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计风险论文_关于审计风险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10 12:41

审计风险就是审计项目风险 ,它具有客观性、潜在性、严重性和可控性等特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审计风险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审计风险论文篇一

《 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与策略 》

摘要:加强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有利于提高医院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效率,也是促进医院更好发展的前提。文章就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的意义和对策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希望对医院的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对策

一、引言

会计报表工作是对会计统计的最终核算进行归纳和总结,医院的会计报表工作对于反馈医院这一段时期财务经营和管理状况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能够为医院进一步改善相关管理制度和主管机关的评价事业提高有效的信息基础。加强对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有利于降低会计报表审计的错误率,有效提高医院会计报表审计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促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二、医院进行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的意义

1.符合新医改的要求

一方面,随着新医改的全面深化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都将“以药补医”,但是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政策投资却没有大幅度的增加,这使得医疗事业的发展收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缓解医院投资不足,收入降低等状况,部门地方医院甚至出现了利用作假等手段骗取政府补助的情况。另一方面,医院实施的等级评审制度将会导致管理人员徇私舞弊现象严重,不利于实现医院内部的公平与公正[1]。医院的等级评审与医院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医院的长远发展都有直接的关联,如何利用等级评审制度为医院谋取更好的发展,是医院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而部分医院的管理人员为了获取更多的自身利益和促进医院的发展,有可能通过在会计报表中做假账等形式来获取更高的等级评审。加强对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能够加强对会计报表的审计,防止系列的问题的发生。同时,新医改对医院会计报表的质量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提高,要求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医院的所有收支都将纳入在预算管理范围内,而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则需要计提折旧或者摊销。新医改对医院会计报表审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医院审计部门相关人员加强对医院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确定审计重点项目,降低审计风险。

2.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是保证医院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重要手段

第一,医院的会计抱抱工作内容广泛,包括医院众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业务。在众多的财务信息中,审计人员如若想要在最短时间找出重点审计项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就需要合理运用风险评估手段[2]。第二,我国医院关于审计工作的现状是,审计任务较多而审计资源较少,二者之间产生的矛盾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审计任务的越来越多,审计人员必须学会在审计工作中准确抓住重点,这也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恰当运用风险评估方法。

三、加强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的对策

第一,保证医院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审计部门属于医院的内部控制部门,要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加强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必须要严格规范医院的审计程序,并且加紧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审计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得到重视,并保证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和审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能够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当然,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扩充新的审计及风险评估知识,并不断增强审计风险意识,才能够切实做好审计风险评估工作,促进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第二,审计人员必须要获取更加有力的审计证据。为了更好的实行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确定审计重点,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该适当的拓展审计的发展,进一步挖掘审计深度,以便获取更加有力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尽量将审计程序复杂化或者多样化,使医院的管理人员难以预料到审计人员的审计程序,避免管理人员利用期间的审计漏洞而进行各种违规作假行为。此外,审计人员工作时也可尽量使某些审计程序避开管理人员,并充分利用医院内部的审计线索,获取有力的审计证据。第三,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树立良好工作作风的基础,审计人员是医院内部控制人员,其工作的公正性直接关系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医院的管理和经营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重视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其他部门的职业道德素质略有不同,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除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法以外,还要求其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坚持抱有怀疑的工作态度,对任何财务信息都要予以重视,对会计报表进行认真审计,防止报表中出现任何虚假信息。第四,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需要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与评估,准确找出审计的重点[3]。审计风险评估需要根据审计风险的要素类型进行详细区分,不同的审计风险要素在不同的会计报表中的风险表现高低程度不同,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的风险要素进行风险评估,并找出审计的重点和审计重点的相关方面。第五,审计风险评估要抓重点,尤其重视审计风险总体评估较高的项目。对于审计风险总体评估较高的项目,审计人员要尤其重视,要求审计部门增加对该项目的分配时间,并分配经验更加丰富的专业审计人员,使审计人员与专家人员共同对该项目进行分析和调查。

四、结语

综上所诉,医院进行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是新医改的要求,对于提高医院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找出审计重点有着重要的作用。医院加强会计报表审计工作风险评估的具体对策有保证医院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获取更加有力的审计证据、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根据风险要素进行审计风险评估以及重视审计风险总体评估较高的项目等。

作者:韩文 单位: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徐东升.浅议医院会计报表审计风险评估与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2(,6):44-47.

[2]崔学刚.我国医院会计改革:内容、成效与问题——兼论对政府会计改革的启示[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2):25-39.

[3]陈启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中的问题与思考[J].财会通讯,2010(,6):56-58.

关于审计风险论文篇二

《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 》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监督和约束的重要工具,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日渐显著。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对应的防范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措施,有利于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风险;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作为企业内部自我监督和约束的重要工具,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日渐显著。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受到社会认可的同时,由于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审计方法滞后、人员素质偏低、再加上企业信息的日益复杂化等问题,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风险,从而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无法使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实现其应有职能。因此,研究内部审计风险成因,进行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尽管形成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但可以将风险因素划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

1.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缺少独立性和权威性。我国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按领导机构可划分为四种类型:位于总经理和董事会的双重领导下、由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设立委员会;由总经理领导;由财会部门领导,四种模式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依次降低。位于总经理和董事会的双重领导下模式的组织形式是最合理的,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内审组织形式还停留在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差的第三、四种,导致内部审计部门很难站在独立、客观、公允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与经营状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内部审计风险也会增加。

1.2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水平不高,无法满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工作要求。主要表现在:1)、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2)、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整体不高,影响内部审计机构的整体素质。3)、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不能经受各方面的诱惑,制约着我国内部审计的生存和发展,加大了内部审计的风险。

1.3内部审计模式的落后。西方国家企业内部审计的审计模式,从审计切入点的角度可以分为四种:财务导向审计、业务导向审计、管理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四种审计模式随着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演进。在审计模式上,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早已进入了风险导向阶段,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模式任然停留在财务导向阶段,较少涉及业务审计、管理审计。

1.4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问题。由于被审计单位往往对“检查式”的内部审计怀有敌意,因而在审计过程中难免会对审计人员有所保留。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就决定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因此,内部审计部门与管理层及被审单位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问题,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风险,阻碍内审价值的实现。

2.外部因素。

2.1内部审计缺乏完备的法规、准则体系。我国审计监督体系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审计法》的部分条款,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法律条款。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注册会计师法》,国家审计有《审计法》,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审计准则已陆续颁布了三批,国家审计工作规范也已颁布实施。相对于外部审计来说,无论是在法律依据方面,还是在审计准则体系上,都是欠缺的。

2.2内部审计对象的逐渐复杂化和审计范围的扩大化。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使内部审计已不再限于对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而是更多偏向于管理领域。审计对象由以往的财务责任延伸到经营、管理责任;审计范围从会计记录拓展到企业各类经营活动和控制系统。内部审计对象的逐渐复杂化和审计范围多样化使内部审计风险增加,也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防范与控制企业内审风险的对策

1.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既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形式上独立,又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保持独立性。

1.1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企业中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保持组织上和业务上的双重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不仅应该独立于财会部门,而且应独立于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在领导关系上,应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直属领导层级,直属领导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

1.2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应设置专职的审计人员,他们不参与或负责其他职能部门的业务和管理活动,内部审计人员应置身于具体的业务活动之外,不直接承担经营责任,不能参与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执行。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2.1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内审人员从事内审工作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的行为标准。

2.2拓宽内审人员的专业结构。随着企业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和内部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宽,内部审计实践中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会、审计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管理、法律、工程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企业风险管理知识等。

2.3落实对内审人员的继续教育。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五条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后续教育制度”。积极落实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平,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

3.推动现行内审模式向风险导向内审模式的转变。我国虽然在2005年颁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意味着我国内部审计已经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阶段发展,但在实践中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首先对审计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审计项目的风险大小选择重点审计项目,并以此来制定年度审计计划,为企业及时发现其所面临的风险、控制风险带来的损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项目审计阶段,审计人员利用审计风险要素的关系及审计风险模型来确定重要审计领域,并通过在审计过程中充分了解审计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分析风险的成因及其影响,从而在审计报告中提出管理风险的建议与策略。

4.构建内部审计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展好内部审计工作,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人员、审计委派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的关系。一方面应加强有效沟通。有效沟通是解除与审计对象的分歧和误会、保证审计工作的重要的方法;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应做到换位思考。内部审计人员在考虑某一问题时,如果能站在被审计者的角度思考,充分考虑对方的现状、处境、感受等,得到被审人员诚心配合,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并进一步融洽人际关系。

5.加强内部审计法制建设。加强内部审计法制建设是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基础措施。审计规范是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工作准则,不仅可以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而且也是审计人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衡量标准。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建立完整、规范的程序,使审计目标、审计任务、审计流程的开展、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计报告的出具等整个工作流程紧密相扣。

有关关于审计风险论文推荐:

1.审计风险论文范文

2.审计风险毕业论文范文

3.关于审计风险的论文

4.审计风险毕业论文

5.审计毕业论文

6.审计风险的论文

关于审计风险论文_关于审计风险毕业论文的评论条评论