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企业市场营销案例

发布时间:2017-02-28 11:16

随着科技和的发展,案例分析有所变化,作为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案例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功的企业市场营销案例相关内容,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成功的企业市场营销案例一

场景营销案例解析

罗辑思维的“混搭”场景模式

罗辑思维是一个自媒体,由罗振宇和申音一起创办。据说萌生这个念头也很偶然,在2012年12月21日这个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二人在一起聊天中突发奇想,假如世界真的就此毁灭了,我们应该做点啥?在此需求推动下,二人决定创办一个学习型的虚拟社区,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利用各自领域的媒体优势,将之办成一个知识学习和分享的平台,网聚了大批爱好学习新知识的年轻粉丝,这就构成了场景营销所谓的“入口”。

如果仅仅是有一个免费的学习平台,这倒没什么稀奇,基本大多数社群都是如此,免费的谁不会?罗辑思维经过一年运营后,发现免费并不可靠,终究付出是要得到回报的,可如果立即收费就面临巨大的压力,收费后粉丝都跑了怎么办?

好奇害死猫,这两个创业者决定破釜沉舟测试下收费模式,于是史上惊人的事件发生了,第一次在5小时内售卖会员费160万元,第二次24小时售卖800万元。截至1月,每期视频点击量超过100万,微信粉丝达到108万,有投资机构对这个学习型社区的估值约为1亿多元。

上述这些并不是其最大亮点。然而在2014年聚集了大量粉丝的罗辑思维在中秋节这天策划了一起卖月饼的线上活动堪称经典一战,事后分析归纳有如下几点值得总结。

1.抓住场景关键核心点,以众筹的方式完成相关价值点在此场景中的彼此连接和整合。在整个售卖月饼的价值链条中,有如下几个关键核心点:购买用户是谁?什么产品表现形式?如何来售卖和配送?如何能最大价值地彼此分享和传播?

罗辑思维在月饼操作起始阶段,即完成了两个众筹的准备,为后期项目的推进做好铺垫。

其一,众筹资本团队。罗辑思维发起合伙人入股的众筹模式,本金为1万元,使用周期3个月,年化收益率20%,即该理财产品每人收益最终为500元。最终有3000人报名,200人成为本次项目的资本合伙人。而最终罗辑思维为感谢自家会员的支持,额外发放特别红利500元,最后每位合伙人收益为1000元。

其二,众筹合作伙伴。在产品发售配送和产品形象设计环节并不是罗辑思维的长项,为此将之外包给专业的团队一起合作,通过众筹的模式完成了合作伙伴的选择。最好的配送服务公司和最好的设计师,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是零瑕疵,让消费者无可挑剔,利于彼此间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关系。

众筹的本意并不是非法集资或画饼忽悠,而是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一种凭借信用为基础的合作模式,这部分群体既是投资者,也是消费者,更是未来用户的意见领袖,大量的新用户将通过这部分原始的意见领袖的引导和推荐完成产品早期的破冰之旅。

2.构建场景销售目标群体定位异常清晰,以“85后”年轻群体为主要消费群体,打通的是会员间的横向沟通交流,俗称“C2C之间的关系”。

针对年轻目标群体的消费心理和习性,所以该月饼比较另类,可以单人付费购买,单人代付购买,可以靠人品和人气而“多人代付”购买,甚至可以赤裸裸地宣称“求勾搭”“撒欢打滚求月饼”“哭泣着求月饼”等形式,这种极其热烈而新潮的表达方式让“60后”和“70后”觉得很丢脸,但“85后”和“90后”却很喜欢。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群体间的这种传播宛如吃了鸦片一样上瘾,我购买了一定要我的亲朋好友或私密好友来分享,赤裸裸地不加任何掩饰,又何须任何掩饰?来吧,一起嗨皮吧,不过一块月饼而已。

3.场景的传播原始动力是“游戏和娱乐”,没有这些的场景毋宁死。在场景中,你是什么不重要,甚至一条狗也没关系,关键是要引起群体的关注和喜欢。游戏和娱乐是场景具有活性的催化剂和黏合剂,让消费群体亲自体验并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并喜欢上这些内容,而且乐此不疲。

罗辑思维设计了一个“月饼节操榜”,节操王可以在当年农历八月十六和罗胖一起晒月亮晒星星。这个数据是动态的,根据每天不同时段的月饼销售情况随时更新榜单数据,这个榜单不仅对当事人有刺激性,即便是大群的旁观者等好事之徒均纷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种榜单本说明不了什么,但根据中国人群体的尿性,只要是排行榜有排名,必定成为饭后茶余的谈资,这无意中提升了用户的黏性。这种微妙的心理是典型的心理学中爱慕虚荣的表现,但在现在的趋势下,又有谁去真的在乎呢?

当然“节操币”就相当于消费积分了,当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呼唤罗胖为其服务,可以想象下啊,当偶像听命于自己的召唤而消费者却作为一种“大爷”般的为所欲为是多么具有赏心悦目的一种感觉啊,对,场景营销要的就是这种眩晕感。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啥很多明星送餐、明星代卖等网络活动会在互联网上掀起如此大的风波,都是虚荣心惹的祸。

这些内容设置本身都是为了增加用户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得他们动起来,而不是处于静默状态。过去传统营销的单向传播,是大喇叭式的传播模式,而在这种场景的诱惑下,社群间的交流忽然变得有趣起来,我愿意参与,我愿意给你打赏,我愿意当一种大腕或大牛的感觉,没关系,只要你参与了,就会找到这个感觉。

这种社群是生态的、活跃的、持续的、激情的!

4.社群的商务力量是场景营销中虚实融合的基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为共同爱好和兴趣的一群人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在互联网平台上纵横驰骋,彼此守望相助,从此人生都将大不同。在社群中社交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是两个永恒的主题,所以营造归属感和价值分享的场景氛围就成为这个组织的关键。

粉丝的黏性决定了场景是否可持续,粉丝的口碑传播将成为这个社群能否长大的核心要素。所有的活动均围绕这两个核心指标展开,所以当罗胖策划月饼这个事件出现后,立即一呼百应。

案例思考:

本案例中就场景营销的入口导流、价值连接、彼此关系、参与互动、娱乐风趣、口碑传播等几个核心要素做了阐述。场景无处不在,关键是在构建信任的基础上完成厂家与用户、用户与用户间的价值分享和交流,从这个角度上看,场景本身即为平台,是一个具有利他性的微生态体系。

三只松鼠的产品说话场景模式

产品永远是王道,是营销的子弹。在场景营销中产品的设计也非常重要,有人提出“产品极致化思维”和“工匠精神”,甚至上升到开发者或持有者的“情怀”等要素。这些内容都是吸引消费者的切入点,但仅从产品而言,做得极具特色的当数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仅仅定位在“85后”年轻女性群体,面对这个群体“萌货、无节操、求包养”的调性,整个三只松鼠的品牌调性突出在为“主人”服务上,让客户满意。当然这种软性的服务固然很重要,但很多企业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来达到这点,所以此点并不能形成相对的差异化,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跟随。

为了有效地区别于其他休闲类坚果食品的品牌调性,三只松鼠在产品设计上重点聚焦消费者的痛点,将痛点转化成痒点,以此构建产品的独特场景,极具魅力。

痛点一:选择碧根果作为爆品,碧根果最大的痛点在于不好剥。

三只松鼠意识到当用户使用传统生产工艺加工的碧根果,最大的痛点在于果壳不好剥,为此很多厂家不惜成本,随产品赠送一个特定的铁钳子,以此来将果壳夹碎,方便食用。但大多数食客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往往会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夹得太碎,成了粉末状,无法食用;另外一个情况是四处飞溅,不卫生。为了解决此问题,三只松鼠利用膨胀冷缩的原理在加工环节重新调整了生产工艺,使得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膨化度大大提升,冷却后自然剥离,消费者只需轻轻一剥,果壳当即脱落,非常方便食用。很多用户为其起名称曰“手剥核桃”。

当然,三只松鼠的另外一个产品夏威夷果在此点上可谓下尽了功夫,也非常不错。夏威夷果最大的痛点是必须用锤子去砸,而且未必砸得好,往往食用起来非常麻烦。三只松鼠将这个产品在生产环节增加一道工艺,将产品切割一道缝隙,同时在袋子中附赠一个小起子,用户只要拿出这个小起子,在那道缝隙中轻轻一撬动,立即裂开,非常方便食用。

痛点二:碧根果在食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杂质将手弄脏弄黑。

三只松鼠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每个包装袋中增加了湿纸巾,用户吃完后,不用起身去厕所洗手,只需要抽出湿纸巾,将脏手擦干净即可。

痛点三:碧根果一袋装为210克,每次食用往往吃不完,密封不好下次会导致产品受潮,碧根果将比药都难吃,往往会非常遗憾地扔掉。

为了解决此问题,三只松鼠早期采用的是条形夹,置于袋子中,用户只要吃不完,可以从袋子中拿出来立即夹起来给予密封,后来经过不断改良,产品升级迭代后采用扣嵌式封装袋,提升了食用方便性。

痛点四:碧根果的果壳处理难点。

在这点上,男人们食用是在哪里吃就放哪里,吃完后一起打扫,但总会留下些“余烬”残渣,形成事实上的环境污染。而女性群体大多会垫一张纸,但往往起身时也会不小心带动,果壳散向四周,很多女用户为此非常痛苦。

早期三只松鼠采用的是附赠航空垃圾袋,但航空垃圾袋最大的问题是使用过程中不方便,放置麻烦,还不如直接扔到垃圾桶里方便,但随后的产品改进就令人叹为观止了。经过巧妙的设计,采用硬卡纸,纸叠起来就是一张卡片,展开后就成了一个“水立方”体。这样,使得每次吃完的果壳可以轻松放到“水立方”垃圾小纸盒中,最后一起倒掉,最重要的是这个小纸盒可以反复使用,为此不知道有多少女性群体爱煞了它。

客观地说,一个小小窄众群体的休闲娱乐坚果类食品,能做到这么多小细节是非常难得的,背后代表的深刻含义是,企业在设计这个产品场景的时候,不是单纯以产品为核心构思如何精美,如何“高大上”的,而是重新回归到人的角度来思考和设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性为导向,重构产品这个场景的关键要素,使得用户在使用这个产品过程中,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感受最终在心目中对这个产品刮目相看,继而加深印象并大加赞赏。

这个时候,产品本身并非静态,而是会说话的。会说话的产品可以和消费者进行无声的交流,间接会得到用户的拥趸和忠诚。

有人说“产品极致化思维”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思想,我深以为然。并且认为这种极致不仅仅体现在产品本身上,而且包含在用户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均需极致。

案例思考:

有人说三只松鼠爆品选择碧根果并不赚钱,这种打法一般人玩不起。但当我们在思考场景营销的时候,不能忘记的一点是,你总得有一款产品形成销售规模,否则形不成规模优势,这是不经济的,最终也不挣钱。所以,爆品的选择关键是你成功了没?如果成功了,就构成了场景营销的价值循环链,即“造势爆品→拉粉聚客→口碑传播→多点围攻”的商业模式才能转动起来。没有粉丝就没有一切,粉丝对于产品这个场景的偏爱是最直指人心的营销策划活动。

成功的企业市场营销案例二

青岛水饺进京记

很多人问过我一个问题:

“我们尝试过社会化营销、新媒体营销等,我们也有双微,我们也发朋友圈,我们对新营销投入的预算不断增加,可是为什么就达不到引爆效应?”

那些急于新产品上市、急于新市场开拓的人,对这个问题尤其关注。

上新产品了,或者开新店了,他们通常是怎么做的呢?

很多公司都在忙着砸钱启动市场。启动成功了,是因为“资源够重视”;启动失败了,是因为“资源不到位”。

通常是怎么砸钱的呢?

最常见的做法是:把广告贴遍周边小区的电梯,地面小广告四处撒网,购买微博转发、论坛灌溉,有钱的主儿还会在电视上大炮打苍蝇。精打细算的,则沿用最稳重的做法:点——线——面,资源聚焦,稳步推进,逐个攻克。

常年做市场的,谁没有几把“刷子”!这些“刷子”固然有效,但大家都在用,又似乎不尽如人意。“你赚了名气,赚销量了吗?你增加了投入,增加产出了吗?”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大都差了点底气。

为什么没有底气?

因为广告带不来口碑,少数个体的尝试消费,很难产生持续效应。他之所以不确认能否砸开市场,是因为他不确定引发市场连锁反应的那个杠杆支点到底在哪里!

是的,找到了这个支点,你就找到了一个新市场的引爆点。

去年年底我们做了一个案例,如何运用粉丝营销的思维来撬动一个新市场。看明白了这个案例,你也就有了答案。

区域性品牌走出去的困境

去年我们做了一个这样的客户,它叫船歌鱼水饺,是青岛的一个区域性餐饮品牌,它在青岛当地非常知名。据统计,如果你在青岛旅游待3天的话,一定会有一顿饭是在船歌鱼水饺饭店吃的,因为它代表了青岛的特色。

但是它开拓青岛以外的市场,尤其是离开山东,却没有那么顺利。当它准备进入北京市场,抢占全国这个制高点的时候,面临了巨大压力。

和大多数区域品牌曾经遭遇的困境大同小异:北京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成本更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很难换得优质商业地段的足够重视;在山东受欢迎的主打产品,能否在北京等外地一炮打响,也缺少把握;原来驾轻就熟的启动方式、可用资源,在北京可能失效。

创始人跟我沟通说,我们有没有可能通过粉丝营销的方式来支援北京开店,同时兼顾考虑把一个区域品牌推向全国?

我们是怎样做的

去年12月12日,它的北京第一家店顺利开业,地点是中关村的新中关购物中心,开业时的场面火爆到从早上10∶30开始,排队到晚上10∶00。持续几个月运营之后,到今天如果你去那个店你会发现午餐和晚餐依然是排队。它也连续开了第二、第三家店,很多人问我,究竟我们用了什么样的方式?

1.找对核心层。我们展开的核心,依然是围绕着我提出的社会化营销的黄金法则,首先就是圈层。针对船歌鱼水饺这样一个项目,一个对北京大众来说完全陌生的品牌,我们怎样来定义它的核心层呢?

这个核心层的人,如果找对了,就是你的爆点起点。

通过头脑风暴,我们把核心层人员定义为在北京的青岛人。所以我们通过各种社会化媒体的方式,来招募和勾起在北京的青岛人对青岛的吃食、对青岛品牌的回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给我们的社群起名叫“饺子帮”,每个人称为“饺子侠”,他还有自己专属身份的象征,就是“饺子令”。

2.给活动以符号,融入品牌含义。饺子令,分别为黑色、黄色和白色的饺子,非常鲜明地代表了船歌鱼水饺的产品特色。

我看到很多企业在做活动的时候,活动的名称甚至活动的全程并没有植入它们的产品和品牌的任何信息。也就是说,活动设计毫无个性,毫无专属感,交给任何一个同行做都是可以的。因为没有发力点,且分散发力,这样的活动通常都很难闹动静、很难有记忆、很难有持续。

我们无论是“饺子帮”“饺子令”,还是“饺子侠”,这些都是跟我们产品相关的信息。持有“饺子令”的“饺子侠”,都是有特权的:他可以享受八八折优惠,在整个船歌鱼30家分店中都可以享受这个优惠;他在群里,可以由帮秘负责为他提前订位。

3.建立影响层。在建立粉丝基本盘之后,我们又建立了另外一个基本盘,就是北京吃货这个群体。为什么要找吃货群?我觉得跟船歌鱼本身的产品力是息息相关的。

船歌鱼水饺的特点就是它是海鲜馅饺子,有黄色、黑色,它的口感非常好。现在顺丰冷链非常发达,我们开发一款网上可以购买的产品,消费者可以在网上订购饺子礼盒,跟着节气吃饺子。我们用第二个基本盘“饺子吃货”,请他们在家里体验饺子,引发这帮吃货的味觉,勾引他们进店去体验的冲动。

我们还邀请“饺子侠”们在店里体验产品,一起包饺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

这里我想强调的就是,一方面你一定要找到对的人,另一方面你一定要有序引导。

我总说有几个步骤大家一定要记住:找出来、晒出来、转出去、引回来。

我们找出核心层,又引导他们一起晒出去,晒对饺子的感受,晒他们对青岛的回忆,晒他们的各种关于饺子的故事、花边新闻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家又都转出去,我们又通过二次传播,通过一些大号的分享,通过论坛贴吧,通过各种社群转出去。最终引回到线下。另外,我们也引流到电商。

随着新店的开业,我们社群的粉丝基本盘有300人左右,他们也都觉得跟这个品牌无形中建立了强关系。甚至有很多在北京的青岛人会觉得,把船歌鱼水饺这样一个家乡品牌在北京发扬光大,既是他们的骄傲,又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这些启动,让一部分人先行动起来,形成群体的推波助澜,这就是那个引爆的杠杆支点。

4.结合热点助推。其后,我们又抓住了“冬至吃饺子”这样一个核心销售日。在这个节点,我们主要抛出了两张情感牌:一是冬至有吃饺子的习惯,所以我们设计了H5,主打家人的惦念;二是我个人的创业执念,冬至是个励志日,我写了一篇关于冬至创业记的文章,或许是我的个人经历击中了大多数创业者的内心,引起了群体共鸣,传播甚广。

另外,我们还设计了非常有趣的动漫形象作为微表情,当时这种微表情的自发传播也非常多。

当然,这些素材无一例外都体现出了船歌鱼的元素。

第一家店火爆开业。

伴随着首战告捷,这个启动过程,直接影响到了北京当地很多大的商业地产。当用户的口碑起来之后,你就会发现C端实际上会影响B端。后来像万达等这些大的商业地产都向这个品牌抛出了绣球。船歌鱼接下来再谈进店的时候,就产生了很大的便利,也受益于渠道谈判的风向逆转,它后面第二家、第三家店的开业明显提速。

总结:一个隐形市场决定你能否启动一个群体

很多人都希望在粉丝营销、社会化营销方面真正迈出第一步。他们经常问我一个关键问题:怎样用个体的口碑带动一个群体的口碑?

我的理解是,在一个小群体里启动10%的人群,可能形成引爆;而在10个小群体里启动10个1%的人群,就很难形成气候。找到了你的第一批“口碑推动者”,就是你要完成的第一个圈层,它就是你的第一个需要启动的隐形市场。

这批人往往具有什么特点?

通常有“两需一动”:

“两需”中一需为“刚需”(刚性需求就是强需),二需为“高需”(高频需求更是强需)。

“一动”是“行动”:可以是积极响应、尝试体验的,也可以是H点较低、积极使用“话题货币”的。(作者为北京联思达整合营销机构创始人,深度粉销理论体系的创建者)

成功的企业市场营销案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