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风景散文3篇

发布时间:2017-03-20 11:58

安徽风景散文 游黄山

有人说“天下之美,美在黄山;人生之梦,梦圆徽州”,十月初,去了趟黄山。

认识黄山,还是在初中时代学地理课,那时知道了五岳之一的黄山在安徽,也知道了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黄山的标志迎客松更是家喻户晓了。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不由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十月三日下午六时许,踏上了开往黄山的大巴。在暮色中,车子一路东南而行。经亳州,过阜阳。走到淮南,由滁新高速转入蚌合高速。在合肥又上了京台高速。等到了九华山服务区,已是凌晨2点了。随后,便睡着了。

观日出

根据导游安排,旅程的第一天去了太平湖、凤凰源和石门峡,算是为登黄山热身。第二天凌晨三点半,我们便乘车去黄山。

由于带着孩子,导游建议我们坐缆车。其实,随行的基本上都选择坐缆车。在云谷寺,大家耐心等待登缆车。国庆长假,游客自然不少,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谢天谢地终于等来了缆车。别说,黄山的缆车就是特别,那就是大,一次可乘坐100人。据导游讲,这是国内最大的缆车了,也绝对安全。上了缆车,发现它有点像小公交,四面有玻璃窗户。此时,天也渐渐发亮了,四周的山越来越清晰起来。黄山的面目第一次呈现在眼前,激动之余还有兴奋。不时有人隔着窗户指点着,“看那座山,多高呵”、“快看,那石头,好大哦”。我的心跳也随着缆车的起伏而加快,想想看:四周山峰耸立,脚下是万丈深渊,要是一个人的话,真有点怕呢,好在今天人多哦,也壮胆。如果自己登山,眼下的风景,估计是想象不到的。看看表,已是六点多了,导游说,今天幸运的话,我们能看到黄山日出呢,我带团第八次了,还没有看过一次日出呢。听到这,我心里一热,别说,在山上看日出,一定跟平常的不一样,不由得把目光转向了东边,缆车里的人们也都翘首以待。四下里很寂静,东边的天空有几道彩霞,这时,不只是谁喊了一句:日出,快看!大家一阵惊呼。果然,在云霞里看到了一点红,慢慢变大。霎时间,缆车里相机、手机不停地闪,大家都想拍下这美幻景色,留下这心动时刻。“好美呵”,看来我们今天真的幸运呢。顿时,山峰、松树都披上了一层红光,神奇而诱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这气势、这场景委实震撼人心,缆车里一片沸腾。江山如此多娇,说真的,此时此刻,我才知道什么是陶醉,什么是折服,什么是叹为观止,什么是不可思议。黄山看日出,真令人豪情万丈。

光明顶

从缆车下来,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一行开始向光明顶进发。

一出来,始觉得有点冷。在松树林下行走,呼吸着清鲜的空气,心情也舒畅许多。孩子劲头十足,一路在前。山路上人流不断,上山的居多,有下山的,也有挑夫,吃力地往山上挑东西。时值仲秋,松树依然葱翠。据说,黄山松只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上,平原很难见到。道旁的松树,有的高大挺拔,有的枝条蟠曲,看着它们从石缝中茁壮成长,不由感叹生命的力量是多么的神奇。当然,吸引人的还有这如画的风景,“翠壑丹崖千丈画,白云红叶一溪诗”,不由勾起了我拍照的欲望,一路上相机拍个不停,生怕错过了眼前的好风景。途中,见道旁立有石亭,匾额题有“行知亭”,很古朴,可能为了纪念陶行知修建的,亭柱上刻有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觉中,我们来到了飞来石下,这是一块高10余米、重约500吨的巨石,底部和山峰豁然分开,似天外飞来,所以叫做飞来石。从南向北侧面观看,它上尖下圆,形似一颗巨桃,世人称其为“仙桃石”或“仙桃峰”。明人程玉衡有诗云:“策杖游兹峰,怕上最高处。知尔是飞来,恐尔复飞去。”我小心爬上基座平台上,环顾四周如临画境,“一览众山小”,果不然哉。据导游讲解,关于“飞来石”的身世,千年以来一直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相传此石为女娲补天所剩两石之一,后来飞落黄山成此奇石。80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篇头拍摄的的顽石就是飞来石。

拍完照片后,继续前行。一路走一路欣赏风景,黄山的奇松、怪石很多,很多石头仿佛从天而降,矗立在悬崖之上,真是:石诡松奇,自有仙骨。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光明顶。光明顶是黄山的主峰之一,海拔1860米,为黄山第二高峰,与天都峰、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顶上平坦而高旷,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现在其遗址上建有黄山气象站。因为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光明顶。光明顶是前、后山的分水岭,云谷寺至光明顶为后山,后山秀丽,奇景荟萃,景色清幽,是黄山风光的精华所在,也是游览的重点。这个景点,游人聚集很多,也有外国朋友。还见到四个比丘尼,她们面容清净,在拍照留念,跟常人无异,唯一不同的是一身黄褐色僧衣和头上的戒疤。站在光明顶四望,只见群山起伏,云海茫茫,气象万千,让人心旷神怡。

迎客松

到黄山,不能不看迎客松。

可以说,迎客松是黄山的骄傲,也是黄山的镇山之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里,有黄山迎客松的巨型铁画,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铁画前与外国客人合影留念,黄山迎客松不仅是黄山的象征,也成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象征。据介绍,迎客松屹立在黄山风景区玉屏楼的青狮石旁,海拔1670米处。树高9.91米,胸围2.05米,枝下高2.54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来黄山游览。迎客松下,人头攒动,男女老少都争相合影留念。迎客松旁石壁上有朱德题字:风景如画。悬崖边上立着防护栏杆,栏杆上挂满了连心锁,看来渴望与相爱的人厮守一生是人们共同的愿望。

关于迎客松,记得看过一篇报道文章《守不住迎客松,就是奇耻大辱》。安徽省13个有松树的市、区中12个发生了松材线虫病,仅剩黄山市。有“松树癌症”之称的松材线虫病已兵临城下。在1992年,检疫人员在距离黄山风景区约60公里的安徽宁国县附近松林里发现了松材线虫病。全乡所有松树被砍光,并更换树种。亲历此事的黄山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站长张学范说,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为此批示:“松材线虫要注意,黄山奇景要保护。”据不完全统计,黄山每年砍伐的异常松树达上万棵。看来,迎客松的保护任重道远呢,也祝愿迎客松永远长青。

回来的路上,黄山的一山一树、云涛松海,还在眼前浮现。记得慈光阁下的石壁上,镶嵌有很多名人题字,有沙孟海的“天下第一奇山”,刘海粟的:“黄山是我师”,赵朴初的“锦绣河山”等,康熙皇帝也留有“黄海仙都”御笔。印象最深的石刻,当数在立马峰的峰腰绝壁上的“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十个大字,听说其字径6米,“平”字一竖竟长达9.4米,很有气势,为黄山增色不少。

“岂有此理,说也不信;妙不可言,到此方知”,呵,美哉黄山,岱宗逊色。畅游黄山,收获颇丰,累并快乐着!

----我棹不停,彼岸可达!

安徽风景散文 游安徽《杏花村》

一直以为

牧童遥指的

是古老的三晋

走进真正的杏花村

遗憾的是未见

千年的杏林

在青山碧水中找寻

放眼尽是杜牧的诗韵

江南飘溢的酒香啊

好似那被浸透的诗魂

安徽风景散文3篇

安徽风景散文 溪行散记——游安徽绩溪县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伟大又平凡的诗人陶渊明真情地写到这诗歌的时候是什么一个情绪呢?是对官场的厌倦,还是本身对广阔的农村热爱,亦或是留念自然“坐看云起时”的生活呢?似乎都是,最终我不得而知。在此不敢和陶潜比拟诗歌的雅韵,但是倒有一种留念自然的同感。因我们提出,应朋友的邀请,我们一行五人去了绩溪。

离上次去绩溪县约或有10个月了,这次去的感受同从前同中有异,现简单记之:

(一)

8月16日18时,同行五人在宣城上了去绩溪县的火车。“况且、况且……”的声音,不到两个小时就把我们带到了绩溪县城,没想到朋友们早已在火车站出口处等我们多时,让我们由衷体会到了朋友的热情,我们愈加的兴奋起来,在朋友的安排下大家分车而坐。

离开火车站,我们的车子径直向酒店驶去,路上,一座座具有徽式风格的马头墙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地把一排排房子隔成若干个个体,在路灯的弱光映照下,线条清晰,轮廓鲜明,朋友介绍这墙可以防风、防火、防盗,我想到绩溪人真是聪明之至,一点小创意,就解决了大家最关注最担心的问题。车在前行,一些现代的高楼簇拥在前面,把我们带到了县城的中心。回头看看远去的徽派的代表马头墙,静穆地立在那里,像一朵朵雍容典丽的艺术奇葩,显然把绩溪县根基沉淀在徽州亘古不变的文化中了,同时妆点着辉煌灿烂的徽州文化。

徽菜也是很有地方特色的。我们住的酒店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当我们走进餐厅,摆满了桌子的徽菜,是特别的。朋友邀请了好几个以前同事和朋友,朋友们很好客、更热情,忙着给我们介绍了各种不同的菜,臭鲑鱼,三条稳稳当当的躺在锅里,看上去特别具有滋味;臭豆腐、毛豆腐,大家一下子就尝到了《舌尖上中国》中“毛豆腐”,更是让人如临昨日的节目,大家把这些说成了“舌尖上的绩溪”;踏果、南瓜饺子、徽式春卷、野葛粉摊饼……无一不具有特色。同行的朋友很是活跃,谈起是多么多么的出名。因为朋友太过热情,喝了不少酒,竟忘了不少菜名,传说中的“‘胡氏宴’酒酒在桌上”其实是一句谎话。

次日清晨,醒来就是六点多了,朋友说早晨出去把绩溪县城逛了一周。在后来的聊天中,他说“绩溪县的卫生不怎样,河里的水也不是很干净,要是能清理一下就好了。”我们建议以后他过来干县长,我们在说笑中车离开了县城,朝着“鄣山大峡谷”4A级景区驶去。

(二)

都说“山路十八弯,水路九连环”,绩溪县城就被这山山水水环绕着,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延伸到城郊,也不知道几道弯弯,千年仁里村就在我们行驶的道路的右侧,不知道几连环环,下坡迎面而来的就是龙川。

在去鄣山大峡谷路途中,过了龙川到了路边的就狭窄多了,路两边的民居似乎要把房子伸到马路的中央,密密地,一簇一簇地驻扎着,听着朋友的介绍,我感觉在来大峡谷的途中到处都是名胜,到处都有历史的痕迹,随处可以停下来歇一下脚,说不定就有好多故事在绩溪人的巷口或者巷尾。

回想起上次党校同学的热情招待,是我很尽兴地游览了很有灵气的龙川,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龙川河水悠悠顺势流淌,龙川人家山水萦绕,那一座座古朴无华的纪念堂蹲在那里,犹如大树在往更深处扎根……在这些灵气的滋润中不知道又可以哺育着多少像胡雪岩这样了不起的人物?一晃而过,我们都越过了好几群马头墙了。

朋友和我介绍着,当时他在这里负责的时候,为了开发鄣山大峡谷等景区,为当地老百姓谋福利做了哪些事情,我们很认真的倾听者。一条从农田而过的道路,上面不间断的堆了很多石子,介绍说这条路修起来就可以避开村庄,但是我们这次还是从旧路穿过,这里俨然就是村里的小道,朋友说,这两个村子曾经发生矛盾而在小河两岸拿着很多猎枪对着干,真是危言耸听啊,我想当时的矛盾真的不小啊,也可以看出这两个村的村民很团结。说笑而过,希望不要再发生此类事件了。这些小村庄,可以说得上真正的村落吧,淳朴、宁静、原始而毫无装饰等等,几乎被这些而忘记了城市的喧嚣。正思索着,以为大爷用绳子肩担着、双手手推着的那种独轮车从我们的汽车旁边缓缓而过,或许是我们来得早,村子里没有多少的繁杂,显得那么的安谧而祥和。

山,远远近近地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山间开始余烟袅袅,那是山里的常态,我们看到如临仙境,喜乐明显。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清晰可见,山上的石块在青黛色中显得那么的白而耀眼。山由远而近,由近而又从旁边穿过,不知道在这山丛中转过几道弯,我们看见了一座巨大的纵断面的山,犹如神斧斩削,朋友说,那就是你们要去的地方——鄣山大峡谷。

不多时,我们就来到了这个吸引了我多少时日的地方,近看,这座山完全不同我们的想象,原来是一块巨大的石块。据导游介绍,这已经申请了吉尼斯纪录,高达460米之多。

(三)

说是峡谷,真的要往深处去,我们沿阶而下,猎猎的日光被浓厚的层层树叶遮挡而在长有青苔的石阶上留下斑斑驳驳的亮影,两旁的杂树丛生,戴的帽子也不曾起到作用。行人不多,但是比较吵杂,可能是山谷把声音包住了的原因。只听见一位朋友惊叫,“看,好长的一条虫子。”凑近一看,怪吓人的,足有三五寸长,循阶而下,随处可见一些小生物,一不小心,就会碰见一条怪虫,一只青蛙,一只小虫什么的,有人说,“会不会遇到一条蛇啊?”我也有些害怕起来,因为我一直认为蛇是不善良的,甚是可怕,不敢靠近。几分钟我们就听见了水声,接着就看见了水,水真是清澈见底,被水冲刷的石块已经没有了棱角,或许就如中年人没有了脾气一样。大家很是兴奋,大家的运动鞋也穿不住了,争着要到水里嬉戏,有一种回归自然的乐趣。

“虽然你们不舍得离开,但是这样的还很长呢,我们快点走吧”导游说。大家就紧跟着走了,这是前前后后来了几班人,大人小孩都有,比较热闹。我们沿着石阶,一会上一会下,一会钻进一个狭小石洞,就这样弯弯曲曲地走着,我们正好逆流而上,似乎是要找水的源头,我们一路看山色一路感叹水的清澈,几块比较大的石头上,有鱼在上面快速的游游停停,自由自在。溪水淙淙,冲击在突出的石头上,翻出白白的浪花,在太阳的照射下,在空旷的大山里,显得是多么的孤独,我想或许有一些忠实的鱼儿在其中嬉戏吧。还没来得及细细观赏,导游说要到伟人石像了,我们过了吊桥,大家找到最阴凉处休息。再转过几道弯,一块很大的石头落在溪头,导游选了一个位置,说“站在这个角度是最好看的,这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头像”,真的很像,我们几个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前在广告上看的,以为是PS过,今天看了总算相信了,还有同事就近看看,是否有人工痕迹,他们最终鉴定:是纯天然的,不禁为这块石像所惊叹,我们拿着相机咔咔的照相,为亲临此景而做留念。

途中的景色是美丽的,生态环境是很好的。虽然三公里的路程,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先前所看到的巨大石块下面,之间巨大的石块如刀斧斩削过,与地面呈直角造型,石块从下到上没有植被,光滑的石块裸露着,只有裂缝中杂草几株,屈指可数。亲临此处,不得不为所到之处而叹为观止,感觉人之渺小,自然之浩大。

导游可能真的着急了,先离开了,这样朋友们也可以尽情的玩,加上其他的游客,男女老少,在溪水里面嬉闹非凡,与自然同乐。因为朋友们的随身带的东西全丢在岸上,我只好帮他们照应而没有下水,后来朋友问我为什么不下水玩,我说了我的意思,其中有朋友说,放在上面没人拿,我真是吃力不讨好,似乎落个小气的名声,自认为倒霉吧,也可看出来大家的防患意识这么淡薄。

因为走的速度很快,加上头晕脑胀的,很多景点的名称记不得了。

接近正午,意犹未尽,但是还是拾阶而上离开了峡谷,乘车去山下吃午饭。车行驶在镶嵌在山腰的不宽的公路上,转弯处向下看,不得不为自己捏一把汗,不过,最后还是安全到达了目的地。

(四)

我们的中餐是在一个不营业的餐馆吃饭的,菜比较丰盛,都是一些家常菜,也是很有特别的土菜,后来才了解这是一位不起眼的中年妇女所做,我不禁为她的这门手艺而惊叹。朋友们很好客,想我介绍一道道菜的材料,哪些唯绩溪县所独有,他们介绍的津津乐道,我们吃的津津有味,他们是骄傲的说者,我们是快乐的听众,一位朋友在介绍中说,现在只有“绩溪粉丝”不管在何处都冠以“绩溪”二字,如同徽杭古道一样有名,为安徽人不禁为这感觉一点小自豪。相比昨天晚上吃饭的地方这个地方虽是简陋点,但是绩溪山里人的好客之情越显得纯真,质朴,这里的菜也越显得自然。

吃过饭,我们就来到乡镇政府,作短暂休息,又很快朝“徽杭古道”驶去,在山里面转来转去,朋友向我们介绍动工的蓄水电站,山头与山头之间展示了这项浩大的工程面积跨度有多大。

今天多亏开车来的,如果不是开车,也不知道转悠多少路才能来这里,山间小道弯来弯去,终于到了徽杭古道的入口。

徽杭古道现在也经开发了,做了一个很大的门楼,从门楼后绕过就是徽杭古道的真正入口处,拾阶而上,漫漫古道,悠悠人心,顿时让人宁静,恰好天公作美,完全没有了太阳的炙烤,还来了阵阵凉风,没有让人感觉行走古道的疲惫。古道依山而建,一旁是深深的山涧,山涧水露石出,大石头林立,小石头累积频频皆是,在感触小石头的繁多的,不禁让我们联想这些突兀的大石头从何而来,山上掉下来的?不像。水中生的?也不像。莫非是天上掉下来的?或许只能这么解释。在我们走过的一段中,有好几块石头造型让我们不解,其中一块尖尖的石头,比我们工匠们打造的还要具有线条的美,说是美,不禁让人战栗,和古人的刑具多么相似,是不是用来惩罚山妖的呢?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继续前行,走过一座吊桥,来到古道的一侧,与古道遥遥相望。但是怎么也望不到古道的那一头,再下到门口,看看古道地图,才发现我们走的也只有总长度的六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离开古道的时候,大雨欲来风先到,峡谷当中,感觉风从四面而来,道边的宣传旗帜发出呼呼的声音。我们庆幸,在我们行走道中的时候没有下雨,尽管我们白带了三把伞。离开古道,就踏上了回家的路了。幸好不远,刚好回来,就下着大雨,送我们回来的朋友来不及吃饭就匆匆离开了。

安徽风景散文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