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内劲功力训练法

发布时间:2016-12-02 07:50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这里讲的“功夫”就是内劲功力。从所周知太极拳除养生外,还具有较强的技击作用。技击正是靠内劲功力来达到其目的的。像张三丰祖师名垂千古,杨氏三代在近代威显武林,陈家沟也不乏继往开来之人,这都是靠内劲功力显名创派,提高知名度的。因此太极拳讲究功夫与技巧,功力是技术的基础,而技巧又是内劲功力发挥得恰到好处的保证。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技击,必须培植内劲功力。如果训练内劲,达到具有随心所欲的高强功力,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技。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太极拳内劲功力训练法。供您阅读!

太极拳内劲功力训练法

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它拳术之精华,互相吸收,方能成?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它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哪一类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经智者、高手、贤哲们编创,把太极阴阳学说全面地结合于人身、肢体的运动。

太极拳内劲功力训练法

太极拳内劲功力训练法

太极拳内劲在内不在外,它是在长期通过意识统率下,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锻炼,在精神意念贯注之中,体内形成的一种既沉重又轻灵,既刚硬又柔软的劲力。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内劲是通过技击性专项训练,即在技击攻防意识的指挥下,配合呼吸,全身做各种调和有序动作,动作曲伸有一定方向和作用点、线,在不同情况下,能快能慢,空间路线可长可短(通常是走圆弧形),动作幅度可大可小体位或正或斜,均可整劲骤发。这种可刚可柔的太极内劲,练时运劲柔和,而发落到点则刚强。因此,太极拳的内劲带有刚的一面,这是太极拳的内劲带有刚的一面,这是太极拳内劲质量的刚,不是硬、蛮、呆的无变化的拙力之刚,是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拳经》曰:“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此“刚”是随机随势迅速地将隐蓄于体内的全身之力聚于一点,在?那间迅如奔雷地爆发出来,这种力不是发后断劲的,而是变柔和之力继续运动。

太极拳的这种内劲是在内力松柔的基础上,经过有规律的长期训练获得。当具有了一定的刚力基础,再把内劲功力过渡到动作自然、轻松的技巧之中。长时间的习练柔化运动,久而久之便练得棚劲弹力随心用,胸腰迭化随气行。

我们再看看武术的一般劲力。它也是通过肢体的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力。这种力量也是在意识支配下,通过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有序化的配合而?生的。意识支配是指神经呼吸和肌肉的控制,有序化的配合是指对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按照武术技击动作的一定顺序和规格,同时起动同步运行,同时到达一定部位。太极拳的内劲,正是按照这一劲力原理,通过由内及外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它不同于外家拳由刚硬、直出、快猛、吐气开声等训练方式而获得的劲力。太极拳是由缓慢、轻松、柔和、曲旋,并通过走螺旋、划圆疑难、腕缠丝、胸腰伸长迭化而由内到外?生劲力。太极内劲特别注重内中意识的锻炼,主张“用意不用力”,意念神经的指导又有独特的运行路线,再配以肢体的圆运动,练就一种混圆一体的圆匀力场。活动在这个圆匀力场内的身体就是一个不凹不凸的太极体,且是应付一切外来侵入的变化无端的圆形体。时时慢练心悟,突出以柔化、借力、粘走化发的攻防意识,形成以棚、履、挤、按、采、?、肘、靠、进、退、顾、盼、定?主要特色的劲路,加以灵活多变的和、眼、身劲、步的同步习练,从而显示出太极拳独到的攻防技击特色。

太极拳内劲中的刚发,是在得机得势时,即“中实”之后的突发,这时内劲的来源是靠后足蹬地的反作用力推动整体,在后足蹬地发内力的瞬间,后胯往下坐,前腿膑骨向前指,前脚猛然往下一沈,压缩横膈腊膜,使腹腔突然膨胀,肚皮绷紧,好像一在块石头落入水中,一下子把水溅物很高。要求小腹突然一震,腰部用力,这时是力由脚起,集中于腰肾,意念经脊骨、膻中,再经肩井布于两膊,达于手指。这样发力,实际上是在瞬间调动和集中全身各处潜在的强大的内功力量,恰好对准其被引化落空的不平衡处,如激光冲射出去,这种高压式的内劲功力,是无坚不摧的。发劲时必须做到沉着松净,专注一方,腰脊用力,前腿弓,后腿蹬,脚趾抓地,上下相随,完整而富有弹性,即将全身所蓄之戏一呼即出,由脚而腿而腰至于肩、肘、手,疾似电掣,三节齐到力增加。

在懂得原理后,我们在平日的行功走架以及推手锻炼时,就必须遵照上述原理,反反复复多次练习,由运劲、发劲,节节贯串地把刚劲练熟,有意识地整体行动。学发劲也吊慢到快,由快到熟,由熟到随必所欲。

太极拳除适时的刚发外,更多的是以小力胜大力,以慢胜快。它的柔化原理,即以柔克刚过程也就是一种灵活、轻便、敏捷而力整的内劲的体用。固然这种内劲力度不一定要强大于对方之力,甚至比对方力小,但运用太极原理和技巧,可以击倒对方而达到制胜之目的。

太极拳手与对方接手时,总是先用比对方弱小的力去棚住,然后顺着对方力的方向粘化。这样既不引起太大的反作用力,又能借对方之力,运用合力来打击对方。通常用手、腕、小臂去搭接对方。通过极?灵敏的反应,用手缠丝,臂腕转动、滚卷,粘随上对方拳脚,顺其力进身。一般是塌腰、收腰、坐胯、转脚,在对方刚猛、短骤之力将尽时,我迅速发力反击。反击时,我迅速发力反击。反击时的特点是大接触对方身体后开始伸臂发劲,而发劲则是在与对方相接触时刻制敌,力不是瞬间快发快收,而是要使对方身体?生倾斜换重,这种柔运骤发随即柔运的特殊劲力能使对方陷入我的控制之中。

与此同时自身是以分清虚实和重心偏移不来?生偏心力矩作?力量源泉。也就是说,太极拳的虚实一定要掌握分寸,虚实变化?生重心移动这是?生动力的基础。上面所述的前弓后蹬发劲要快,始终注意自身重心下降和平衡,这样就是靠两脚的移动,随时地变换虚实,并协调身、手等各部位,以保证身体平衡和偏心力矩打击对方。

培养太极拳内劲是平时日积月累不断地锻炼而逐步提高的,具体训练方法是中各自师传基础上,广泛吸收现代成功经验,明白和掌握其中的力学原理,先从盘架子入手,掌握呼吸、意念与?劲的直接关系,认识它们三者缺一不可的重要性。再花时间下气力,按照上述体会,遵循太极拳法则,选择个别动作,逐个逐个认真练习,练出功力来,切莫囫囵吞枣。现流传陈发科先生所传的缠丝抖劲就有三千多个动作,相传张三丰之徒“武当七子”之一的宋远桥之后人所承袭的太极拳法是一个架式一个架式地单独练好,不像现在的一套流水线套路,世称“三世七”。这都有助于我们提高太极拳的训练水平。同时,加强推手练习,多做发力训练,把太极拳技艺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吴图南先生的太极劲和四种打法

李琏

太极拳泰斗吴图南先生是我的师爷,关于他对武术的贡献和其太极拳的造诣,在国内外是有很大影响的。凡见过师爷推手,或亲身体验过师爷推手的人,无不为之惊叹。我自弱冠始即与吴图南先生练习太极拳,二十年以来 ,几乎每次见面都要与师爷摸摸手,还和师爷一同参加过“首都首届武术家座谈会”等大会,并一同表演过推手。曾被师爷摔打过无数次,虽然因生性愚钝,对其领悟甚浅,但对师爷的太极劲却感受颇深。

吴图南师爷常说 :“所谓太极劲乃学力也。”就是说我们与生俱来的或通过锻炼而产生的力,我们一般称之为本力。而通过太极拳或太极劲训练,所产生的特殊的力,我们则称之为---太极劲。

师爷在打手上讲着打、劲打、气打、神打四种打法。其着打就是按照太极拳的动作、招势应用打击对方;劲打是应用太极劲发拿打化;气打是应用气功来控制打击对方;神打即凌空劲,在特定的情况下用神气的变化在一瞬间令对方跌出。

“着打” 记得刚刚练习太极拳用架时,我常常到师爷家里,请师爷讲每着每势的用法。一次师爷给我说“提手上势”的用法,当时师爷家住在一间四米来长两米来宽的小屋里。我和师爷站在屋门口,我用右拳猛击师爷胸部,师爷出手将来拳封住,我随之想挂住师爷的手,再图进招,不知怎的反被师爷翻手掤得悬起来,只觉胸口上部被搓了一下,人竟被打得双脚离地飞了起来,“砰”的一声,后背撞在两米以外的墙上,一顿,然后又滑落到墙根置放的单人床上,呆坐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后来师爷说这一击本应在颌下,因为怕我受伤才改了道儿。过去有人说 :“打人如挂画。”我想大概就是如此吧。近来太极拳界有许多人认为,太极拳没有或者不讲招法的应用,并将其贬为低级无用的,我个人以为,这是十分错误的。武术之所以产生,开始所求的就是招法的应用及其变化。故而招功是武术各拳种所共有的、应用时所必须具备的功法。对此吴图南师爷非常强调要“由着熟渐悟懂劲”。

“劲打”是师爷所提及的第二种打法,太极拳的劲种类很多,其中一大部分是需要单独反复体会的。师爷说 :“招势是方法,而劲是变化;方法有穷尽,而变化无穷尽。一定要把着和劲的变化,练成条件反射。”和师爷推手感觉其变化之快、空灵、清脆,是无人能及的。有一次,我和师爷等几个人,一起到积水潭医院去找化验室的李先生玩儿。讲起推手,师爷兴起,即让我和他推手。被发出去几次后,我猛然觉得被一股鼓荡之劲粘得人不由自主地向前倾出,我急忙将意气回收,妄图稳住身形,随即又感到一种轻柔的劲反弹了回来,再想变化已经来不及了,人“轰”的一声向后飞去,撞到墙上,不想这里是灰木隔断墙(两层木板和灰),因被发的惯力太大,墙被撞破,整个人竟瓖进墙里,屁股坐到另一间屋里。大家吓得大叫了起来,一面七手八脚地把我从墙里拉出来,一面忙着找人来修理墙壁。师爷劲的变化多得不胜枚举,这只是无数次中的一次而已。

“气打”是师爷说的第三种打法,这是在练习太极气功之后,能做到古人所说的“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程度,方能使用之。它在使用时,一种是松静地用远距离感觉去探知对方虚实动静,另一种使用自己的呼吸去控制对方的呼吸。然而在使用时必须要结合其它打法,才能稳操胜券。师爷曾开玩笑说 :“我除了胡子和眼珠子不能打人,别处都可以。”事实也是这样。在师爷九十多岁时,一次到老人家去,师爷很高兴地说:“小子,我技痒了,咱爷俩来玩一会儿。”我几日不挨师爷的摔,身子也就有些不自在。于是爷儿俩在屋里推了起来,打了几下轮之后,我双手占住里圈直奔师爷前胸按去,谁知老人竟不遮不拦,用胸向前轻轻一迎,我只觉得用出的劲被激荡而回,喉咙象被捏住,一股气憋在胸腔里突然炸开,不由自主全身之劲一并发出,人竟象用尽全力地按在一辆向前飞驰的汽车上,被踫得向后飞去。我后面就是窗户,外面是九层高的楼。一时情急,后腿忙用力向墙根蹬去,只听“喀嚓”一声,我的一条崭新的的卡军裤由裤裆至裤脚分做两片,脚上的“懒汉鞋”后跟也帮底分家了。师奶奶一面埋怨师爷,一面帮我缝裤子,“没想到你用这么大劲,尝尝这截气滋味怎么样。”我也打趣地说:“人还受得住,就是鞋得踏啦回家了。”一句话惹得师爷师奶奶大笑。另外师爷还常常似接非接地顺着你的来力空开,以至你的气不由自主地提到嗓子眼,使人腾空向前翻去。这一点看来容易,其实非要控制对方呼吸和掌握“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奥妙不可。要掌握其中奥妙,就得下脱胎换骨的功夫。而那些没下工夫也学着做的人,根本无法应敌。

至于师爷所说的“神打”,也就是凌空劲。有关于凌空劲的说法很多,同时也有些人学着样子做,并称这是用自己意念控制对方意念的打法。我也看了不少人的演练,感到和师爷所演示和讲解的完全不同。师爷在近百年前,从少侯先生学得凌空劲时曾赋诗一首,里面详细地谈了修炼过程及其用法。诗曰 :“露蝉班侯孟祥间,三世心传凌空难,可叹恩师多器重,教我其中步骤全……”由此可见,凌空劲不仅是象有人说的用意念的问题,而且是一种经过刻苦训练的结晶。

有一次,我们在天文馆练习,师爷看看周围没人,笑着一捋胡子说 :“这会儿没人,让你尝尝足的。你先活动活动。”我心里琢磨︰“常挨摔还活动什么。”随口道:“刚才活动半天了,现在就来吧。”谁知刚刚一搭手,师爷轻轻一采,我还没来得及变化,人已被腾空摔出一丈多,躺在地上还向外搓出很远,后背肩膀的衣服全破了,皮肉也出了血。我跳起来跑到师爷面前,冲着师爷伸手就是一下。师爷盯着我,十指朝前一探,我心里忽然一惊,就觉得气冲到喉头,脚也离地悬了空,又感到腰间被人托了一下,脑中一片空白,人竟从师爷肩头飞到身后,我急忙藏头缩背一个翻滚躺在地上,半天才回过神来。师爷说过“凌空劲”也叫“失惊手”,是双方剎那间劲气神的组合,应用是要有条件的,抓住时机,在一瞬间用神拿打对方,方能奏效,若你给瞎子使凌空劲就没用。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露蝉先生教漪贝勒(后来的端王载漪)时,一天他们出城去游猎,漪贝勒骑马在前,他年轻气盛想试一试露蝉先生,于是回身举鞭,不料露蝉先生双目吐神,手向前一扬,竟将漪贝勒吓得翻身落马。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能对凌空劲多一分了解。

至于那些所谓能用凌空劲打人的人,和对方接手时,潇洒得连人都不看,真是令人难以理解。而那些自称单纯用意念就能控制对方意念,双方间隔三四步远,随着发劲人的手势,被发者前仰后合、左摇右晃。我未见师爷如此用过。我认为他们所用的决不是凌空劲。

以上所讲的四种打法,是必须在相应的功法基础上,经过刻苦磨练,练熟上身,相机而用的。师爷说 :“一定要反复练习,形成条件反射,象巴甫洛夫学说中讲的,狗看见肉就流口水一样,不用脑子想,随对方之势,自然而出,令彼失利。才算舍己从人功夫练成。使用方能自如。”

太极拳内劲功力训练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