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创业故事大全精选

发布时间:2017-01-09 16:31

这个世界几乎不合所有人的梦想。只是有些人可以学会遗忘,有些人却坚持,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窗帘创业故事大全精选。

窗帘创业故事大全精选

窗帘创业故事大全精选1:“窗帘大王”的创业故事

7年前,沈国强孤身一人来到武汉,举目无亲。这个浙江海宁农民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市场。许多老乡都在这里折戟而归,从家乡运过来的大批窗帘都卖不出去,“一般10万元的货,只能卖出两三万。”老乡纷纷劝他,不要再往武汉跑了。 可沈国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认为武汉市场有很大潜力,优势十分明显:“租金相对较低,物流十分发达。”2001年10月,沈国强在武汉的第一家窗帘店,在汉口多福路开业了。 然而,事情远没有他想象中顺利。2001年底,沈国强没有赚到钱,反而亏了几十万;2002年,依然如此。2003年上半年,经营情况还是没有什么起色。 失败是成功之母。沈国强既是一个执著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人。他细心调研,和客户多次沟通。终于,他找到了原因,原来是窗帘颜色不对路:与北方人喜欢颜色浓重、纯欧型风格的口味不同,武汉人更喜欢浅淡、现代型的窗帘,进货相应调整后,销售明显好转。2003年下半年,他把店搬到江汉大楼的“窗帘大世界”。这次搬迁给他带来了转机,当年底,他开始扭亏为盈。 昨日,记者在他的展厅里看到,几个客户正在选购窗帘。“我们是这里的老客户!”他们介绍说,沈国强经营很讲诚信,而且价格合理,因此常来批发。“其实每年都有赖账或骗货的。”沈国强告诉记者说,尽管自己受骗,但是他从不把自己的损失转嫁到客户身上去。7年来,他发展了近500多个大客户。生意伙伴遍布华中地区,成为窗帘大世界有名的批发商。如今,他已经开了4家连锁店,年营业额近千万元。

窗帘创业故事大全精选2:像结婚一样创业

1996年,20岁出头的陈海建总想干点自己的事情,在银川最大的装饰城"华泰龙"打工的经历让这个聪明的小伙子看到了一线商机--百叶窗。

"华泰龙"是当时最大的,也是为数不多的百叶窗经营者。当时在"华泰龙"打工的陈海建心里清楚极了,高达200%的利润,并不复杂的加工安装程序,较为固定的货源,使"华泰龙"因这小小的百叶窗着实狠赚了不少。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光看别人赚钱,给别人打一辈子的苦工,这样的生活没意义!"年轻气盛的陈海建决定投身百叶窗市场,自己创业。

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时,两位老人犯难了:做生意需要钱,可是自家的条件不好,海建作为家里四姐弟最小的一个还没成家。好不容易辛苦攒了4万块钱留着他结婚用,可现在海建却想把它拿去做生意,若是这钱做生意赔了,这到手的媳妇可就没了……

在老人眼里,孩子的婚事可比做生意重要,二老坚持让这钱留着日后结婚用。海建知道介入这行宜早不宜迟,最终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先结婚,后创业。

女友通情达理,毫无怨言的用行动支持了海建的决定,就这样20出头的小伙子用极少的钱完成了人生大事,了却了父母的心愿。结婚后,海建和女友就在自家老式简易楼同父母住下了。创业的事并没因结婚而耽误,海建已在商都相中了一个30平米的店面,为了节省开销、降低成本,他干脆在自家的简易楼前盖了一间小平房作为加工点和仓库,并亲自进货,使原料、加工、销售成为一体。就这样海建的"洋洋"百叶窗小店在1996年年底开张了。

船小好调头。海建的小店运做成本低,百叶窗的价钱比"华泰龙"便宜了不少,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又好,很快凭借这些优势迎来了大量客源,每天的生意很红火。

海建和雇来的工人没日没夜的干,白天出去安装,晚上在家加工,一个星期最少要熬两个通宵。激情是无穷的力量,虽然每天的工作量巨大,可是看着生意这么好,再苦再累也干得欢。就这样,海建忙忙碌碌,兢兢业业的干到了1998年。他奢望中的运输车--摩托车早已变成了现实,自己当初的投入也变为现实的利润极大地回报了自己。

初尝苦果连夜撤退

生意做起来了,商都这30平方米的店面可已经满足不了海建买卖的要求了。

为了扩大经营和影响,他决定改变营业地点和店铺面积。随即,热闹的南薰东路便有了"洋洋"的"新家"。

风云变幻一瞬间,昔日的行业老大"华泰龙"已被"洋洋"抢尽了风头,海建的信心也越来越大。然而搬到了新店之后生意不但未见提高,反有滑坡的迹象,让他陷入了痛苦的漩涡之中……

由于百叶窗的高额利润像一块诱人的蛋糕,引来众多分食之人。1998年银川的百叶窗市场急速扩张,一时间,经营者众多,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单位面积中充斥着如此之多的经营者,为赢得更多的客源,"压强"变成了互相压价,这让海建始料未及。百叶窗的市场价从110元每平米,迅速跌至30元每平米,利润从200%骤然滑落到不足20%!再好的产品和服务也抵挡不住恶性竞争的伤害,新营业点每年高达十几万的租金压得海建喘不过气来。

苦苦经营大半年之后,海建毅然撤退,图谋东山再起--如果再不停止没有赢利的经营,那么彻底失败必将是等待他的结局。由于租期未到,违反了双方签定一年的租赁合同,海建没好意思去要押给房主的一万元押金,决定连夜悄悄搬货。腾空的房子和狼狈的结局让他心痛不已……

初次品尝翻船的滋味也让海建成熟了不少。因为没有及早看清市场变化导致了这次失败,但自己绝不能因此而放弃对事业对成功的追求,他决定打起精神从头来。

经过对市场的观察和分析之后,海建看到了新的商机--窗饰布艺!经过几年的时间,百叶窗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减少,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百叶窗效果单一的装饰作用,富于变化的新材料必将逐步取代百叶窗的统领地位,而颜色丰富、质感多样、易于加工、变化多端且风格自然的各类装饰布正是首选。

1999年开始,银川的房地产业也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家庭准备更换住房或重新装修,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逐步变得更加灵活,银川的窗饰行业潜力巨大。习惯思考的海建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当时银川市场上窗帘布艺店不多,且品种单一,档次偏低,整体水平不高,是一个很好的切入时机。海建的哥哥一直在"银川一职"做服装专业的老师,哥哥决定辞职,利用自己的专长和弟弟一起打拼,拿着二姐用9万多元的新出租车换来的7万元,而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故事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打击,可是这两兄弟却还满怀希望的开始了"二次创业"。

背水一战梅开二度

1999年底,70多平米营业面积的"洋洋布艺"在众商云集的新华街开业了! 新"洋洋"带给了银川消费者新的感觉。海建亲自寻找的货源,哥哥海洋精心设计的款式,让每一个进到店内的人不由得耳目一新--花色、品种繁多的布料制作而成的款式新颖的窗帘,彻底颠覆了人们的陈旧观念,原来不起眼的布可以做出如此多的文章。用布窗帘装点家居温馨且自然,消费者很快就接受了"洋洋布艺"的风格,定单如芝麻开花般节节升高。

每天下班后,海建就用自己的摩托驮着摞地像小山似的布料回家加工,第二天再把做好的成品带回店内。外地若有新的好的面料,海建就尽快地带到银川,书本杂志或脑袋里有什么新的样式,海洋就把它做成样品,所以"洋洋"时常能给顾客新的感觉。

渐渐地,"洋洋布艺"逐步占领了市场,并变成了引导市场潮流的主角。

到了2000年,海建考虑把店面营业面积扩大,以增添更多的品种,吸引更多的顾客。最后,新店面选择在了南关清真寺旁,对面是一个大型灯具市场。装修家居来挑选灯具的顾客便可以被吸引到"洋洋布艺",无形中又增加了许多潜在消费者。新店200多平方米的面积也使得海建有更大的空间来增加花色品种和经营项目,顾客的选择余地也变得更大。

在经营中,海建非常注意听取顾客的反馈意见并及时的加以改进,以顾客的利益与需求为原则不断的提醒自己,凡事和哥哥亲历亲为,脚踏实地的前进着。到2002年,"洋洋布艺"凭借自身的优势赢得了无数顾客满意的微笑,创造了良好的口碑、影响和顾客群。当年立下汗马功劳的摩托车也换成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面包车。

可以说,这两年是"洋洋布艺"奠定良好基础飞速发展的两年,也是银川的窗饰布艺行业风云变幻的两年。很多跟风开办的窗帘小店由于产品更新慢,花色款式落后,质量参差不齐,渐渐满足不了消费者日益挑剔的眼光与要求而相继落马,存留下来的中型店也由于缺少创新使得前景并不乐观,而"洋洋布艺"却以独到的眼光、准确的中高档定位、永远新于消费者观念的引导着市场。

窗帘创业故事大全精选3: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贫穷的黄炳兰通过自主创业,多年努力创业开办的窗帘店为她们掘取了巨额财富,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黄炳兰是典型的客家妹子,勤劳善良能干。

黄炳兰1978年出生于龙岩市长汀县的黄坊村,初中还没毕业,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家里上有80岁的奶奶,下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在上学。为了承担起家庭重担,黄炳兰14岁那年辍学回家种地。在奶奶的指导下,黄炳兰起早摸黑下地干活,近10亩地的农活她一个人干了下来。一次,田里水稻得了“黄矮病”,叶子变黄,黄炳兰急得不知怎么办。她将情况和奶奶说了一遍,奶奶教她买农药喷,喷到中午,天气炎热,黄炳兰晕倒在田里。幸亏邻居看到,背黄炳兰回家。一番辛劳,终有收获。稻田获得大丰收。农活的历练,使黄炳兰从肩不能挑,手不能拎,到能挑着百斤谷子健步如飞,艰难的岁月,把她磨练成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个性。

创业路上,白手起家艰辛创业故事

埔岭村地处永安市郊区,城市发展很快让黄炳兰家里的地被征迁。黄炳兰闲不住,就和丈夫黄旺永商量创业门路。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2008年底,黄炳兰大姐因为生孩子要回乡下老家,位于五洲第一城的窗帘店铺准备转让,黄炳兰接手了下来。创业是艰辛的,黄炳兰是个急脾气的人,由于没什么生意,她常常因焦虑而失眠,最艰难的3个月时间里,黄炳兰体重一下从52公斤消瘦到44公斤。在丈夫安慰呵护下,她终于挺过了这一关。

窗帘店上半年都属于淡季。黄炳兰看准夏天的商机,兼做床上用品,筹借了两万元进货。实行低价销售,控制进货成本很重要,黄炳兰考察了江苏省南通市、湖北省武汉市的纺织市场。为了节省花费,从永安坐火车到江苏南通市,32个小时的车上生活,她每餐都以方便面为午餐和晚餐,早饭就省去了。回来后,黄炳兰自己设计制作床上用品,凭着心灵手巧,生意有了起色。

走南闯北考察,使黄炳兰大开眼界。此后,只要一有空,她都去外地取经,学习窗帘的新造型和设计后,带回永安与客户分享。拓展市场,同台竞争略胜一筹作窗帘,造型设计和窗幔制作是难点。加工窗幔是技术活,普通窗帘店都是上广东厂家去做,不仅时间慢,大小也会有误差。黄炳兰开窗帘店,既当老板又当车工,很快掌握了这两项技术。对于窗帘的设计,黄炳兰常常亲自到现场与房东沟通。她说,如果把一套房子比作成一个人,窗帘就像一个人的脸一样,一进房间,如果窗帘搭配得好,就可以把家庭的氛围衬托得很温馨。

凭着这几点,黄炳兰的窗帘店从2008年一个月只做两三套房子,到2009年,每个月可以达到6-7套。从2010年开始,她瞄向酒店和办公场所,最多时每个月可以达到20多套。经营也从低档到高档进军,满足了顾客不同的需求。2009年9月份,位于埔岭村的格林含笑大酒店开建,为了拿下这个单子,黄炳兰采取以勤劳取胜的战略。10天里,她每天早早去酒店工地报到,帮忙老板泡茶,擦桌子,热情地与员工打成一片。看到黄炳兰这么准时来“攻关”,有一个员工说:“小黄,你就干脆来这里上班吧!”

初出茅庐的黄炳兰虽然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但在酒店老总眼中,却还是一个妹子。为此,酒店老板特意请了一位来自广州的窗帘店老板,与黄炳兰现场进行PK。广州的老板因考虑到路费、安装费等,成本明显要比黄炳兰高。黄炳兰则向酒店老板承诺:“我不仅可以价格优惠,我和老公都会安装窗帘,关于售后服务,我们可以保证在三分钟内解决。”黄炳兰在现场竞价中略胜一筹。整个酒店共有六层,近百间房间,夫妻俩携手努力,黄炳兰负责设计、加工,丈夫则负责安装窗帘和售后服务。两个人起早贪黑,每天6点起床,经常干到深夜一两点,总算在半个月内完工,为酒店国庆黄金周开业赢得了时间。

这次的成功,黄炳兰以真诚的心赢得了酒店老板的信任,也证明自己的实力。2010年,黄炳兰参与三明市首家五星级饭店——永安市燕江国际大酒店的部分窗帘业务,并一举拿下大酒店附楼整幢16层共计上百多间客房的窗帘业务。2012年9月,黄炳兰与姐姐合伙开的第二家好旺佳窗帘店在新安大院沿街店面开业了。新店立足中高端产品,由黄炳兰亲自设计,在价位上有绝对优势。新店开张一个多月,她手上就承接了40多个单子,忙得不亦乐乎。

窗帘创业故事大全精选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