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文化的七步九点论
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瑰,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易学,发展于中国的道学、儒学文化,并且涵盖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太极文化以太极图形、色彩的相互矛盾关系,表达了 全息一元 和 一分为二 的宇宙观,说明了一切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对立统一的根本规律;下面由小编给您介绍:太极文化的七步九点论。欢迎阅读!
太极文化的七步九点论
太极五行捶是清末民初的武术大家李瑞东先生所创李派太极“天、地、人”三盘拳之中的人盘拳。李派太极内容丰富,是根据“河南蒋派”、“江南甘派”和“陕西关中派”太极创编而成。提起太极五行捶,许多人都知道技击性很强,原因就是它保留下来了传统的修炼方法。因为需下工夫,难练;所以推广和普及受到限制,李派太极流传不广,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李派太极拳的修炼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死练趟套路就能练出工夫来的。套路练习只是修炼的一种重要手段,不是全部内容。具体说,李派太极拳的修炼内容包括:1、基本功训练;2、套路练习:3、桩功练习;4、内功修炼;5、辅助功法练习,比如操绳功,太极球功等;6、打手练习(李派太极称各种推手为打手。注:打手和推手是有区别的);7、对手练习(即双练、双操、双杀等实战训练)。
练好太极五行捶,盘架子是重要一环,盘好架子的前提是基本功训练。俗话说“练拳不涮腿,必是冒失鬼”、“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盘架子对基本功的要求很高,韧带必须要抻开,不然动作很难做到位。在北京市传统太极拳比赛中,李派传人一起势,就能看出有很好的基本功基础。基本功包括压腿、踢腿、吊腿、涮腰、活肩、抡臂等等。待基本功有一定基础后,就可以盘拳了。基本功练好了,动作可以做到位了,架子也就可以盘好了。
太极文化的七步九点论
李派太极盘架子功夫据《李派太极内外功法秘谱》中记载,传统练法分为“慢、快、松、紧”四层功法。现分述如下:
太极文化的七步九点论一、李派太极五行捶慢拳八大路第一层功法
太极五行捶第一层功夫,即是以慢拳为主要练法。着急不行,必须慢练。谱云:“每层每路各有八字规模准绳。以便任意操练运用,横推竖撞头头是道。八字者,八势也。又有八字诀法,方可慢者真慢,快者真快,而无勉强造作,皆出自天然矣”。李派太极一开始不是上来就练成套的拳法,要先练简单的单手套路,比如“八门手法”、“老三推”等。
八门手法即八势,就是掤、捋、挤、按、采、捌、肘、靠。每一势就是一趟拳。反复练习,八式熟了。就开始入门了。此时还应学习一些拳理,明白一些简单的要领和道理,一步步深入去练。如拳谱上就有“提顶吊裆心中悬,两膀轻松力自然”以及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裹裆护臀等要领。还要知道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阴阳、五行、六合等概念。关键是知阴阳,分虚实。阴阳二字为根本。照谱按诀去练,工夫才会不断提高。
那么,为什么要慢练呢?
慢者,静也。初练者在盘架子时千万不要贪多,不要追求尽快学会一个很长的套路,这样反而会欲速则不达。重要的是纯熟,到什么程度呢,李瑞东先生在《初练所忌》中说:“唯心平静气,注目凝神。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待至肩松身活步稳。然后镇头领气,以渐至其身。力顺则气自流通,气流通则力自沉重。由是本所学之法、时时习演,务斯纯熟,熟则眼到手到脚到,自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慢是为了入静,是为了得气。李派太极初练时先要做到将身立正,知上定静,这也是按虚得入手,为悟修派最要秘诀。练完一式要将此式作为“桩”来站一段时间,然后再练下一个式子。这样练才能很快地练出我们所要的内劲来。不然,你看似学得很快,其实出真工夫反而慢多了。这种练法是从后天返入手之先天之道也。练到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以内气催动外形,也就是“意动身形,干动枝摇,上下相随,连绵不断,以腰为轴,节节贯穿,立身中正,不丢不顶,圈转自如”,即谱云“邀则本身太极动,而真阳发现之时也,真阳我见,则后天渣滓澄清,纯是先天之妙功矣”、“此谓之一静无功不静,一动无功不动。故云一举动周身俱耍轻灵。若不知妙诀则神不能内敛,气不能入骨,玄关不通,太极不动,纯是后天气质运用,不但无益,而且功损。所以必求定静安泰。不能得真静之景象,万无真慢之理”。这就是慢功的标准和归宿。
太极文化的七步九点论二、李派太极功快拳第二层功法
快者,动功也。习拳者由慢功练至“手眼心神意念无一不静,按势运用无一不慢,慢之至矣。至此阴极则生阳,为太极动功之出矣。此谓之动无有不动也”。快拳,即快练,其主要目的是将劲练整练合,使内劲(即太极拳特有的爆发力)充分爆发出来。快练身易散乱,要避此病,除熟练外,必须看主宰,掌握好主宰则可任意东闯西驰、南走北行。随心所欲。那么,什么是主宰呢?主宰就是领顶劲,即“顶头悬”是也。掌握此要领,才能气落丹田,浊气下降,真气发动。故“气以直养而无害”,也才能使拳练得不偏不倚,忽隐忽现,急似流星,捷如脱免。迅速如风行电走,痛快似弩箭离弦,炮之燃火。故谱云“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也”。
李派太极地盘拳“八法奇门拳”即专门采取的快拳练法。也称武太极。,太极五行捶属快慢相问、刚柔相济的练法。可慢练。可快练。掌握了第二层功法,也就为技击实战打下了基础。
太极文化的七步九点论三、李派太极松拳第三层法则
松拳即松练。这是在慢拳、快拳求松求整的基础上又上升了一个层次,求的是真松,大松大柔。是转换开合,收放提拨,鼓荡呼吸,运用太极横竖开合弥借之法。现根据自己理解在此作一简要介绍:
松者灵虚也。习练者务求腿活,使身手轻捷,乃能得机得势。欲使身体灵活必于主宰之处留心留意,守其身根至脚,发于腿,主宰于腰。故云:命意源头在腰隙,又云:刻刻留意在间。须知“隙”字之深意,内藏无限奥妙天机。“隙”字乃横处言之也,“间”字乃竖处言之也。其主事于腰,是因其一身之枢纽在腰间,曲伸开合之机尽随腰隙尔。故为命意之源头,变转虚实之根本。此关一开,真炁腾然。血遍周身,上下贯通,天地便无滞重之处。故腰为纛也。为十三之总式。腰间松动,腰隙灵活,则周身无处不得机得势矣。动作灵活,腹内松静,呼吸上下出入相随相依,万无散乱之理,也就会使真气腾然,周身节节贯串起来。腰问腰隙不活不松,则尾闾不能中正,神由何而贯顶呢。艘隙灵活,神缩随心,中关一对,则泥丸宫尾间中正安舒更对矣。这样,才能三田往复,一气流通,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中间腹内松静。真炁腾然,上可贯灵顶,下可至涌泉,串满周身。一片精神贯上泥丸宫内,为一身真炁之主宰。满身之力借此而生也。故云“满身轻力顶头兴”也。
欲求真松,必须筋长气活脱胎换骨。有真神贯顶,气落丹田。这时才能立如平准,活似车轮,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进之愈长,退之则愈促。忽升忽降,进退由中。伸缩关键在腰,所以腰为轴,气为旗。腰腿不活,则真杰着由何而生?真气末生,则神力由何而生呢?腰隙为身之枢纽,全身之主宰。腰活则手足轻捷,开合鼓荡也就能随心所欲了。这也是李派太极天盘拳之练法。求真松是太极拳较高层次的练法,也是修身练气、增长内力的关键。
太极文化的七步九点论四、李派太极功紧拳第四层法则
紧拳即紧练之法,是太极功达到较高境界的锻炼之法。是上等工夫,后天返先天。求先天的灵敏,挖掘人体的潜能。紧拳即是“揪、履、抽、撤、顿、错、收、放”之法则。
紧者,绵密紧凑,乃紧筋束骨领气收神之法,通俗说法就是“从大圈到小圈,从小圈到无圈”的练法。至此层次即可达到“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利”,功至此,可自有通神之妙。李派太极功有“老牛筋练法”即指此层次练法。但如没名师指点,自己不能瞎练,不然会出偏,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需名师指导,照谱按诀练之,才能真正“循阶,登堂而入于室”。
上述即是李派太极功的四层工夫、四种法则。李派太极的终极目标是“拳与道合”,即张三丰祖师所说“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需要说明的是,李派太极还有许多练法和法则,如盘架子初练四忌、学练四要、“单掸、双操、单杂、双杀、双练三要、一拳九架等功理功法,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太极文化的七步九点论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