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
朗读是小学生语文入门学习以及强化积累的主要途径,对于后续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基石作用。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今天,小编为你带来了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是什么
1明确目标,丰富形式
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朗读目标:能够使学生流利、准确、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出来,可以按照标点符号正确停顿,并根据词语表露出情感与动作。同时,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学生记忆力好,适宜采用诵读、朗读相结合的方式,甚至背诵也是可以的。教师应当重视范读,教师应该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听了教师的范读沉醉其中,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感情和语气等要素,让学生通过模仿而努力尝试,教师适时给出指导,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十分有效的。对于重点段落教师要重点分析讲解,并给学生自己感悟和理解的时间,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领会其中的感情,获得感悟,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教师给予充分指导。另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采取自由朗读、点名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效率。
2保持童真,激发兴趣
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决定了这些小学生的注意力差,不能够长期集中注意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具有童真的问题教师不能够一味地否定而是应该认真对待,以保持孩子的童真童趣,以免抹杀孩子的想象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应该让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结合自己的实际见闻产生一些体会感悟,从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将这些信息积累成对自己有用的资源,时间长了学生潜在的兴趣就会被激发,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插图以及背景音乐等内容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3点燃激情,引发思考
的小学生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所以,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之中,教师对于普通话不标准的学生一定要及时纠正,通过示范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朗读的过程中也要附加思考,不可机械的朗读。
例如在进行《司马光砸缸》这节内容的朗读教学中,学生们一定会被司马光I临危不乱的精神所鼓舞,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是你处在当时的情景,会用什么方法来救小伙伴呢?是去找大人们还是推翻大缸呢?提出思考后学生不仅了解了急救方法,也培养朗读时加以思考的好习惯。
4回归自然,释放个性
我国自古就有许多诗歌流传,可谓是一个诗的国度,许多诗词文章都体现着作者的人格魅力,更是铸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人格品质,因此,应该通过让学生朗读一些诗文来回归自然,让学生在朗读诗文的过程中发现美、体会美,从而热爱美,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的思维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在朗读时便会掺杂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感情倾向,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朗读教师应该持尊重的态度,只要不与文章的主旨相悖,教师就应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发挥想象力,让学生释放个性。
例如,在朗读诗歌《锄禾》时,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去朗读,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读法,教师就都应该支持和鼓励。"汗滴禾下土"可以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想象农田中农民伯伯的劳动情景,思维回归大自然。
5流露情感,优化评价
一篇文章的精华就在于它的感情,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与心理,从而使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关注感情的变化,更加富于感情的流露,可以适当将文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从而引发共鸣,更好地去理解文章。与此同时,教师应当优化评价,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评价,根据学生朗读水平的不同以及进步的快慢进行评价,若学生努力了,即使仍旧读的不是很好,也应当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具积极性,更有自信,对于水平本就很好的学生应当要求其追求卓越,更富感情,这样才能够使大家共同进步,共同的达到提高与升华。
小学语文朗读存在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肖邦弥留之际说的一句话:“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肖邦的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5、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相对环节而言,非指读的人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猜您感兴趣:
1.关于小学生的朗读技巧指导
2.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计划
4.小学生朗诵技巧学习
5.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
6.关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
7.小学五年级语文:朗读的技巧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