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3 10:44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战略日益成为牵动整个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外界对中国外交的关注也日益强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论文篇一

《浅析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

[摘要]建国以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行了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第一次伟大的实践。本文是从“一边倒”政策对我国的作用,弊端及其启示三个方面来写。从得出“一边倒”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一边倒”外交政策;作用;弊端;启示

“一边倒”思想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从巩固中国革命胜利成果和维护新中国国家利益出发,在认真分析了当时国际形势之后提出的外交战略特定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形成于新中国建国前夕,是建国初期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指南。在“一边倒”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与禁运,医治了战争创伤,发展了生产,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站稳了脚跟。“一边倒”政策的含意是:在国际上联合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加强中国和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的联系,反对帝国主义的封锁、侵略策略。其实质仅仅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封锁下的政治方针。

“一边倒”政策的作用

“一边倒”外交方针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明智的抉择在于选定利多弊少的决策并在实施过程中兴利除弊。事实上,“一边倒”方针给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带来巨大作用:

第一有效地抵制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对新中国的颠覆活动,稳固了新政权和提升了在国际上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之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从国内来说,新中国脱胎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文化极其落后,长年的战争更使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国民党残余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和抵抗时有发生,尤其是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也策划有朝一日反攻大陆颠覆新型的人民政权;中间势力由于对中国共产党能否稳定政权产生怀疑,也处于摇摆不定和观望之中。从国际上来说,在军事上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战,先后与中国周边的一系列国家、地区签署双边军事条约,形成了对新中国的军事包围圈,直接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在经济上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制裁;在政治上,极力阻挠新中国进入联合国。

第二,为我国迅速医治战争创伤,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援助和强有力的支持。

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上连年战争的破坏和国民党的腐朽统治,中国共产党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经济烂摊子。所以,新中国成立后,要巩固革命成果,就必须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世界经验表明,要完成这个任务,国际援助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美国对我国进行全面禁运,使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一边倒”战略的实施,使我国与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互助合作关系,苏东国家对我国战后重建尤其是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技术援助。与此同时,我国还派遣大批实习生、留学生到苏联等国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此外,我国还对口派遣一些专家到苏联的冶金、机械、煤炭等生产部门进行考察、取经,并成立了中苏科技合作委员会,与苏联定期互派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专题科学研究,所有这一切,对于刚获解放的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无疑是雪中送炭。正是在苏联等国的援助下,我国战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经济迅速复苏,粉碎了美国全面封锁的政策。

第三吸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在新中国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历史和现实都证明,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摆脱贫穷落后,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唯一可行的道路。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一个艰难课题。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把社会主义变成了现实,从而形成了第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即苏联模式。苏联从1928年开始实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业生产得到持续发展,到1940年已超过英、法、德等欧洲发达国家,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创造出用短短12年的时间完成资本主义国家用50年至100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任务的奇迹,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使当时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产生“社会主义就是苏联,苏联就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加上当时毛泽东和中共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足以及中国当时面对的险恶国际环境,毛泽东和中共在新中国建立不久就终止了原先打算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设想,提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尽管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呈现出自己的特点,但总的方向是按照苏联模式的特点去构造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过三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在党的八大上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作为中国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中国社会面貌和经济文化事业焕然一新。

“一边倒”政策的弊端

任何外交战略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一边倒”毕竟是我国在两大阵营对抗这一特殊历史时期采取的外交战略,难免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第一,“一边倒”外交战略的确立及实施,使我国为维护与苏联的联盟,在国家利益上不得不部分地向苏联作出违心的让步。

不可否认,50年代尤其是前中期的中苏关系是友好的,苏联对我国的帮助和支持是巨大的。但作为沙皇俄国的后身,苏联和苏共为了维护其本国的利益和实现其与美国抗衡的国际战略,它在为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同时,也不时地将大国沙文主义和老子党的做法强加于其它国家,对中国也不例外。

第二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中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教条主义倾向,对苏联的经验存在照搬照抄现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宣布说:“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在苏共二十大以前,中国掀起全面学习苏联的运动,大到国家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教育体制,小到每个企业的建设和管理,存在着盲目迷信苏联、迷信斯大林的现象,不加分析地按照苏联模式照搬照抄。而对中国原有的一切,不管正确与否,只要与苏联不同,或加以取消,或加以改造。尽管在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和中共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有所察觉,并开始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但这种探索被后来日益严重的“左”倾思潮所中断,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把苏联模式推向极端。我们无可否认这种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其负面作用也是不言而喻。

第四限制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交往,使中国没能抓住战后新一轮科技革命提供的发展机遇

社会主义社会大都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都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长时间的科技积累以及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兴起了新一轮的科技浪潮,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得到了极大增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这种现状要求社会主义国家主动与西方发达国家交往以获取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升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力和科技力。但中国没有主动去迎接新一轮的科技浪潮,丧失了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客观上来说,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孤立的政策。另一方面,中国近代以来受资本主义列强控制和凌辱,在情感上,中国人民对资本主义有一种天然排斥情绪。

“一边倒”政策的启示

从“一边倒”外交战略提出和实施的利弊得失来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处理国与国的关系必须遵循“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不仅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同一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处理党际关系必须遵循“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各个国家和政党必须尊重别的国家和政党自主选择社会发展道路的权利。

第二、从国家利益出发确立外交战略和政策,尽量减少和避免意识形态与政治观念的干扰。不能单纯把国家利益理解为维护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还应该认识到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等,也是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因此,制定外交战略不仅要从军事和政治的角度考虑国家安全和主权,而且也要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就要求我们要与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往来,吸取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成果,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独立自主。

第三、实行对外战略必须坚持保持中立、不结盟的立场,才能够做到根据问题本身的是非曲折制定出真正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对外政策,为自己拓展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同大国结盟,一,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交往,而同大国结盟可能妨碍、或者至少影响我们广交朋友;二,它会妨碍我们抵制对方可能有的越轨行为,甚至还有可能给对方利用去反对另一些友好国家。这是我们总结过去几十年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受到全国人民支持的长期决策。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论文

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