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随俗话饮茶

发布时间:2017-03-14 15:00

登上莲花山的那一刻,突然下起了阵雨;折身下到半山亭刚刚躲入里面,雨停了。热烈的阳光划过高高的树梢,斜斜地照射在远处城区的建筑物上,西边太阳东边雨,一朵白云携彩虹,这大概就是夏季里比邻南海的深圳经常有的一景,特别是台风过去的头两日,巴掌大的云朵上也可能坐着出来游玩的龙王敖广。

歇了雨,喜欢聊天的翠鸟又叽喳了起来。

我也算是翻过山了,沿着来的道踱步下山。承不住雨水的叶将滴滴雨泪抛向脚下的麻石台阶。

只因歪坐家中看那讲茶的文章看得累了,才有上山一事,现在,走在寂静的路上,抹着汗水,我的思想就又回到茶上面。是啊,正因为,如同这阵阵雨的台风天一个样,长热的夏季,湿热而又汗多,不常喝些茶水,岂不是会头晕眼花,搞出个中暑的事儿来。在南方要喝茶,喝功夫茶,还应该喝热茶,饮茶不但养生保健,也是我们中华的传统饮食文化。常喝慢喝也是顺天应地的事。入乡随俗这事我在湖南的生活中,对湖南人爱吃辣的习惯就已深深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湖南的三月里,冬去春来,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勤劳的湖南农民,即开始了春耕春播的准备,但时下的气候虽说是春天来了,但离那人体感觉的暖至少还差30度,暖只是相对于寒冬腊月而言。在人人都还穿着棉衣的时刻,勤劳的农民牵着水牛,来到了嫩草初露土,四际颜色还带灰的水田边。其时的湘资沅澧四水流域,多是绵绵阴雨,寒风瑟瑟之日,虽不至于滴水成冰,但可用苦寒来形容。来到田边的农民脱去外面穿着的棉裤或厚实的长裤,将里面贴身长裤捲到大腿根部,头戴斗笠身披蓑衣,一声对牛的吆喝,赶牛下水,伸脚踏入水田中,跟在牛拖拉着的梨后,在被梨翻开的泥水中,一步步一步步地行进于冰冷刺骨的大田中。演绎着那数千年来的农耕文明。在两三个时辰的劳作中,几乎是连茶水都不进的。但是上田回到家中,吃起那一碗用红辣椒或白辣椒包围着的饭菜,喝着自家酿制的酒,尽管屋内弥漫着辣味,足以让我这个北方人涕泪涟涟,喷嚏连连;但不用此种吃法,何以逼走寒气,让气血贯通,让病邪远离人身呢!这样的生活衍生出湖南人敢吃辣,不怕辣,辣不怕的人生勇气和生活习惯或曰风俗。外乡人要想在此生活就要入乡随俗学会吃辣,才能享受得起阴寒的二月天,经得起下田的苦。敢吃辣,不怕辣,辣不怕的乡俗不正是顺天应地而养成,并根植于这块乡土之中吗。乡俗乡俗,表与形,实质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理。入乡随俗决非是简单的中庸。

同理,外乡人或着干脆说我们这些北方人,来到深圳这片热土,面对连续不断湿热的夏日,入乡随俗,泡些茶常喝喝,闻香品茗,学而效之,定可养惠身心。

喝茶的风俗绵延南国流行已有数千年历史,唐朝人陆希声就于诗中写道:

“二月山家谷雨时,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新芽就是茶叶,摘在二月到谷雨间,谷为粮,雨为水,谷雨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惜春之时,摘芽炒茶,烧一壶泉水泡一壶新茶,用它补回劳身之形,或补回劳心之神或求两者同补,养心补气最宜时。

现代科学也再次证明,茶叶中含有蛋白脂,脂肪,还有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和有益于人体的多种微量有益元素。茶中还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喝茶还有助于防老保有青春的功效。而且,茶叶中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可帮助人们清油解腻,有消食、利尿的作用。在喝茶防暑降温祛湿的同时,茶叶中还有如此多的体贴随同而至,真是应该劝君再来一杯了。

非正餐之时,用茶待客,简而至诚,只因美酒虽好,不能解渴,白水解渴又流于平凡。家中待客之道真的是莫过于芬香扑鼻、茶味鲜醇、清汤绿叶的香茶一杯了。而茶道待客更是追求着清心悦神、情致高洁、超凡脱俗的心境。端茶观水,闻香品茗,嘻哈畅谈、扣指答谢、儒雅淳朴。

或许真的有一众文人骚客能啜茶怀古,喝出“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的乐趣,也是茶来世间的最好归途了。

酒入愁肠情更切,还是嫩芽不伤怀。酒使人迷乱,茶却令人现实,在家中让茶壶煮着东江水,让謦香缭绕于屋间,饮茶于兰芝灯下,读书写作真是善哉!美哉!

而个人独酌是否时有“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的思乡情呢。

愿我们祝大家也在冲茶端杯扣指闻香之际,品味着新的生活情调。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度,饮茶也如此,并非越多越好。关键是常饮慢饮。如同美食虽好,也不可暴饮暴食,让本来美好的事物走向反面而去。科学上同样证明,缺铁性的贫血者、神经衰弱者、有胃溃疡者、泌尿系结石者、肝功能不良者、便秘者、孕妇、女性哺乳期内、女性的月经期内、女性的更年期内、心脏病者、醉酒者却不可饮茶,或只能少量饮茶。切记!特别,连作者本人在内,也是于写作本篇文章时,才弄清楚醉酒人是不可饮茶的事。可见平时生活中的谬误还真的不少。另外,不饮浓茶,睡前不饮茶,进餐时不大量饮茶,喝奶或吃其它奶制品时不要同时饮茶,只不过,此行为只是使奶制品的营养大为损失而已。

入乡随俗话饮茶,也算唠叨了一通。

也许,再过二十年,在深圳某一家叫“春茗”的茶馆里,见到一位头发花白但身体尚健康的老年人,能用标准的普通话尚且还能穿插几句闽南话和粤语与阿庆嫂调笑的,莫非就是本人。

入乡随俗话饮茶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