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7 18:48

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自身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对教师这一职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论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论文篇一

《论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

摘要: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自身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对教师这一职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认清教师的心理素质与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理清教师心理素质的结构,才能提出可行的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方法,本文将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教师 心理素质 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大众的需求已经不再简简单单满足于物质层面,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致使对教育的渴望,对教育效果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这种情况对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考验和更高的要求。然而近年来,教师的心理素质问题开始慢慢凸显出来,成为了制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教师的心理素质实际上可以划分为教育心理学得范畴,“我国古代的《论语》、《师说》及西方古罗马的《雄辩术原理》等论著中,都蕴含着教师心理思想”。后来随着学术的发展,在上世纪初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心理科学研究,这在科学上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要求。因为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点简单说明。

(一)教师的自身职业理解对爱岗敬业精神的影响

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社会公众所尊敬、所认同,被比喻为园丁培养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才,被比喻为蜡烛,具有燃烧自己奉献他人的高贵品质。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充分理解自身这一职业的特点,要耐得住寂寞,甘愿为学生的发展付出自己一切的努力,再所不辞。伴着自己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有的学生比老师出色,社会也在不断衍生出许多新的职业,而教师则是在这一固定岗位上甘为人梯,甚至有的教师生活一直很清贫,所以有时候难免会有低人一等的心理误区。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职业的特点,找到自己的神圣感,才能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爱岗敬业精神,才能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二)教师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对现代教学方式的影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在学习知识路上的引路人。然而,教学工作是一项非常需要理解能力和创造的工作,只有教师首先理解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完整准确地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同时在教学的路上总会出现新知、新情况、新问题,一代又一代学生也在不断给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人、因事在富有求实精神的同时又要具有创新精神,而不是生搬硬用别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这一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方式的创新与现代化。

(三)教师自身情绪的掌控能力对课堂气氛以及突发情况的影响

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忍受适度的焦虑、寂寞、烦躁等是衡量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教师工作天天和天真活泼的孩子打交道,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如个别顽皮学生的恶作剧,学生成绩的下降,生活中的诸种烦恼、不顺心等等”。对待这些问题,不同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会有不同的反应,只有平和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得不顺心,才能在开展课堂教育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才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教师在教育中良好人际关系对开拓课堂意外教育的影响

我国已故心理学家丁攒曾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来的。”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必然要和学生、领导、家长打交道,心理素质健康的教师善于协调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从而使问题合理解决,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为人师表,他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会将这种有利信息传达给学生们,应该称为一种课堂以外的教育。

(五)教师对教育环境适应和改造能力对现代竞争环境下学生个人素质培养的影响

随着教师的绩效也和竞争开始挂钩,教师也在时时面临着社会的压力,面临着激烈竞争,他们是否能正确地对待这种竞争,体现着一名教师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好的教师可以处理好这种竞争与存在的关系,他们可以将这种心理素质、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对社会竞争及社会现状有一个充分的准备。

二、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构建

“教师心理素质一般被认为是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效果的比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性”。根据现如今社会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心理素质结构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几种。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处理教学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要求。体现在工作中主要表现为能否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以及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是非、好坏和善恶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即所谓的为人师表。

先如今教师也在重重压力下接受着社会各方面的诱惑,能够经受住考验,保持自己的敬业精神,一切以教育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脚踏实地,为教育事业着想是教师敬业精神的体现,更是时代的呼唤。

(二)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传授、辅导能力

教师的学习、创造、传授、辅导能力可以归纳为教师的教学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素质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形成和发展而来的一种基础心理素质,是教学工作的保障与推动力量。这其中可以包括教师的智能、言语能力、非言语能力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个人人格心理素质

教师需要根据这一职业的特征具备传统特性与时代特点,具有物质需要的同时更多的是精神需求;教师本身的性格是长期以来从事教育工作而逐渐形成的稳定状态及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教师人格的重要体现,教师良好的人格既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教师的自我调控能力是达到预期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是教师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方式

我们但从教育心理学得角度来考量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这根据实际情况应该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于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也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概而论则会造成没有重点,没有针对性,达不到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效果。

(一)坚持锻炼身体,维护身心健康

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物质载体,正如我国中医学理论中阐述的“六淫”、七情和五脏间存在内在的联系,身体的疾病会直接反应到情绪上。因此,要想确保心理健康就要学会锻炼身体,学会合理规律地生活,保持身心健康。

(二)积极学习,用文化知识保养心理

人的性格发展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达到和谐的,教师更需要在积极地学习中掌握本学科以外的知识,例如社会法制、社会道德规范,自然科学、什么常识等等,在不断地学习中开拓视野、启迪心智、陶冶情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认真工作,乐于交往

“工作的最大意义并不限于由此获得的物质报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工作的意义之一即它能表现出个人的价值,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应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寻找自己的成就感,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寻找专属于教师的那份独有的快乐。同时,要在工作之余乐于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寻找人际关系的和谐,实现自己的不断进步,保持心理平衡。

(四)懂得自我心理保护

教师在心理承受挫折的时候,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表达与宣泄,使自己教容易接受挫折与困难,不至于引起情绪上过分痛苦与不安,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本文只是简单地对教师教育心理素质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对教师心理素质的构建进行了概要的总结,并对如何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提出了一些建议。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甚至关系到我过人口素质的长远发展。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这一课题,也必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水平与教育要求的不断发展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伴随着会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这需要一辈又一辈教育人继续努力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韩进之.黄白.我国关于教师心理的研究[J].心理教育与发展.1992年第4期第36页

[2] 李向群.教育心理素质浅议[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总第61期第37页

[3] 罗小兰. 教师心理素质的理想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3卷2003年第9期第57页

[4] 李向群.教育心理素质浅议[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总第61期第39页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论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论文

论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