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八年级往往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对于八年级语文,在期中,往往要怎样复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小编一起来做份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伎俩(jì)诘问(jié) 愧怍(zuò)鸿儒(rú)
B.渴慕(mù)取缔(tì)奔丧(sàng)幽咽(yān)
C.尴尬(gà)颓唐(tuí) 吊唁(yàn)俨然(yǎn)
D.呵斥(hē)赋闲(fù)颠沛(pèi)老妪(yù)
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讲述了世外桃源的故事,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B.《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春秋时的孔子辑录、编纂而成。
C.《陋室铭》以物为喻,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作者是唐代刘禹锡。
D.《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末的魏学洢。
西城区慈悲庵内建有陶然亭,清代翁方纲为陶然亭撰写对联,上联是“烟笼古寺无人到”,
下联应是
A.慈悲弥陀有佛来
B.晨钟暮鼓有罄鸣
C.树倚深堂有月来
D.陶然新亭有仙来
在我校六十年校庆上,一副“枣林求索历甲子,杏坛树人载千秋” 的对联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下面同学们的表述明显有误的一项是
A.甲同学说,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枣林对杏坛,求索对树人,甲子对千秋。
B.乙同学说,“历”是经过的意思,干支纪年中一个甲子是六十年,表明我校经历了六十年。
C.丙同学说,“枣林”点明我校地点,“求索”来源于屈原《离骚》中的“吾将上下而求索”。
D.丁同学说,“杏坛”是传说中孔子讲学的地方,“树人”来源于鲁迅,因为鲁迅原名周树人。
和例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C.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
D.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奉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④②③①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B.我们应该防止类似老人跌倒没人敢扶的情况不再发生。
C.各地的中小学已经逐步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D.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人们各展其才,各显千秋, 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A.豪放婉约粗犷细腻
B.粗犷婉约豪放细腻
C.豪放细腻粗犷婉约
D.细腻粗犷婉约豪放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画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居,驻足端详,触景生情,不仅潸然落泪。
B.班长有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令人敬佩。
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D.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是
A.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B.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C.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D.即使是表面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运动创伤也有可能引发身体内部炎症。
现代文阅读
阅读《在唐诗中割麦》(12分)
在唐诗中割麦
刘怀远
⑴火辣辣的阳光暴躁地炙烤着大地。高粱正在拔节,玉米还未吐穗儿,树上的布谷鸟却早已按耐不住了,“布谷、布谷——”不停地嘶喊着。村长老王在地里转了一圈,看到北坡上相隔不远的两块麦子地里翻滚着的金色波浪,心里便火烧火燎。这两块地每年的收种都比别家晚,并且还都是老王费心操持,一块是五保户高奶奶的,一块是残疾人老朱的。
⑵老王回到家,给在城里的女儿小菊打电话,让她周末回来帮这两户人家割麦。女儿不肯,说她们旅行社最近太忙了,忙得屁股都没坐过椅子。老王顿时火了:“抢收还要抢种,再忙你也要回来,不然爹就自己去收麦,累死也要去!”说完不给女儿再说话的机会,啪地挂断电话。
⑶一会儿,女儿打回电话:“爸,我星期天组织一些人回去割麦,但您要答应我个条件。”“只要你回来割麦,100个条件我都答应。”
⑷“那好,您准备50把镰刀,50顶新草帽。”
⑸“镰刀可以去借,可草帽要买呀!”“您买吧,到时候我给钱。”一顶草帽好几块钱呢……老王本想不答应,可想到成熟了的麦子,只有点头。
⑹突然,老王想到个问题:“这么多人,来了吃什么?”小菊呵呵一乐:“让娘多贴几锅玉米面饼子,再挑些野菜,洗干净,蘸大酱就行。”
⑺星期天,老王一早来北坡等候。八点过去了,人没来。九点过去了,人还没来。老王急起来,看看越来越热的太阳,往手心猛啐两口唾沫,抄起镰刀,咔咔地割起来。
⑻这时,一辆豪华大巴车卷着黄土由远而近,停在了坡边。老王直起腰看,车门打开,下来女儿小菊。一看女儿,老王鼻子快气歪了,这是来割麦的吗?一身西装套裙,扎着领结,手里还提着一个电喇叭。紧接着又下来一大帮城里的青年,有说有笑。小菊拿着电喇叭说道:“我们从小就学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但却没有真正接触过农活,今天大家就亲自体验,自由组合,分成两组,一块麦田算一组,咱们来个友谊割麦比赛!”
⑼“太好了!”青年们沸腾起来,摩拳擦掌,你追我赶地割起麦子来。小菊没有割,对着电喇叭说:“唐代诗人白居易有首著名的《观刈麦》,诗中说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⑽快到晌午,小菊对老王说:“爹,您回去安排一下,把中饭送来吧。”老王应着,赶紧回村。看老伴正贴饼子,自己就忙着去挑野菜,又想想来的这帮细皮嫩肉的孩子,就自作主张买来十斤五花肉炖了。
⑾饭送到地头,麦子已经割完,小菊正领着青年们拾麦穗呢。老王心里高兴,大喊:“开饭喽!”青年们呼啦一下围上来,把玉米饼子和野菜大酱吃了个精光,炖的五花肉却没人动一筷子,真是奇怪!
⑿小菊又拿起电喇叭说:“收完麦子的土地,接下来就会灌溉、耕种,种上玉米或大豆,三个多月后,又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⒀青年们雀跃起来,纷纷要求秋收时一定要再来。小菊笑道:“好,好!大家上车吧,每个人可以拿走一把麦穗,还可以带走头上的草帽,当作这次丰收一日游的纪念。”
⒁人们都上了车,小菊掏出一沓钱,递给爹。老王纳闷:“你发的工资?”“不,是他们给咱割麦的钱。”“啥?来给咱帮忙,倒还给咱钱?”“那天您打完电话我和经理请假,经理灵机一动,说就组织个‘体验丰收一日游’,既能帮你爹割麦子,还可以创收。我担心不会有人来,哪知广告一打出去,来交钱报名的人排成队。这钱经理让给您,已经扣去了我们旅行社的费用啦。”
⒂老王眼睛眯到了一起,说:“咱不收钱都可以,秋上给多多地拉几车人来吧,就不让在外面打工的回来收秋了。”小菊笑笑:“什么都靠个新鲜,到时候再看吧。”
⒃大巴车卷着黄土开走了。车开出很远,老王攥着钱的手还使劲挥舞,耳畔回响着女儿吟诵的好听的唐诗,和唐诗中沙沙的割麦声。
【小题1】小说通过对老王的行为和心理刻画逐步推动情节的发展,阅读全文,请完成下列表格。(4分)
行为
心理
①
焦急
电话里,催女儿回家
②
③
高兴
地头上,看大家吃饭
④
送别时,有意外收获
期待
【小题2】第⑴段划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分)【小题3】这篇小说的人物语言丰富生动,请结合至少两处语言描写,对“老王”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00字)(5分)
阅读课内文段节选(8分)
《背影》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