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16-12-02 09:22

创业,贵在坚持,现在请看小编为您精心推荐的一个真实的创业故事,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一个真实的创业故事: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一名初出校门、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何以能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一名深受村民喜爱、带领村民致富的好村官?这个年仅25岁、笑起来脸上还带着几分缅腆的小伙子,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创业精彩?

在不久前举办的江苏淮阴市大学生村官创业成果展上,江苏淮阴区大学生村官万海亮的创业项目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一名48岁的农村妇女双手十指上下翻飞,正在熟练地编织一套汽车座垫。这名妇女名叫韩彩云,是吴集镇兴和村四组村民,她一边飞快地编着,一边自豪地告诉前来参观的市委书记刘永忠:“编一套汽车座垫能拿到155元的手工费,一个月最少也能编四套,能拿到六七百块钱,也不耽误做家务——这多亏了小万。”

参加此次全市大学生创业成果展的汽车座垫编织项目并不是万海亮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早在2009年,刚刚走上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他就发动几名村干部一起,搞起了大棚蔬菜,走上了发展高效农业、带动农民增收的道路。他也因此荣获了2010年第二届江苏省农村青年创业项目大赛优胜奖,获得了1万元的奖金。接着又获得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淮安市大学生村官创业科技项目补助资金1万元。

筹建千亩钢架大棚 梦想从这里起航

在兴和村千亩连片的钢架大棚里,村民们正在移栽青椒秧苗。万海亮指着每株只有三四片嫩叶的椒秧说:“这是洛椒6号,这次种了10多公顷,秧苗长得很好。”

2009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万海亮走上大学生村官岗位,成了吴集镇兴和村村委会主任助理。一上任,抱着“干出一番事业”理想的万海亮就忙开了,为了早日了解村里情况、尽快熟悉农村工作,他挨家挨户上门调查,寻求工作的突破口。一番调查后,万海亮决定,抓住省里创业补贴的机遇,动员其他几位村干部一起兴建钢架大棚,种植大棚蔬菜,带领全村群众走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何况自己还是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万海亮决心在村里寻找创业支持和合作伙伴。可是,要一下子拿出一千亩土地搞大棚蔬菜实在太难了,刚开始,几乎没有人敢下定决心和万海亮合作。于是,万海亮三番五次跑到几位村干部家里,给他们讲道理,分析利弊,让他们鼓起勇气,和自己一起把这个项目搞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由万海亮、杨恒俊、杨启宏、杨淮军、包立兵等5人共同承包的大棚正式投入运作,并成立了“兴和村蔬菜种植合作社”,在千亩土地上建起了702个钢架大棚。

为了能引进合适的种植作物,万海亮与杨恒俊多次奔赴海安、兴化、东台、苏州等地,进行调查学习,最终为大棚基地带来了“8424”“超级生脆”新品种西瓜,日本“川山紫”紫山芋等新品种。

为了解决种瓜技术问题,万海亮他们以每年10万元的薪水从东台聘请了技术员;还利用阴雨天,带领大家观看科教片、阅读农技书籍等方式学习新种植技术。

大棚蔬菜种得好,更要卖得好。2009年底,兴和村蔬菜合作社的产品上市了,头脑灵活的万海亮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联系销路上。除了和商联、华润、苏果等超市以及蔬菜批发市场联系供货外,还大胆走出去,带着自己种出来的农产品参加了在南京国展中心举办的海峡两岸农产品交流会。

独资创办工艺品厂 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高效农业产业园运转越来越好,常年用工都在三四十人,忙时最多用工达到200人。不过,万海亮也发现,一到闲时,村里的一些留守妇女除了带带孩子、做做家务无事可干了。

今年春,在参加区委组织部举办的一次培训考察中,万海亮看到了有人在编织汽车座垫。他想为什么不能创办一个手工工艺品厂呢?这种技术要求不高、男女老少都能学会,而且也不用出门,在家就可以做。

下定决心的小万马上与厂家联系,订购了机器,将购买的丝纺成圆形、扁形的两种线,再手把手地教给大家编织“汽车座垫”和“中国结”。刚开始,有的村民不肯学,觉得很难,只有四组的韩彩云等几位村民跟着他学,果然很快就学会了。大家一看,不难嘛!而且只要四五天时间就能编织好一套汽车座垫,能拿到155元的手工费,还不耽误做家务。于是,纷纷跟着学起来,学会了,就把材料领回家,编好了再送过来,现场结算工资。目前,该村已有十几位妇女从事汽车座垫编织。

万海亮说,目前的10台打线机日夜工作,打出来的线也不够大家编的。下一步,自己准备增加投入,再购买一些打线机,扩大生产。很快春节要到了,将是“中国结”销售的高峰期,要早做生产准备。

一个真实的创业故事

一个真实的创业故事:百合花种植年入百万

灵山县新圩镇佛垌村是一个千余人的小山村,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山沟沟里,出了个百合花大王。上百亩郁郁葱葱的百合花,在周边零零散散的水稻、辣椒、蔬菜等作物的映衬下,显得特别的壮观,特别的漂亮,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这就是该村百合花种植大户林家振的种植基地。

十多年来,林家振从一个普通的打工仔,经过不断的摸爬滚打,创立了自己的百合花种植基地以及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成为“产供销”一条龙操作的百合花大王。自己栽培百合花,在花蕾含苞待放之际,及时采收,经处理包装运到广州,自产自销,每亩收获鲜花15000 多支,平均价格每支2 元,亩收益3 万多元,除去地租、肥料、农药、人工及销售费用等成本,亩纯收入仍达万元以上。

发现商机 从打工仔到自己开店

十几年前,林家振初中毕业,怀着美好的憧憬赴广州打工,由于没有文凭,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干些又苦又累的活,挣钱少,生活没情趣。看着别人牛气冲天的当老板,小资情调的品酒赏花,林家振心有不甘,整天思索着怎么能自己创业,有一份适合自己的事业。经过细心观察和市场调查,林家振发现,在大中城市,鲜花是一个很受人们喜欢的消费品,平时价格不菲,遇到节假日等特殊时期还会一路飚升,利润可观。且在众多的花卉中,百合花外观华丽、大方,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是广州市花卉市场上销量较大的品种,长期以来全国各地的花卉经营者都到广州市进货,使得广州成了国内百合花主要的集散地之一。为什么不自己开个花店呢?说干就干,林家振拿出打工几年的积蓄,租来一间小铺面,和妻子一起做起了花卉生意,每天徜徉在鲜花丛中,夫妻俩喜不自禁,爱上了这份与鲜花相伴的美丽事业。

大胆摸索 回乡建立百合花基地

经营了一段时间后,林家振发现,由于没有自己的鲜花种植基地,货源供应难保障,且成本高,利润低,倒不如来个自产自销。可是自己目前一没技术,二没本钱,想在广州郊区种花一时行不通。想到自己出来打工了,家里农田耕作粗放,甚至撂荒,很是可惜,而且对于农民出身的自己,学习种花应该不算难,林家振决定把经营好广州花店的任务交给妻子,自己先学习百合花的种植技术,先后到过云南昆明、广西大学农学院学习实践。1999年春节,林家振回到家乡,随即利用自家两亩地着手试种百合花。整地、播种、施肥、除草、喷药,林家振每天一起床就往花地里跑,忙得不亦乐乎。几个月后,第一批百合花收获了,经过简单处理后通过班车运到广州,进了自己的花店。看着自己种的花卖出好价钱,几个月的辛劳有了回报,林家振的信心大大增强了,决定扩大种植规模,扩大业务,开创自己的百合花事业。

产销衔接 百合花事业风生水起

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林家振在百合花种植方面的经验日渐丰富。鲜花不同于其它农作物,作为观赏性的消费品,外观品质要求很严格,所以在种植管理过程中也要格外注意细节。比如,百合花植株较高,为了保持植株直立美观,须在畦面上架一层网,让每一株植株长在固定的一个网格中,不至于被风雨刮歪;平时要时刻注意观察,发现病虫害征兆要及时打药预防;为便于管理,不要大片种植,应该分成若干小片,这样可以更好地防止因病虫害暴发导致全军覆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林家振的百合花品质好、信誉高,在广州花市场供不应求,促使他不断吸纳资金扩展业务,近年来又联合自己的兄弟和妹夫共同加盟,把百合花事业做大做强。如今,林家振在佛垌村的百合花基地已达110 多亩,请了50 多个工人长期护理,在广州芳村花卉市场拥有了三间商铺,在深圳、珠海等地也有固定的商铺和客户,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真正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操作,年盈利百万元。林家振告诉我们,目前又加租了50 亩田地,计划在明年扩大到160 亩,到时将增加一些工人。在林家振的百合花事业风生水起的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村中土地集约化程度和增加村民就业的机会,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个真实的创业故事:建鳄鱼养殖园一年赚2000万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镇,陈冬春就在这里养鳄鱼。2006年初,陈冬春办理了驯养繁殖许可证,投资300万元在昆山市农业示范区租下了200多亩地建起鳄鱼谷,以每条1500元的价格,引进了300多条泰国暹罗鳄。陈冬春盘算着,3年后他的鳄鱼就能繁殖到数千条,按每条售价5000元计算,能赚到近千万元。但想靠养鳄鱼赚钱可不简单,养殖的投入比较大,而且是持续性投入,所以学会省钱是非常重要的。

自然界里,鳄鱼生活的地方一般都是湿地、沼泽,水是流动的。但陈冬春人工养殖池里的水是死水,很快就变成了污水。陈冬春只能每隔几个星期,就给鳄鱼池换一次新的自来水,废水则排到周边农田里。但随着800多条小鳄鱼的降生,必须天天换水。生活自来水近3块钱一吨,每天300多吨水就要1000多元钱,一年下来就是几十万。而且排出的水太多,农田里的庄稼受不了。排到其他地方,环保部门又绝对不允许。

2007年9月,老陈专程赶到上海海洋大学请教。李应森教授告诉他,鲢鱼属于生长快的大型经济鱼类,生活在水的上层,主要以微生物和浮游生物为食,养过鳄鱼的废水里面,正好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这些排放出来的水正好适合养殖花鲢、白鲢,而且在养鱼的同时还能净化肥水,使它能够循环利用起来继续养鳄鱼。

回家后,他立马在鳄鱼池的旁边修了一个花、白鲢养殖池,搞起了水循环。但由于循环过程太短促,结果并不理想。于是,他把一个养殖池改成三个。一号池的水是刚从鳄鱼池里放出来的,最脏。老陈就在水的上层养净化能力强的鲢鱼,水面上再放养大雁。大雁有吃鱼的本领,能促使花、白鲢优胜劣汰;二号鱼池的水是从一号池中过来的,得到部分净化,上层养花、白鲢,中层养鲫鱼、鲤鱼等。水里面再种一些水草,供氧、净化水质;三号池的水是从二号池中排出的,基本净化干净。养殖鱼类的同时,又在底层放养了泥鳅和田螺。底层的住户能更好地消化中层住户的排泄物,水质又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净化。经过这一番巧妙的水处理,从三号池流出的水变得干干净净,达到了养殖鳄鱼的用水标准。再放回鳄鱼池继续使用,节水相当明显。而且养殖的鱼、大雁等都可以作为鳄鱼的饲料。

2008年7月,鳄鱼数量变成了3000多条。如果按以往的养殖方式,这几千条鳄鱼每天至少需要饲喂600多斤高蛋白的鸡鸭鱼肉,约需2000元的成本。此外,每天还需要花费1000多元的自来水钱。而自从有了生态循环系统,每天就能节省3000多元,一年下来就省出了100万。

2008年9月,在媒体投放了一些广告后,江苏、浙江、广东的不少酒店和养殖户联系陈冬春购买鳄鱼。一条40公斤的商品鳄售价高达6000元,品相不错的鳄鱼苗都能卖到1000多元。老陈卖出了大大小小800多条鳄鱼,迅速收回全部的养殖投入——300多万元。

后来陈冬春无意间发现,鳄鱼池边的草木要比其他地方的茂盛很多,他灵机一动:净化池里的鱼不是也要吃草吗?占地200多亩的养殖园里空地很多,他就种上了一块块黑麦草、苏丹草、小米草等,并用鳄鱼池里的水灌溉草地,然后就用草喂池塘里的鲢鱼。这样一来,就省下了不少鱼饲料钱。

充分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后,陈冬春每天都乐得合不拢嘴。第一省了自来水钱,第二省了鳄鱼饲料钱,然后省了鱼饲料钱,最后还避免了污水排放,一举四得。

考虑到草地只占用了地面,老陈又在草地上层种起了葡萄、苹果、香梨等水果,仍然用鳄鱼池的“肥水”浇灌。这种水含有大量氮磷和各种微量元素,促使水果产量要比别的地方高30%以上。

千灯古镇每年都会接待100多万游客,2009年他斥资600万元,在鳄鱼谷里修建了河道、垂钓园,以及向中小学生普及动、植物知识的科技馆。2009年10月,鳄鱼谷正式对外营业。但出乎陈冬春意料的是,游客们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原来,人们看到的鳄鱼都趴着一动不动,觉得索然无味。怎么才能让鳄鱼展示出凶猛的本性呢?老陈想到了让都市人钓鳄鱼玩,把鸡架子挂在钓杆上,让鳄鱼抢食。除了钓鳄鱼,游人们还可以钓鲢鱼、草鱼,品尝鳄鱼宴,采摘纯天然的新鲜水果,观赏绿树红花。

2010年“五一”期间,养殖园每天接待游客四五千人次。如今,仅是每年的游客都能为鳄鱼谷带来几百万元的盈利。截至2011年10月下旬,五年时间,陈冬春已经通过养殖和销售商品鳄鱼,以及旅游方面的收入,斩获了2000多万元。

一个真实的创业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