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田和10倍速影像阅读的特点
现代速读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为加强其航空及地面观察员的辨认能力,特别是在能见度差的气侯下,能对快速行进的飞机,做正确的辨识,将各种飞机的模型以极快的速度掠过屏幕,而接受过此种闪示训练者,意外发现,在其阅读速度上及记忆力上均有显著的进步,战后美国芝加哥的西北大学视听教育中心承此基础,继续研究,得出速读之雏形。
先说普通的速读法,社会上广泛流传的普通的速读法,实际上通过扩大视野来实现的。这种训练花时间强化训练,是可以达到面式阅读的。但也有个不可回避的缺点,就算他通过严格的训练,真正达到了面式,一分钟可以1万的阅读,却无法处理。所以真正使用时,大部分人还是得把速度降下来,降到2000-3000字,这样才能使用。而且如果是遇到专业书,一些晦涩难懂的科目,3000也保障不了,还是得降,甚至是回到几百字。为什么,他用眼睛大量摄取的信息不知道给谁!给左脑,左脑肯定不收,他处理不了,给右脑也不行,右脑没有经过激活,他的脑细胞是萎缩的,无法处理。社会上大量流传的通过速读可以达到多少万字的广告,你去学,看看能不能达到。
然后说七田,七田把这个问题解决的非常漂亮,他下了大力气来强化右脑的图像训练,这就保证了眼睛摄取的信息能够被处理,这点七田的功劳是不可抹煞的。他也用加古德次的训练图,但老七讲,每个图每天训练10秒就够了。实际上他是根本不用训练视野,因为他用右脑的图像功能把这个给取代了,他训练看3D,然后用看这种软焦点把一页文字当成一幅图片一样,直接传到右脑上去了。
现在有不少人对波动速度有误解,以为和普通速读差不多。实际相差很大,七田的波动是把文字直接当成图片传到右脑,然后右脑把图像传递给大脑分析处理。所以七田的理论上,真正波动速读是用看动画的方式来看书的。这是他的训练后理论上应该得到的结果。但这并不轻松,所以七田的波动只有经过长期训练,才有可能达到。
最后说说10倍速影像阅读法了。首先,10倍速看悬页,所以他不用训练视野,那些正规的训练眼机能的方法他淘汰了,不要了。另外,和七田不同,他看到的东西不交给右脑,所以他也不训练右脑,他把这些信息完全一骨脑的都塞给潜意识了,就等着大脑自己编辑处理去了。
香肠很容易就看到了,试着看悬页,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看墙壁,然后再看四角的书,我试了几下还是不行,索性不看墙壁,我觉得和桔子法都一样,就是个引子,于是直接看书,用七田的软焦点。这回,很快,悬页就出来了,是,中间是多了个东西,说白了,就是中间的装订线由一个变成了两个,然后左右页有几个字会交叉重叠在这段上,字迹很清晰,每个字都可读,而且是凸出立体的。我试着调整眼肌,发现要更容易的看到悬页,还不能完全照搬七田的软焦点,悬页和软焦点有区别,七田几乎是看3D的方法,但也有不同,而悬页是在七田的方法是再微调了一下眼肌。我在七田的软焦点和悬页的用眼方式上来回切换了几次,觉得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10倍速影像阅读法的悬页训练和七田的软焦点很相近,也是用类似看3D的方法,但也有区别,还不完全是看3D的,七田的更接近3D,悬页差的稍大点,他的目光要求比3D更散一些,所以看见悬页的人通常看字是模糊的,就是这个原因。而练习波动速读的人要好得多,他能通过微调眼肌很容易看到悬页,而且此时的字是清晰的,完全可读的,但有叠字、叠行的现象。练习波动的人可以试着看看,是不是我说的这样。
总结一下吧,10倍速影像阅读法学起来,有点难,但不会很难。七田的波动速读则是相当难,不容易达到的。普通的社会上流传的面式阅读难度则在两者之间。另外给10倍速影像阅读法的人一个建议,要是你看不到悬页,建议你先练习看3D,然后用看3D的方法来看书,但注意,把目光放在书的四角,这样目光就要比3D还要散,悬页很快就会出现了,但也正因为散,所以字迹对大部分人是模糊的,但习惯波动目光的人不会,他看字应该是清晰的,凸出的,黑的,每个字都是可以朗读的
七田和10倍速影像阅读的特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