性格特征。再鼓励幼儿运用塑造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启发幼儿抓住主要特征进行塑造。孩子们从灵巧的十指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积极地把自己的发现传递给小伙伴,在探究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大班:精心设计活动,提高面塑的表现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班幼儿面塑水平和表现事物内在精神内涵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引导幼儿深入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深刻理解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感受这些因素采用的各种造型。大班幼儿更喜欢感知和描绘熟悉的物体,以及令人愉快的人和事,因此,教师要精心营造环境和设计活动,吸引幼儿运用塑造的方式表达,使幼儿从中提高审美能力。
在大班塑造活动中,要不断地让幼儿在动作的参与中获得进一步的体验,动作参与最能激发幼儿情感,从而以此不断加深幼儿对表现对象内在精神内涵的理解,把握塑造对象的明显特征和瞬间姿态,最终提高幼儿面塑表现、表征的能力。
总之,幼儿的潜力很大,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耐心启发,多带幼儿观察、感知事物的变化,将活动融入幼儿学习中,面塑活动就会为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发挥最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园民间面塑艺术论文范文二:民间艺术走进幼儿园
【摘 要】民间艺术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绥化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但是民办幼儿园却从未将民间艺术纳入过课程中。为了民办幼儿园更好的生存,也为了幼儿的发展。本文对绥化市的民间艺术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针对民办幼儿园特点,提出一个包括课程分析与选择、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环节的民办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开发程序,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前期准备和资源利用两方面问题。
【关 键 词】绥化市;民办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52-03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目前世界各国都纷纷致力于本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许多国家从幼儿园伊始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启蒙工作。作为绥化市的民办幼儿园,沉浸绥化市独有的文化氛围中,又独有足够的课程灵活性,这为绥化市民办幼儿园进行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民间艺术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
民间艺术是普通劳动群众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创造的,经由历史积累和集体传承而发展起来的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民间艺术集材料、功能、形式于一体,其文化形态十分广泛:有的和日常生活相关,有的和传统节日习俗相关,有的和礼俗交往相关,有的和游艺竞技相关等等。[1]这些民间艺术蕴涵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可以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民办幼儿园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将绥化市的民间艺术作为真实、形象、生动的教材纳入幼儿园的课程研究中,在丰富了幼儿园课程的同时也间接继承、发扬了本地区的文化遗产。
民间艺术题材能从不同角度展示家乡的特色传统文化,它的许多艺术内容反映了当地人民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生活的特点。民间艺术往往将艺术性、教育性、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因此,挑选有益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民间艺术作为课程资源纳入到现有的课程内容中,既能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增强教师在课程选择和实施中的创新意识,又能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其感性经验,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开发其智慧潜能,还能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二、绥化市民间艺术的特点
绥化市是一个拥有众多民间艺术的地区,它的特色文化是以满、汉、回、蒙、朝鲜族等各族民间文艺综合而成的。近年来,绥化市深入实施寒地黑土特色文化战略,加快寒地黑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古老的民间艺术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目前,绥化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项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项。绥化市多个县、市、区获得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美誉。
望奎皮影戏以它精美绝伦的影人、高亢委婉的腔调,博得众多人的喜爱,与将皮影艺术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而创造出的皮影画一起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望奎皮影艺术,目前望奎县的皮影戏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海伦剪纸已经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绥棱农民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艺术特色,汲取了民间剪纸、民间刺绣、木板年画、门神等其它姊妹艺术的技法和形式,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起源于兰西的热烈、火暴、欢快的舞蹈双扇舞。除此之外,还有北林风筝、肇东国画、安达书法、海伦的东北二人转、庆安版画、望奎皮影、兰西挂钱和绥棱黑陶等。
三、绥化市民办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开发
虽然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绥化市的民办幼儿园对民间艺术的利用主要集中在环境创设中,从未将民间艺术纳入过课程中。大多数的园长和教师还没有认识到民间艺术的教育价值,虽然也有一些教师觉得应该让民间艺术走进幼儿园,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让这些民间艺术较好地融入幼儿园课程。对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学前教育市场,幼儿园如何凸显其教育理念,彰显其教育特色,是一个幼儿园区别于其他幼儿园的外显特征,也是幼儿园能够在众多的幼儿园中占得一席之地的重要保障。因此,探索一条既符合幼教发展规律,又能得到家长和社会认同;既能运用先进理论,又不脱离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对于民办幼儿园来说,就显得尤为迫切了。[2]
(一)民间艺术课程开发程序
根据绥化市民办幼儿园的管理特点,构建一个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开发系统,包括课程分析与选择、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是循环往复的过程,以帮助民间艺术课程在绥化市的民办幼儿园得到长期有效的开展。
1. 课程分析与选择。不同类别、不同特点的幼儿园具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幼儿园具有的基本条件也不一样,这些都直接制约着幼儿园的艺术课程目标。首先,园长牵头组织全园教师研讨,从本园幼儿发展的情况和办园理念出发,确定符合本园的艺术课程目标。其次,在目标确定好之后,对所有的民间艺术课程资源进行分析,非所有的资源都具有在本幼儿园开发利用的价值,都适宜进入幼儿园的课程,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由于进行的是民间艺术课程,所以必须要考虑师资条件、本园的基础设施条件。在幼儿园结合自身情况对课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何种民间艺术课程来实施。
2. 课程设计。在对幼儿园自身情况和绥化市的民间艺术资源进行分析和筛选后,就需要设计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总体方案。总方案可以由园长带领全园教师共同进行,要明确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方案目标、实施细则等,并且做好责任分配、资料的收集等安排。课程设计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做好对民间艺术的重新整理和编排,因为民间艺术到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还需经过一定的改编,使其符合幼儿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在完成总体的课程设计后,由各个班级自行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活动方式、活动时间等。
3. 课程实施。基于民间歌谣的幼儿园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总体方案确定后,就需要按照方案的要求逐步进行实施。这一步对幼儿教师而言尤其重要。因为课程的实施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对于课程理论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的教师,要进行课程理论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技能等相关培训。[3]幼儿园方面需要做好保障工作,为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积极有效的支持。 4. 课程评价与反思。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中所有资料的分析,判断课程的适宜性,为下一步课程的开发通过经验借鉴。民间艺术课程的评价也可以从幼儿发展和教师专业化两方面来评价。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做好课程评价工作,在民间艺术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尽量保存所有相关材料,实施课程的教师要及时记录实施心得。
(二)绥化市民办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开发注意事项
1. 做好民间艺术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限于绥化市民办幼儿园自身的师资水平,民间艺术课程开发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因此做好前期准备对于他们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教师是课程资源最重要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队伍在此方面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民间艺术课程开发。对教师的培训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训课程开发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这需要民办幼儿园与地方高校合作,利用他们的教师资源对教师进行此方面指导,甚至是与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合作来共同开发。二是提高教师的民间艺术素养。通过文献资料了解绥化市的民间艺术;走出幼儿园到各民间艺术的发源地参观考察;请这些民间艺术的传承者对教师进行培训。
其次,深入了解绥化市民间艺术。绥化市的民间艺术非常多,但由于各种原因,对于这些民间艺术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以35岁以下年轻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对于绥化市民间艺术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决定了幼儿园对民间艺术课程开发的效果。同样,在整个课程开发中占据着很重要的领导者,支持者位置的园长,他们对于民间艺术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整个课程的开发。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先深入了解各种民间艺术,包括它所体现的文化、操作流程、制作工艺等方面。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去选择,去进行筛选和改编,才能有效地将其融入到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变成幼儿园的特色课程。
2. 注意对现有资源的利用。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的开发利用,不仅需要社会各届、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与理解,同时也需要幼儿园主动与社会各部门、各机构交流,争取社会各部门、各机构为幼儿园老师和幼儿提供知识、技术、人力和物质的支持。[4]在绥化市一些小学已经开设了一些民间艺术课程,绥化市政府和民间艺术传承者们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宣传和推广这些民间艺术,很多幼儿的家长可能本身就是某一项民间艺术的传承者。民办幼儿园要主动寻求这些资源,可以以合作的方式将他们作为重要的课程开发参与者。将一切可以利用的外部资源考虑进课程开发之中,加强民办幼儿园与社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注意对现有的物力、人力等资源的利用。
总之,绥化市的民办幼儿园应该重视绥化市民间艺术资源的独特教育价值,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让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在幼儿园课程中得到开发和利用,让其更好地为幼儿的发展服务,让其在幼儿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也能建立起幼儿园的特色,让幼儿园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严冰.江苏民间艺术素材在大学艺术教育中的价值[J].美术时代.2008.06.
[2]孙永鸣.民办幼儿园特色发展与课程园本化研究—基于万杰朝阳学校幼教部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刘贺佳.基于民间歌谣的幼儿园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长沙市A幼儿园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4]陈金平.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民间工艺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凤凰县A幼儿园美术教育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幼儿园民间面塑艺术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幼儿师范学校手工课教学
2.民间美术在现代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幼儿园民间面塑艺术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